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社区林业的调查方法对云南金平县马鞍底乡林副产品资源的种类及利用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揭示当地社区经济发展与林副产品利用的关系,从而为促进当地社区村民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并存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土型产业 推动社区共管持续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用强制力从某一地区划分出来的特殊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制度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措施。但是建立保护区后 ,生活在区外的社区居民由于收入范围急剧缩小 ,生活状况趋于恶化。为了生存与发展 ,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内的资源破坏严重 ,造成自然保护区与其社区之间处于对立状态。经验与教训使人们认识到 ,如果要真正实现建立保护区的目的 ,使区内资源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就必须妥善处理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利益关系 ,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协调起来 ,社区共管正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的绿色发展是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和必经之路.绿色社区不同于绿色建筑,其具有资源能源节约、人居环境舒适、社会人文气氛良好、绿色文明意识高的特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社区的绿色发展有助于保护资源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文明意识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个案,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在保护的前提下,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社区参与式环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与性乡村评估(PRA)等方法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自然保护和周边社区发展存在冲突,一方面,自然保护给周边社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限制资源利用、制约发展空间、造成经济损失、剥夺旅游创收机会,补偿措施不到位等;另一方面,周边社区发展对自然保护造成威胁,如盗伐森林、违规采矿、过度采集、过度放牧、旅游开发非生态化等。最后得出科学合理规划功能区,加大经济损失补偿力度,发展生态旅游,实施社区共管是解决冲突的有效对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虽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仍然遏制不了耕地资源的减少.耕地保护应协调地上地下的关系,促进矿业开发;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通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和加强对耕地的整理,以建设促保护,切实提高保护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处在边远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有着更迫切的需要。在政府加强保护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原有经济权利受到限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通过完善法律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补偿基金等措施来保障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协调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5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robit 模型分析了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意愿的主 要因素,结果表明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对保护区建立目的的认知状况,对保护区内资源的利用情况,保护区野生 动物对居民庄稼的破坏情况,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家庭收入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宣传和教 育,帮助社区发展经济,通过旅游业合作带动社区参与管理健全和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和职能等促进社区居民参 与保护区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户为单位调查洞庭湖周边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的依赖情况与态度。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依赖方式主要有水产品捕捞,放牧打草,在滩涂种植杨树,芦苇等纸质原料产品,围湖造田种植水稻、蔬菜,水运,开展乡村旅游等,以依赖系数作为衡量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依赖程度的指标,分析发现将近90%以上的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或多或少存在依赖关系,其中33%的居民依赖系数超过0.8;同时调查发现38%的居民支持把洞庭湖及其湿地完全保护起来,62%的居民持反对态度,并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居民对完全保护洞庭湖及其湿地持支持的态度与依赖洞庭湖资源的经济收入和所占有的耕地及滩涂面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是我国野生食用菌品种和数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传统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形成了较强的食用菌开发技术能力和条件,为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松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产业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其它物种的保护和产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源保护、质量安全、市场体系、科技研发等支撑体系的加强与完善,促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畜禽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更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原则.但在现实中往往是重开发而轻保护,把种质资源的保护简单等同于开发利用.廓清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对强化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落叶阔叶林、暧性针叶林、草丛、灌木林8种植被类型,哺乳动物共130种、鸟类469种、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79种、鱼类100种.通过对资源进行评价,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工作、保护资源与发展社区、缓解人象冲突、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等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途。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参与行为现状,给青海省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为对象,以社区牧户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认知及参与意愿调研为基础,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的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1)受环保宣传和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牧户的生态保护意识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并重以体现国家公园完整性保护;2)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牧户的参与行为不完全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更多的是受传统生态文化影响下的一种归属感和地方依恋感所致,也体现出社区参与利他性和互助性的特点;3)牧户的社区参与行为与保护意愿并不相匹配,折射出社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不协调;4)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度不高,多为象征性参与或假性参与。应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构建政府、市场与全社会的多元化参与路径,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山区村级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参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贵州省是一个山地多、平地少,农业资源结构失衡,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贫困省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本研究针对贵州省贫困山区资源利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利用技术和当地社区足够的参与,采用参与性的资源利用管理方法,通过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初步探索出一套实级社区水平上的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机制、技术与方法,在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资源,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范恒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71-5373
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基于RMP分析方法,提出改进后的RMPP模式,对广西滨海旅游资源(R性)、市场(M)、产品(P性)、保护(P性)4个方面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最后提出了广西北部湾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实施举措。强调在资源开发方面实现由资源规划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在产品设计方面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市场开拓方面实现从3S到3N的转变,加强区域间协作,使政府主导与社区参与并存。旨在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给广西北部湾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参与旅游经营和工作、参与旅游资源保护、参与旅游发展决策四个方面对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和社区参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普达措优于老君山国家公园,在社区参与旅游经营和工作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方面两个国家公园没有明显差异。对两个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差异和共同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生态化的背景下,天然林资源保护意义重大.从天然林保护概述入手,分析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生态化的关系,指出天然林资源保护是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经济生态化是环境与发展的明智选择.通过分析国外天然林保护的经验,认为生态资源经济化是中国天然林保护策略的选择,并以四川省为案例,分析了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已基本达成共识,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始增强和天然林保护地区居民对经济来源的渴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关键: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建立伙伴合作机制,制定有利于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政策等.表4参13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仅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区域经济按照科学的方向持续稳定发展,反之,经济发展又能作用于森林资源保护,对其提供优良的社会经济支持和保障。本文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和对策进行分析,旨在解决和处理好矛盾冲突,实现森林资源与社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