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棘胸蛙越冬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个玻璃箱中,模拟自然界环境,分别观察棘胸蛙在越冬阶段摄食、发病、死亡情况及温度、水质等外界环境对其越冬的影响。试验历时107d,结果表明:亲蛙能在室内安全越冬、幼蛙不能在室内安全越冬,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北林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一龄东北林蛙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阶段气候特点和棘胸蛙养殖生长规律,本文对棘胸蛙越冬过程中影响其成活率和增重率的几个因素光照、强化培育、体重规格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光照条件组棘胸蛙越冬后的体重减重率和死亡率显著地高于完全黑暗组;通过秋季强化培育,越冬棘胸蛙对比增重率差异不显著,越冬死亡率在A组间差异显著,B组差异不显著,小幼蛙通过秋季强化培育有利于棘胸蛙安全越冬;不同体重规格组越冬成活率差异显著,年龄越大,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表现为刚变态完成幼蛙越冬成活率较低。因此在棘胸蛙越冬过程中,可以使用黑暗的环境、减少人为的惊动、秋季强化培育来保证其成活率和增重率。  相似文献   

4.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6):40-42
7石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成蛙的食性很广,但以蚯蚓、昆虫幼虫、飞蛾等为主食,基本饲养管理与幼蛙相似。同时注意防止鼠、蛇进入池中,作者曾发现一只种蛙吞吃了一只老鼠,结果自己也死了;一只大的褐家鼠跑入种蛙池,蛙与鼠相斗,死了十多只种蛙。8石蛙的安全越冬 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如发生水表面结冰则应将冰面敲破,以使水体有一定的氧气交换,不至于使蝌蚪窒息死亡。可采用细水常流、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 15 cm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用塑料薄膜加盖保温…  相似文献   

5.
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水 《内陆水产》2002,27(1):14-15
虎纹蛙俗称田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温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时,易引起死亡。温度低于12℃即停食冬眠。春季温度上长到16℃结束冬眠。当年繁殖的幼蛙经6个月(5~10月)饲养体重可达150克左右。该蛙的营养和肉质可与野生棘胸蛙相媲美,现野生棘胸蛙数量较少,人工养殖较难,在此将有关养殖技术奉献给同行。1场地选建1.1蛙池建造养殖场地应选择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安全、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米2为佳。1.2越冬池越冬池保水性…  相似文献   

6.
当气温下降到5℃左右时,美国青蛙即进入冬眠期,此时,便进入越冬管理阶段。美国青蛙的越冬方式主要有室内与室外二种。室内越冬即利用保温棚、空闲房间等场所经改造后进行美蛙越冬,其投资大,不适应一般养蛙户进行,而室外越冬则利用原养殖场所进行,其越冬方法简单方便。但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蛙的越冬管理为使美国青蛙安全越冬,可在蛙池边角构筑些越冬场所:在蛙池边角的地方把泥土掘松(如果是水泥地面,则铺上厚约4厘米的泥土),每隔13厘米左右平放两块砖,在两块砖之间盖上瓦片,用泥土将后边的出口封死,只留前边出口供蛙出入。美国青蛙越冬期间...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一带,牛蛙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孵化,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时间大致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9月中旬以前变态的幼蛙,由于在温度适宜、适口饵料丰富等有利环境条件下生长,越冬前可以长到100~150克,到第二年年底即可长成体重350~400克的商品蛙。9月中旬以后变态的幼蛙,由于处在温度已经下降、适口饵料较少等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因而死亡率较高,少量能够越冬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与死亡亲虾症状1987~1988年浙江省共有29家对虾育苗厂做了亲虾越冬的工作,只有4家情况较好外,其余厂家亲虾越冬(包括暂养)成活率均很低,其中濒临全军覆没的有4家,死亡亲虾的症状: 1.暂养时死亡亲虾的体色似活虾清新、光滑、无病斑。2.室内越冬时死亡的亲虾多数有双层软壳,体表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人工繁殖及蝌蚪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 (Rana spinosa David) ,俗称石蛙、石鸡、石坑、岩蛙等 ,隶属于两栖纲蛙科蛙属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具有清凉滋补和药用功能。近年来 ,由于山区生态条件破坏和过渡捕捉 ,致使自然界中的野生棘胸蛙数量越来越少 ,不少地区濒于灭绝 ,而其市场需求量却不断增加 ,价格上扬。近年来我校建有棘胸蛙养殖示范场 ,对其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 亲蛙培育1 .1 亲蛙场址选择亲蛙场址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以及通路通电的地方。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 ,室内要求通风、凉爽 ,室外可搭凉…  相似文献   

11.
常规的牛蛙越冬,主要有室外养殖池洞穴越冬、露天池塘自然越冬、塑料大棚温室越冬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笔者通过实践认为,网箱越冬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实惠的好方法,现将有关事宜简述如下。 一、牛蛙网箱越冬的优点 1.适用性广。只要选择网目尺寸适宜的网箱,网箱可广泛用于不同规格牛蛙(蝌蚪、幼蛙、成蛙)的越冬。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主扩繁的长茎葡萄蕨藻,调控其越冬期生长环境生态因子,首次实现长茎葡萄蕨藻在北方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成功越冬.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宜长茎葡萄蕨藻北方室内越冬期养殖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其周年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有6个月左右,冰的厚度在一米。漫长的严冬,必然会引起鱼类生活环境和鱼本身的巨大变化,常酿成鱼类大批死亡,给养鱼户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地限制了养鱼业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池塘底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鱼类安全越冬管理办法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创造鱼类安全越冬的环境,确保鱼类越冬成活率。一、鱼类越冬前的强化饲养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对准备越冬的鱼类进行强化饲养,可喂越冬专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保证安全过冬。二、越冬池准备1、越冬池选择:面积最好在10-20亩为宜,靠近…  相似文献   

14.
十、肿腿病▲病因:该病因皮肤擦伤后受细菌感染所致。▲症状:病蛙后腿肿胀,皮下积水,有时表皮充血发红,有明显炎症,跳跃无力,厌食,最后死亡。▲流行及危害:发病的多数为种蛙,常在从外地引种入池后几天内发病。蛙在越冬苏醒后易发病,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俗称谷冻或石冻,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均有分布(蔡明章,1979)。栖息环境的光照度在200勒克斯以下,气温在-1~30℃,水温在2~22℃。冬季棘胸蛙栖息于山泉源头的洞穴内,惊蛰后山涧的气温上升到15~19℃,水温上升到9~13℃,棘胸蛙离开越冬洞。  相似文献   

16.
1蛙池的场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之处,亲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均为水泥池,每个水泥池面积60m2、深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蛙池为平面布置,并搭“人”字型温棚。  相似文献   

17.
鱼类越冬是我国北方地区养鱼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一年之中,鱼类大约要有一半的时间在冰下渡过。为了使鱼类安全越冬并提高其成活率,首先应了解鱼类越冬水域的理化、生物学特点和鱼类在越冬期的生理学特性,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其次是分析鱼类在越冬期的死亡原因,和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工作。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就可以创造条件,改善鱼类越冬环境,保护鱼类安全越冬。 近年来,北方地区提倡采用生物增氧越冬。生物增氧,就是根据越冬池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冰下水生植物,特  相似文献   

18.
符陟 《海鲜世界》2004,(6):33-33
近年来,一些龟鳖养殖企业因冰封龟鳖越冬池或越冬池水质变坏而出现了越冬龟鳖大批死亡的不良现象,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就龟鳖怎样安全越冬谈点自己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 全人工林蛙养殖产业的现状 东北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模式是由人工模拟林蛙野外生活的环境条件,在半山区或平原地区采用人工育虫来进行养殖,使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饲养、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林蛙养殖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对全人工养殖进行了试验性研究,从而使林蛙生产进入了集约化、产业化、高密度、短周期的新阶段.近年在东北及山东等地出现了一些不同养殖规模及阶段性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室内养殖:阳春三月,气候渐暖,晴天时要敞开温棚门窗,让空气流通。室外养殖:春天雨水多,乍暖还寒,越冬池的“保暖”仍很重要。三月份温度变化很大,而且水温又是在甲鱼结束冬眠的临界点,甲鱼会因水温升高而结束冬眠,又会因温度降低而沉入池底,此时正是越冬甲鱼经历漫长的越冬期后体质量弱的时候,容易因环境不良而致病死亡。本月应注意春季甲鱼越冬后期的死亡问题。三月份甲鱼养殖的操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