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磷对小麦旗叶氮代谢有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中筋品种鲁麦22和强筋品种济南17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0,不施磷;P1,每公顷施P2O5 105 kg;P2,每公顷施P2O5 210 kg)对小麦旗叶氮代谢有关酶活性、籽粒蛋白质积累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提高了灌浆前期和中期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以及灌浆中期旗叶内肽酶(EP)的活性,其中对济南17的促进作用大于鲁麦22,而同一品种的P1和P2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磷亦提高了开花后14 d之前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7 d之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P0相比,P1有利于旗叶灌浆前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以及灌浆期间向籽粒的再分配,而过高的磷素水平(P2)对于灌浆后期旗叶游离氨基酸向籽粒再分配的影响较小;磷对籽粒蛋白质合成积累的促进作用在灌浆前期较大,后期较小,表现为前期施磷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P0,随着灌浆进程,差异逐渐缩小,最终2个品种P1处理成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不同磷素水平对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组分的影响不一,对于2个小麦品种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之和P1与P0无显著差异,而P1水平下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显著在鲁麦22中提高,在济南17中提高幅度较小,说明P1水平对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意义不大,但能够改善其加工品质;P2水平下,济南17的加工品质有变劣的趋势。磷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影响的复杂性要求在生产中,应针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制定不同的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辉  戴廷波  荆奇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5,31(11):1466-1472
以扬麦9号和徐州26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灌浆期高温环境,研究了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和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导致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降低。与适温处理相比,高温提高了地上部营养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灌浆后期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表明高温下提高的营养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籽粒对氨基酸的快速利用是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的生理原因。此外,发现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形成所需的适宜昼夜温差随不同小麦品质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3.
硫素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王东  于振文  王旭东 《作物学报》2003,29(6):878-883
在0~20 cm土层有效硫含量为5.84 mg/kg地块上施硫,显著提高冬小麦根系和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旗叶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利于旗叶蛋白质的合成;施硫亦提高旗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加速旗叶蛋白质的降解.施硫67.5 kg/hm2促进籽粒谷蛋白积累,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加工品质,增加籽粒和蛋白质产量,但对醇溶  相似文献   

4.
氨基多糖水溶肥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氨基多糖水溶肥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氨基多糖水溶肥1次、2次和3次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在处理后12天测定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绿素(Chl)、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氨基多糖水溶肥明显提高小麦旗叶Chl、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小麦根系活力,增加旗叶PnGs,降低旗叶CiTr和MDA含量,提高小麦籽粒千粒质量和产量以及籽粒总蛋白质、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支比。喷施3次和2次在产量和品质上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二者与喷施1次和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可见,氨基多糖水溶肥可明显提高小麦旗叶抗氧化和籽粒灌浆能力,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以小麦抽穗后喷施2次为宜。  相似文献   

5.
花后遮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为阐明麦田遮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影响,2008—2009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于小麦开花后设置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分析了对旗叶光合参数及籽粒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使不育小穗增加,穗粒重和千粒重降低,导致明显减产,遮阴20%、50%和80%处理分别比对照产量降低27.6%、49.0%和60.2%。遮阴后小麦旗叶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增加,但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遮阴使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有所增加。净光合速率受影响程度的时间排序为灌浆初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遮阴使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以及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值都显著提高(P0.05),其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增加说明小麦开花后遮阴对谷蛋白的影响强度大于对醇溶蛋白的影响。遮阴虽然导致产量明显降低,但提高了面团延展性、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团吸水率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由此可见小麦籽粒形成期光照强弱的巨大差异,导致在淀粉与蛋白合成过程中量比关系发生紊乱,进而引起不同光照下产量与品质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栽培可以提高灌浆初期小麦旗叶及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灌浆后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起垄栽培可以显著提高藁麦8901和郑麦975子粒蛋白质含量,而对弱筋品种豫麦50号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模拟试验方法,以不同穗型的两个小麦品种烟农15和鲁麦22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促进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增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量;提高小麦旗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施钾明显增加了旗叶的叶面积,但对旗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钾也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且施钾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小穗型品种烟农15以粒重的增加为主,其次为穗粒数和成穗数;大穗型品种鲁麦22主要增加的是粒重,对穗粒数和成穗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赵辉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7,33(12):2021-2027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的影响。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籽粒氨基酸组成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崇力  罗树中 《种子》1990,(1):15-18
选用7个目前浙江省小麦主栽品种和8个优良亲本或地方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旨在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探索小麦品质改良的途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在年度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其蛋白质和含量与7种(类)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品种的籽粒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分配与人体对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需求欠平衡;赖氨酸和苏氨酸为小麦籽粒限制性氨基酸。提高这种2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促进蛋白质中各种(类)氨基酸组成比例的平衡,必然能增进小麦粒籽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随施肥量增加,氮代谢旺盛,吐丝后穗位叶NR活性高,其中M2N2处理NR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了4.0%,其次是M2N1、N2PK、M1N2,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3.4%、3.1%。穗位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也表现为与NR活性类似的趋势。M2N2处理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6%和22.2%。其次M2N1、N2PK、M1N2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9%、16.7%、和15.4%。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5%、18.4%和17.9%。有机肥氮肥配施处理,穗位叶NR活性在籽粒形成期间维持高活性时间长,穗位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穗位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氮磷、氮钾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钾营养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于振文  张炜 《作物学报》1996,22(3):305-312
盆栽砂培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钾不足使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增高,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旗叶光俣速率下降,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旗叶和穗梗韧皮部汁液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穗梗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增加旗叶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并导致氨基酸组分的明显变化,旗叶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除精氨酸(Arg)外均显著提高,穗梗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钾营养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分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于振文  张炜 《作物学报》1996,22(4):442-447
供钾充足可促进冬小麦植株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和氨基酸的合成与积累;提高物质生产能力,增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的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再分配;促进植株开花后对氮素的吸收,改善^15N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状况,使其以较高的比例转运至籽粒,提高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豫东砂壤土区强筋小麦施钾增产保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强筋小麦次适宜种植区实现高产优质目标,采用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易缺钾的砂壤土类型区栽培强筋小麦进行施用钾肥增产保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豫东砂壤土区耕层土壤速效钾(K2O)含量为9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K2O) 60~300 kg/hm2,强筋小麦增产18.7%~41.4%,平均增产30.6%。砂壤土强筋小麦产量与施钾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即y= 5296.35+22.20x-0.059x2,F=55.76**。增施钾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32%,平均提高1.72个百分点,相对提高12.6%。钾肥增进了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湿面筋含量达到35.2%~38.0%,平均37.1%,超过一等强筋小麦≥35%的国家标准。施钾小麦面粉沉降值为45.1~47.3 mL,较对照增大3.2~5.4 mL,同时较全面地改善了面团流变学性能,如形成时间增加0.6~1.8 min,平均增加1.3 min;稳定时间延长1.9~ 4.4 min,平均延长约3.4 min;弱化度(FU)则下降2.8~9.3,平均下降6.3。钾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生理生化基础是促进了开花至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提高了挑旗至灌浆期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豫东砂壤土强筋小麦增产保优最佳的施钾(K2O)量为180 kg/hm2。适宜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N:P2O5:K2O)为1:0.78:1.30。  相似文献   

15.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模式小麦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摘要:①氮素水平与小麦后期旗叶衰老有着密切关系。中氮和高氮处理与低氮和无氮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相对改善了细胞中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减少了细胞内过氧化物的积累,减缓了叶片衰老;但平作栽培小麦264 kg .hm-2水平(N3处理)与165kg .hm-2水平(N2处理)间的SOD、POD活性、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表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延缓小麦旗叶衰老无显著效应。②通过对垄作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的比较发现,小麦旗叶衰老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平作小麦以花后14天,垄作小麦以花后21天为拐点,前期为缓慢衰老期,后期为急剧衰老期。在缓慢衰老期,旗叶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会略有上升;而进入急剧衰老期后,上述三个生理指标都急剧下降。平作小麦比垄作小麦提前进入急剧衰老期。③氮素水平为165kg .hm-2时,两种栽培模式均可以获得中产以上产量;264 kg .hm-2水平下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且垄作栽培小麦的增产优势较平作小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The pattern of free NH4+ accumulation and its metabolism was studied du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ield-grown wheat cv. HD 2204 at two applied N levels viz. 30 and 120 kg ha−1. The study was confined to the 3rd, 5th and flag leaf blades and the developing ears, borne on the main shoot, during their ontogeny. The NH4+ levels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in young leaves and increased sharply as the leaves senesced when the activity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declined. In contrast to GS,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 remained active even during senescence.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 free amino acid and total reduced N declined with age in the leaves. An assessment of free NH4+ poo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and the activity of GS and GDH in the floral parts revealed that glumes, awns and grains also were active sites of NH4+ turnover. Higher applied N level not only increased leaf and grain N concentration but also led to higher free NH4+ levels in leaves and in developing ears. Presence of NH4+ in the entrapped transpirate revealed that NH4+ is released from both leaves and ears during senescence.  相似文献   

17.
选用4个适于冀中南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进行花后遮阴处理,测定了株高和旗叶形态特征、千粒重以及品质性状,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这些主要形态特征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S0)相比,25%遮阴(S1)增加小麦株高,50%遮阴(S2)株高增幅低于S1,‘藳优2018’甚至低于S0;不同品种旗叶对遮阴处理响应不同,‘师栾02-1’和‘石优20’通过增加叶片长度增加旗叶叶面积,‘藳优5766’叶片厚度降低,‘藳优2018’无显著变化;遮阴造成千粒重降低,蛋白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增加,但是面筋指数下降;遮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遮阴提高‘石优20’和‘藳优5766’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但是降低‘师栾02-1’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降低‘藳优2018’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却增加拉伸面积。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对遮阴的响应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品种间差异,可能是遮阴降低小麦光合速率导致光合产物合成和运输受阻,蛋白含量的相对提高使得不同小麦在遮阴处理中有共性的反应,例如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都增加,同时品种间籽粒的蛋白组成不同,可能是导致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