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生长最好,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碳源浓度为15g/L;蛋白胨浓度为15g/L时黑曲霉干重最大,蛋白胨浓度为10g/L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pH值为5时黑曲霉的生物量最大,pH值为4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培养温度为30℃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MgSO4 0.05g/L+KC10.5g/L+K,HPO4 1g/L+FeSO4 0.5g/L。当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5℃,孢子接种量为10^6cfu/ml,发酵时间为96h时,培养基上黑曲霉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最高,达到(3.250±0.035)U/ml。[结论]该试验为仪一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具有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低聚半乳糖和低乳糖乳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比较了两种固定化酶载体—环氧基树脂(EP)和氨基功能树脂(HA),固定化亮白曲霉来源β-半乳糖苷酶的效果。氨基功能载体酶固定化率为72.5%,固定化酶活力可达到145 U/g,而环氧基树脂酶固定化率为24%,固定化酶活力为24 U/g。两种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与游离酶相同。但是氨基载体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游离酶及环氧基载体固定化酶,其在重复使用20次后,酶活力保持在60%左右。以300g/L的乳糖为起始浓度,通过该氨基载体固定化酶生产低聚半乳糖(GOS),最大产量为87 g/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检测其酶学性质,为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克隆到大肠杆菌pET表达系统(pET-28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将构建的重组菌(pET28a-bgaB)在含硫酸卡那霉素的液体LB培养基中以IPTG为诱导剂,对表达产物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时间I、PTG诱导浓度、热稳定性及酶促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bgaB,并测得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时间为6 h,IPTG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 mmol/L,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诱导后6 h,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量占菌体总可溶性蛋白的20%,表达效率较高;对透析蛋白进行蛋白质定量,蛋白质量浓度为0.75 mg/mL,透析蛋白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为75 U/mL,比活性为100 U/mg;酶促动力学研究表明,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反应常数为0.398μmol/mL,最大反应速度为27.435μmol/(min.mL)。【结论】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罗尔夫青霉(Penicillium rolfsii)HXL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探明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方法,对HXL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统计学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XL优化发酵条件为麸皮3%+酵母膏4g/L+KH_2PO_4 0.2%+水杨苷0.05%,接种量6%,装液量75mL/250mL,起始pH 6.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144h。在此条件下,菌株HXL产β-葡萄糖苷酶量从原来的1.32U/mL增至21.68U/mL。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为60~70℃,最适反应pH 3.5~5.0;在60℃以下及pH 3.0~6.0均能保持稳定;Mn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Cu2+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株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Na+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乳糖含量为1.20%,牛肉膏含量为0.63%,蛋白胨含量为1.04%时,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酶活可达3.68 U/ml。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5℃,接种量为2%,振荡培养17 h,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最高,为5.49 U/ml。[结论]该菌株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旺盛,适宜生长pH值范围广,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WY45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最佳产酶配方,同时获得高活力的β-甘露聚糖酶,经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初始pH和培养温度5个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芽孢杆菌WY45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以4g/L魔芋精粉为碳源,1.33g/L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碳氮质量比为4/1,初始pH5.5,50℃培养时间96h。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2800U/mL。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产高温乳糖酶的黑曲霉菌株DL116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研究了突变菌株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L116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果胶2.5%,豆粕粉6%,玉米浆9%,(NH4)2SO40.1%,K2HPO41%,Tween-80 0.3%;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初始pH 5.0,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104个/mL。在此条件下培养,β-半乳糖苷酶酶活力达83.89 U/m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1.89倍。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黑曲霉变种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 CGMCC1182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继而采用Ln18(37)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黑曲霉A. niger v.Tiegh CGMCC1182产α-半乳糖苷酶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对影响产酶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变种A. niger v. Tiegh CGMCC1182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7∶3(W/W),在此基础上添加2.0%的棉子糖、2.5%的(NH4)2SO4和0.5%的MgSO4;产酶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 ℃,培养基含水率55%,培养基装量为250 mL三角瓶中装入14 g培养基,接入10%(V/W)的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107个·mL-1),静置培养68 h获得最高α-半乳糖苷酶产量,酶活达308.5 U·g-1.  相似文献   

9.
黄蜀葵花器官中β-半乳糖苷酶的提取纯化和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黄蜀葵花中提取并初步纯化β-半乳糖苷酶。方法:以总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酶的最佳提取条件。以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盐析法的硫酸铵饱和度。以ONPG为底物,研究该酶的最适反应pH、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结果:从黄蜀葵花中提取β-半乳糖苷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3倍量(V/W)磷酸盐缓冲液4℃提取12h。以30%和70%为盐析的最佳硫酸铵饱和度。β-半乳糖苷酶在55℃总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较好,70℃以上时活性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青霉固体发酵产α- 半乳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氮比、氮源组成、含水量及发酵温度和时间对青霉N-3产α-半乳糖苷酶的影响.该菌28℃培养72 h酶活可达56.8 IU/g(干曲).  相似文献   

11.
α-半乳糖苷酶法合成α-半乳糖基-β-环糊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发芽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法合成α-半乳糖基-β-环糊精,研究其合成工艺.通过BoxBehnken设计等方法,得出工艺条件为α-半乳糖苷酶用量73 nkat,时间28 h,pH 6.3,温度40℃,振荡速度75 r/min,反应体系包括2mL醋酸缓冲液(50 mmoL/L),β-环糊精0.4 mol/L,蜜二糖0.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鹅源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Thom)F67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及发酵条件(接种量、温度、pH和发酵时间),试验以鹅源草酸青霉为研究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通过对C1酶活、Cx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和滤纸酶活(FPA)的测定,研究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对其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草酸青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不同组分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可以强烈诱导草酸青霉产纤维素酶,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和FPA酶活分别达到507.104U·mL-1、9.353U·mL-1、642.989U·mL-1和149.576U·mL-1(p<0.01);以硝酸铵为氮源时,Cx酶活力最高,比基础组提高了1.342倍(p<0.01);而以尿素为氮源时,C1酶活、β-葡聚糖苷酶活和FPA最高,分别比基础组提高了1.212,0.285和2.055倍(p<0.01).(2)CX酶活、C1酶活和β-葡聚糖苷酶活最高时的最适接种量分别为3%、7%和7%;发酵温度分别为30℃、28℃和30℃;培养基起始pH均为5.5;发酵时间分别为96h、72h和96h.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间型脉孢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CMC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活力,以CMC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为主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以麸皮米糠为碳源且比例为1∶1、硫酸铵的浓度为3%、料液比为1∶1.5为最佳产酶培养基,在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108 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较高,CMC酶活、FAP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68.0、162.5、939.5 U/g,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60℃,最适pH值为4.0~4.5。  相似文献   

14.
从采集的造纸厂土样中,筛选出l株产碱性纤维素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H-1,经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H-1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6%,pH 9.0,温度为37℃,此条件下的酶活力可达8.69 U/mL,是初始酶活力(2.93 U/mL)的3倍。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 9.0。在25~55℃,pH 7.0~11.0仍能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能较好地满足日常洗涤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红盐湖泥样中分离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sp.),命名为Nocardiopsis sp.DN-A4.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低粘度CMC 4% (w/v),明胶0.05 g/100 mL,pH=7.0,NaCl3 g/100 mL,接种量60mL/100mL,装液量80mL/250mL,优化后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25 U/mL.部分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酶反应最适温度55℃,pH=7.0,NaCl 0 g/100 mL,该酶具有较强的热、pH及盐度的稳定性,酶反应55℃保温8h,pH=6.0~10.0保温6h,NaCl(0~25) g/100mL保温12 h,酶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曹杏芝  陈珊珊  方俊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10-310,315
以猪血为底物,对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米曲霉B60发酵猪血的性能,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中性蛋白酶酶活力高达166 857.13U/g,碱性蛋白酶酶活力为13 142.857U/g;该酶酶解猪血的最佳加酶量为0.4g,最佳酶解时间为8h,最适酶解温度为40℃,最适酶解pH值为10。  相似文献   

17.
根霉(Rhizopus sp.A03)发酵豆渣产α-半乳糖苷酶,粗酶液依次经过三相分离、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获得了电泳纯的α-半乳糖苷酶,纯化了2.3倍,总酶活回收率达到25.9%,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8.8 kDa.该酶水解对硝基苯-α-D-吡喃半乳糖苷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5℃, 表观Km值为0.340±0.026 mmol/L,表观kcat/Km值为2.866×104 mol-l/(Ls);水解蜜二糖和棉子糖的表观速率均为10.0μmol/(h·mg);水解活性受Fe3+、Cu2+、Mn2+和Hg+等离子的强烈抑制,但Fe2+对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该酶活性在pH4.0~8.9保持稳定,在45℃时保温60 min,残余酶活达到了77.4%.  相似文献   

18.
韩树英  池玉杰  薛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53-4955,4959
[目的]获得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褐腐真菌,并且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从腐朽木材上分离出一株褐腐真菌,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且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该菌株的2种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栗黑拟层孔菌.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 6.0、CMC-Na 0.5 g/L、KH2PO40.5 g/L、CaCl2 0.5 g/L、VB1 0.5 g/L、MgCl22 mmol/L、酵母粉5.0 g/L、酒石酸铵0.5 g/L的条件下,培养5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内切葡聚糖苷酶(CMCCase)为21.71 U/ml,β-葡聚糖苷酶为10.69 U/nml.[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褐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木质层孔菌不同发酵条件对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层孔菌产木聚糖酶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发酵温度为25℃;而产β-葡聚糖酶最适碳源为木糖,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发酵温度为28℃。就产酶时间而言,在发酵前60 h菌株均不产生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72 h才有微量的酶产生,到192~240 h两种酶均达到产酶高峰,并以216h产酶最高;两种酶的最佳缓冲液均为柠檬酸缓冲液,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β-葡聚糖酶最适作用pH值4.6,最适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20.
根霉(Rhizopus sp.A03)发酵豆渣产α-半乳糖苷酶,粗酶液依次经过三相分离、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获得了电泳纯的α-半乳糖苷酶,纯化了2.3倍,总酶活回收率达到25.9%,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8.8 kDa。该酶水解对硝基苯-α-D-吡喃半乳糖苷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5℃,表观Km值为0.340±0.026 mmol/L,表观kcat/Km值为2.866×104 mol-1/(L·s);水解蜜二糖和棉子糖的表观速率均为10.0μmol/(h·mg);水解活性受Fe3+、Cu2+、Mn2+和Hg+等离子的强烈抑制,但Fe2+对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该酶活性在pH4.0~8.9保持稳定,在45℃时保温60min,残余酶活达到了7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