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刺槐林分在山地条仵下萌芽、根蘖更新特性和更新效果。刺槐萌芽和根蘖形成的第1代和第2代萌生林的生产力不低于实生林。刺槐的根蘖受其侧根粗度。所在土层深度等的影响,刺槐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与其相毗邻的松、栎类林分极易被演替。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群落相似性和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白栎林、毛竹林、香樟林、朴树-榉树林、朴树-刺槐林、梧桐林和枫香-刺槐林等7种森林类型组成; 现有森林植被的植物多样性明显低于邻近的浙江地区,其树种组成也明显偏重于落叶树种,以榆科植物、壳斗科栎类树种为主,而常绿树种则只有香樟、苦槠、毛竹、女贞等少数几个建群种;从森林演替趋势看,未来上海佘山地区的森林主要为三大类:以白栎为主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毛竹林和以樟科、榆科、木犀科等科树种组成的常绿、落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型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杨树林、刺槐林的增产机理,本文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对杨树林、刺槐林与林外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杨树林和刺槐林较大幅度地改善了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养分含量等等;杨树林和刺槐林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人工刺槐林高生长与径生长的影响来分析刺槐的适地性。结果表明:土壤厚度、坡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位、土壤类型是影响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重要因子;土壤厚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度是影响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北京山区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可以为刺槐造林地的选择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辽宁省刺槐林分生长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找出了制约刺槐林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并提出了刺槐林适宜发展的区域和分布,为全省营造刺槐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南北 6个人工刺槐林样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结合树干解析与土壤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亏缺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的亏缺程度与刺槐林的生长有明显的一致性。南部的宜君降雨充沛 ,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亏缺 ,没有产生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 ,相应刺槐林的生长状况良好 ,没有产生衰退迹象。随着降雨量的减少 ,从富县开始 ,土壤含水量发生了严重程度不一的亏缺现象。富县样地因水分亏缺而形成的干化层已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 ,林分已有了衰退的迹象。样地吴旗、安塞、绥德和米脂则土壤含水量亏缺严重 ,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干化层 ,并且严重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和发育 ,导致人工刺槐林成为低效低产林 ,限制了林分的生态防护效益 ,说明这些地区属于不适宜人工刺槐林生长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刺槐耐旱耐瘠薄,生长迅速,深受群众喜爱,是辽宁西部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之一。1958年以来,本地区营造的大面积刺槐水土保持林,已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现将刺槐水土保持林效应的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刺槐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生长情况辽宁西部地区很多社队,在山水田综合治理中,大力营造了刺槐水土保持林。造林立地条件以侵蚀部位来划分,主要有分水岭防护林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流域低山丘陵区几种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嘉陵江低山丘陵区碗厂沟小流域湿地松林、桤木林、刺槐林以及桤松混交林四种森林类型垂直结构水文特征,得出不同森林类型呈现出不同的水源涵养特征。林冠截流:湿地松>刺槐林>混交林>桤木林;枯枝落叶持水:刺槐林>桤木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森林土壤层贮水:桤木林>混交林>刺槐林>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9.
为给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以尧山林场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3种主要人工纯林为对象,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pH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刺槐林碱解N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油松林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侧柏和刺槐林;刺槐林土壤pH值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和侧柏林,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油松和侧柏林;土壤有效P含量油松林>侧柏>刺槐林;3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肥力综合分值油松林(1.01)>侧柏林(-0.34)>刺槐林(-0.99);油松林有机质含量高、刺槐林碱解N含量高;油松和侧柏林地土壤碱解N亏缺,刺槐林地速效K缺乏。  相似文献   

10.
刺槐是山东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现有刺槐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对山东省刺槐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选取了位于泗水县黄山林场的刺槐林样地,对该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并对该刺槐林分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药乡林场抚育采伐刺槐林的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药乡林场刺槐林抚育采伐的开始期为林龄10~11年,间隔期为4~5年,阴坡刺槐林首次抚育采伐采用中、小强度,阳坡采用中、大强度,二次抚育采伐都采用中强度,效果最好。抚育采伐后刺槐林分生长和质量显著提高,阴坡刺槐林的生长量明显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逐渐增加,纤维素酶呈波动式变化,50年后较坡耕地分别增加160.2%,281.8%,541.6%,92.6%,73.8%,但仍低于天然侧柏林,多酚氧化酶较坡耕地降低39.1%,淀粉酶则先降低后升高。相关性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在刺槐生长前期较坡耕地显著增大,随后趋于稳定,25年后随林龄不断升高,50年时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63.2%。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酶活性较低,种植刺槐林后,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显著改善,但要恢复到该区演替顶级群落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太行山刺槐蜜源林的意见,论证了蜜源林建设的意义、前景及经济效益,同时对刺槐蜜源林的若干经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刺槐单株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420株刺槐生物量及23株树干解析资料,应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太行山坡地刺槐林单株干、枝、叶、根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器官生长的速生期和停止生长林龄,为实现刺槐林的多目标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人工刺槐林枯梢调查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人工刺槐枯梢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区人工刺槐林断顶、枯梢及死亡率为41.4%。依据样地树高和胸径调查数据,将239棵人工刺槐分为三类,调查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人工刺槐枯梢率由18.2%上升到36.3%,该地区人工刺槐枯梢程度服从(4.04,2.27)的正态分布,中度、重度和死亡刺槐占枯梢及死亡刺槐的66.7%,这表明黄河三角洲人工刺槐枯梢严重,需要及时进行人工刺槐林枯梢监测相关机理研究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出辽西半干旱地区刺槐适宜的成林密度,开展了不同密度刺槐林土壤储水量以及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下,较低的刺槐林密度可以提高土壤的月平均储水量、各土层年均含水量,并据此提出当地刺槐林保留林木密度不超过1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乔灌木叶水分利用效率及与水力学特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7种典型乔灌木(乔木:山杨、油松、辽东栎;灌木:山桃、荆条、黄刺玫和狼牙刺)和人工种植种刺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水力学特性(比导水率Ks、比叶导水率Kl、Huber值HV、导水率损失50%所对应的木质部负压P50、木材密度WD)的变化。结果表明:1)4种灌木的WUE明显高于4种乔木。4种乔木中,以刺槐的WUE为最高,演替早期种山杨的WUE高于演替后期种油松和辽东栎。2)4种乔木的平均Ks明显高于4种灌木,但HV明显低于4种灌木,其Kl与灌木相比差异不大。演替早期种山杨的Ks和Kl明显高于演替后期种油松和辽东栎,但木材密度则小于后两者。山杨的P50高于油松而低于辽东栎和刺槐。人工种植种刺槐具有低Ks和Kl,且对木质部栓塞的抵抗能力弱。3)叶片的长期WUE和水力学特性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演替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可能主要受水力学特性以外的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3种30a生典型树种刺槐、侧柏和栓皮栎林为对象,研究各人工林地及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样地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侧柏林种植对土壤粘粒体积分数和孔隙度的提高作用最大,刺槐林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土壤粉粒及含水率,栓皮栎林对土壤硬度降低作用最大;2)侧柏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积累作用最大,刺槐林对土壤速效磷增加作用最好,而栓皮栎林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累积;3)综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到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林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1.42,0.99,0.53。刺槐、侧柏、栓皮栎等3种树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且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构建中,可以选择侧柏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9.
刺槐以其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抗虫害性强等特点颇受群众喜爱。多年来,各林场、乡村农民都非常重视刺槐的造林工作,营造了大面积刺槐人工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十年代营造的刺槐林逐渐进入近熟,成熟林阶段(刺槐近熟林21 ̄25年,成熟林26 ̄30年,过熟林30年以上),树林老化,生长降低,濒临停止,只有对这些林分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才能加快更新造林步伐。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溶岩区4种人工林(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凋落物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模型。人工林土壤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饱和含水时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桤木林为68.12%,刺槐林为76.84%,杜仲林为73.70%,滇柏林为80.41%。在环境一致条件下,滇柏林与其他3种人工林相比凋落物水分损失较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