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兔属小动物,一般以笼养为主,故抗病能力不如其他动物 (如马、牛、羊和猪等 )强。而且家兔疾病种类有数十种之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当然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这些疾病往往可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严重时可全群覆灭,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养兔业的发展,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否则,一旦出现疫情,就往往显得被动。现立足于这个出发点,谈谈在预防家兔疾病方面应该做哪些主要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是增…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而兔球虫病虽死亡率较低,但患兔抗病能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也可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现将我区某养兔户发生的兔瘟并发球虫病的诊治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我区某养兔户孙某饲养种兔8只,2...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养兔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养兔形式也出现较大的变化。家庭养殖兔数量上有较大的增加,大中型兔场不断涌现,这些养兔场一般规模大,兔数量多,密度高。在密集型的饲养条件下,如何控制兔病的发生以及做好相应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难以保证养兔生产顺利而稳步的发展。1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兔病发生的特点1.1传染性疾病危害增大原来传统饲养方式,兔群规模小,饲养密度低,疾病传播受到一定限制,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若能及时采取措施,可较快加以控制。而在集约化的饲养兔场,由于规模大,群体密度高,一旦疾病侵入,…  相似文献   

4.
2002年6月25日,我镇某专业户饲养的哈白兔发生母兔乳房炎、哺乳仔兔下痢,经病理剖检和细菌学检查,诊断为兔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经过和临床症状该养兔户饲养157只哈白兔,2002年6月25日5只母兔发生乳房炎,第2天发现15只仔兔下痢,用硫酸链霉素和四环素治疗后,不见好转,病程4~5天,共发病93只,死亡68只,病死率73.1%。母兔体温升高到40~41℃,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靡,乳房肿大无弹性,呈蓝紫色,触摸有硬块物,有的局部皮肤脓肿。仔兔发病初期排灰白色稀粪,后肢及肛门…  相似文献   

5.
敌百虫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兔疥癣病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兔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生中毒,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近,笔者遇到一起用敌百虫治疗兔疥癣病发生中毒的病例,现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我镇养兔户饲养塞北杂交兔50余只,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全部发生疥癣病。为了杀灭疥癣,畜主买回每片含量0.3克的敌百虫40片,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对病兔的患部进行涂抹。因当时畜主另有急事,只涂了30只病兔,过了3小时,准备再涂药时,发现用过药的兔已死亡5只。2诊断与抢救:畜主来兽…  相似文献   

6.
富锦市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300余只獭兔于近期发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兔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发生疱疹,大多从脚爪开始,蔓延至眼睑、耳缘、耳内壳乃至全身。病兔因擦痒而引起疱疹破裂、结痂,脱毛,皮肤增厚、龟裂。有的病兔逐渐消瘦而死亡。2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验可确诊。3防治措施獭兔疥癣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应对兔定期进行药浴,保持獭兔的皮肤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獭兔的抗病能力;定期检察兔群,一旦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并固定和隔离兔舍所用的器具,对病兔和兔舍严格消毒;对新购入的獭兔…  相似文献   

7.
初生仔兔体小无毛,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增强仔兔体质,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家兔对疾病抵抗力不强,兔病是发展养兔业的大敌。养兔生产者往往多关注如何治好兔病而忽视饲养和预防,从而导致较大损失。规模养兔,使得疾病种类增多和复杂化。对于家兔这种娇气的动物来说,如果疾病发生之后再去治疗,往往效果很差。规模兔场一旦出现群发性疾病,往往是混合感染,病因复杂,任何一种药物难以奏效。事实上绝大多数兔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规模养兔防病关键在于饲养管理好兔群,增强其免疫功能和抗病力,"防重于治"、"治未病"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兔群健康是养兔业成功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养兔实践证明:在与家兔饲养有关的各种疾病中,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家兔生产中引起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幼兔。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兔,有的兔群发生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的比例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仔兔出生后面临温度、营养、环境的三大变化,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差,饲养管理稍有不善,都会造成仔兔的死亡,从而降低养兔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仔兔的成活率,必须加强仔兔饲养管理。1保温保持适宜温度是仔兔成活的关键。仔兔生后1~5日龄,适宜生长温度为30~32℃,5~10日龄为25~  相似文献   

11.
提高保育兔成活率的研究是一项以提高保育兔成活率,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养兔成本,实现养兔增收为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根据保育兔生理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通过规范管理、统一饲养标准,特别是通过加强对哺乳母兔、哺乳仔兔的饲养管理,提高仔兔初生重、断奶重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第十讲 兔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兔病防治应树立四种观念 1.改“局部治疗”为“机体调理”的整体观念; 2.改“重在治疗”为“防治结合”的综合观念; 3.改“重视个体”为“重视群体”的群体观念; 4.改“重视兔群”为“重视环境”的环境观念。根据兔种、年龄、病况、饲养管理条件而灵活掌握。 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我镇某专业户饲养家兔356只,其中繁殖♀50只,♂10只,2kg以上肥育兔164只,1.5kg左右的幼兔132只。该兔群正处于生长阶段,为了促进生长,加快肥育,降低成本,于2000年6月14日上午首次喂菜籽饼100kg,约占日粮20%,下午发现兔群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喜饮水,第二天上午病兔卧笼不起,呕吐拉稀、食欲废绝,下午肥育兔死亡22只。2临床症状病兔卧笼不起,驱赶可见病兔四肢震颤,行走无力,倒地喘息,食欲废绝,呕吐拉稀,大便呈黑褐色。部分病兔粪便带有血液,恶臭难闻;频繁排尿,尿液呈棕红色…  相似文献   

14.
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对兔危害极大的传染病,预防接种是防治该病的一项关键措施。但是,因操作技术失误导致免疫失败时有发生。2000年冬至2001年春,我市所辖郊区、安阳县以及毗邻的河北省临漳县的一些养兔户在对断奶兔注射兔瘟-兔巴氏杆菌-兔魏氏梭菌三联疫苗7~15天后,仔兔群爆发兔瘟,随即用兔瘟灭活苗紧急接种,病情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据笔者对接诊的7个养兔户统计,断奶仔兔537只,发病死亡194只,死亡率36.1%。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发生免疫失败的7个养兔户中,饲养獭兔5户,饲养肉兔…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12日,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养兔户石生文饲养的断奶幼兔出现不明死亡.2天后蔓延全群,发病率死亡率为45%~60%。2个月内仔兔发病明显,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后,确诊该兔群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兔肠型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兔胃肠炎的诊疗体会吴维华(江苏省如东县畜牧兽医站226400)胃肠炎是兔的主要疾病之一,可对养兔生产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于1988年以来,诊治本病约1000余例,治愈率90%以上,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病因分析1.1饲养管理不当如兔舍潮湿污秽,饲...  相似文献   

17.
豚鼠俗称老鼠兔。因其适应性强,繁殖快、省工省料,我县农村多与家兔同舍饲养,即上层笼内养兔,笼下地面养豚鼠。1发病情况1997年5月间,我县下寨镇某养兔户饲养的67只家兔相继发病,死亡25只,村兽医怀疑为兔瘟并发败血性巴氏杆菌病。经采用抗菌素治疗和紧急...  相似文献   

18.
家兔发生的疫病,是影响规模化养兔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饲养的兔群中,因疫病死亡的约占20%以上。因此,养兔生产的成败,主要是取决于控制兔群发病的能力。兔病的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一个疫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一个原因而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病原体的侵入往往受兔场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由于现代养兔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因此在疾病控制上应从个体医学到群体医学,注意群体预防,搞好家兔保健,以保证家兔的“生物安全”。1 建立健康兔群 建立健康兔群是控制养兔场疫病的基础。新建兔场,在引进种兔时,必须首先考虑“无病”,要从确实可…  相似文献   

19.
仔兔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较差,一旦饲养管理疏忽,就会造成仔兔死亡,从而降低养兔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加强管理,提高仔兔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兔场疫病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发生的疫病,是影响规模化养兔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饲养的兔群中,因疫病死亡的约占20%以上。因此,养兔生产的成败,主要是取决于控制兔群发病的能力。兔病的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一个疫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一个原因而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病原体的侵入往往受兔场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由于现代养兔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因此在疾病控制上应从个体医学到群体医学,注意群体预防,搞好家兔保健,以保证家兔的“生物安全”。1建立健康兔群建立健康兔群是控制养兔场疫病的基础。新建兔场,在引进种兔时,必须首先考虑“无病”,要从确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