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些养殖户在防治鱼病时,存在乱用滥用药物现象,轻则影响防治效果,浪费药物,重则发生中毒,导致鱼类非疾病死亡。因此鱼病防治要做到合理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了解药物有效成份。如鱼虾宁、鱼康、氯杀灵、威岛牌消毒剂、菌毒净、漂白粉等,虽然名字不同,但其有效成份都是氯。如用户不了解其成份,防治鱼病时如重复使用上述  相似文献   

2.
1 马杜拉霉素中毒及防治 马杜拉霉素是一种聚醚类抗生素型抗球虫药。多因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不了解,如商品名为克球王、杀虫王、抗球王、灭球王、加福、克球皇等的有效成分都是马杜拉霉素,如果重复应用这些药物或用药剂量过大,拌料不均,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3.
<正>在入户指导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反映小龙虾苗种成活率低。经笔者多次走访调查和研究分析,最终找到主要原因和对策。现介绍如下。一、主要原因1.药物清塘不彻底,塘中还有野杂鱼,野杂鱼吞食小龙虾。主要原因:(1)药物有效成分估计不足,如用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因放置时间长或包装袋破损,有效成分不足。(2)方式不当。如药物泼洒后,没有用拖耙在淤泥中来回拖拉,乌鳢等野杂鱼潜伏在淤泥中得以存活;用茶籽饼清塘,预先没有加水浸泡或浸泡时间不足24小时。  相似文献   

4.
卞宏娣 《内陆水产》2002,27(8):29-30
1鳖用药物的基本作用1.1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目前大部分鳖用药物都有灭杀和抑制病原作用,如抗细菌方面的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以及大蒜等,抗真菌方面的药物如食盐、福尔马林、中草药五倍子、菖莆等,抗寄生虫方面的药物如硫酸铜、氨水、高锰酸钾等。这些药物通过间接的方式(如磺胺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或直接的方式(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福尔马林等)而达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1.2改良养殖环境它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其作用:(1)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如漂白粉、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2)改良鳖池的水质和底质,如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药残问题对我国水产品出口造成了冲击,政府对整个渔药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相继公布了一大批水产禁用药物,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五氯酚酸钠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违禁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河蟹在捕捞上市之前药剂选择要得当,否则影响河蟹的回捕率和商品率,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一、外用药剂,一般选择漂白粉、澳氯海因或二氯海因、硫酸锌、甲壳净等即可。 1.漂白粉:漂白粉在所有氯制剂药物中有效抗含量最低,成熟之前若用高氯制剂的药物如强氯精(合有效氯90%左右),对河蟹器官组织刺激性大,易引起不良反应,导致提前打洞或逃逸,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影响河蟹的回捕率。 2.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海因类消毒剂能使水体中有效氯始终保持均衡,使水体长期维持杀菌状态,其杀菌力强,广谱高效,药效不受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开春了,很多鱼塘开始投放鱼苗了,现综合多数养殖户的放苗经验,供大家参考。一、清理池塘,施药消毒凡准备用做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的方法,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如"氯立得","氯养宁","溴氯海因"等,施药及时,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施药的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早春对第一次清整  相似文献   

8.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含氯量极不稳定,在使用时,往往由于含氯量的消失而无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制成的“水生”漂白粉有效氯快速测定器,可在15分钟内测出漂白粉中的含氯量,误差数约为千分之四。市售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35%,该仪器根据含氯量为30%,以碘量法的原理设计而成,采用目测比色法测定,操作容易,设备简单,易为群众掌握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2,(11):51-53
五、渔药生产与使用常识 1.杀藻药物:所有的杀藻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否则会加速泛塘. 2.菊脂类杀虫剂:菊脂类杀虫剂在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的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鱼死亡.虾蟹类禁用. 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可能不会死),死亡概率为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2-24℃下和90 cm×60 cm×30 cm的水族箱中,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体重12.2±0.7 g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schrenkii♀)幼鱼对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等7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对药物的敏感度依次为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安全浓度依次为0.21 mg/L、2.59 mg/L、3.88mg/L、6.35 mg/L、9.86 mg/L、143.45 mg/L、2396.03 mg/L;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和氯化钠是杂交鲟幼鱼较好的消毒药物;杂交鲟对富氯和盐酸土霉素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其药浴浓度低于常规养殖鱼类;氯胺T的毒性与水体pH值密切相关,药浴鲟鱼时须注意水环境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11.
(14)消毒剂1)种类:消毒剂的种类很多,水产上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如碘伏)、季铵盐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氯苄烷铵)、醛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醇类(苯氧乙醇)及其它消毒剂(如食盐、高锰酸钾、染料、喹啉)等。其中甲醛为高水平消毒剂,含氯...  相似文献   

12.
~~5郾做好药物预防每半月至20天用药物预防一次。外泼:生石灰20克/米3、溴氯海因0郾2克/米3、氯杀灵0郾15克/米3;内服:土霉素、氟哌酸、大蒜素、三黄粉交替拌饵投喂。6郾多种药物交替使用治疗从本次治疗看,单一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尤其对暴发性出血病,要合理选择多种药物  相似文献   

13.
怎样有效选用含氯消毒剂和孔雀石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鱼病防治常用药物有含氯消毒剂和孔雀石绿,但目前农村有少数养鱼专业户在鱼病防治的过程中,有时用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失误现将以上两种药物的含量,成份和性能特简介如下: 一、怎样选用含氯消毒剂 鱼病防治常用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漂白精、二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于秀娟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局于2003年7月18日发布了《渔用药物使用指南》第17号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为了使我国渔业系统有关人员及时了解《通报》内容,农业部渔业局科技处组织编译了该《通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报》主要内容包括渔用药物使用、抗生素与合成抗菌剂、渔用疫苗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渔用药物使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定义,做了相应规定,并将主要渔用药物适用对象、适应疾病一一列出;第二部分对有效成分、使用基准进行了定义,分别给出了有效成分为抗生素、合成抗菌剂等渔用药物使用基准和不同水产动…  相似文献   

15.
5种常用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常用水产药物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强氯精、溴氯海因和二氧化氯5种常用药物对黄颡龟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48、72、96 h后记录黄颡鱼鱼种死亡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4、0.65、O.46、0.86、O.51 mg,/L.这5种药物对黄颡鱼毒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二氧化氯>敌百虫>溴氯海因>硫酸铜十硫酸亚铁合剂.黄颡鱼鱼种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溴氯海因、敌百虫、二氧化氯都可按常崩浓度安全使用,强氯精使用浓度应为O.3~O.4 mg/L.该研究为黄颡鱼鱼种的培养过程中合理用约防治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2-24℃下和90 cm×60 cm×30 cm的水族箱中,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体重12.2±0.7 g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schrenkii♀)幼鱼对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等7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对药物的...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 嗜水气单胞菌及柱状曲桡杆菌是导致鱼类、虾、蟹等发生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因此若须衡量一种消杀剂的效价可以此为指示菌,来测定并比较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对其杀灭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 1.药品:溴氯海因复合消毒剂、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某兽药厂常规含氯复合制剂,含有相等比例的有效成分。 2.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 3.试管2倍法测定。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同浓度液,分别加入10-7嗜水气单胞菌及柱状曲桡杆菌各0.1mL,28℃培养,24小时观察最低抑菌浓度(MIC) 三、结论 1.溴氯海因对…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铜等4种药物对黄鳝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万全  王婧 《水产科学》2005,24(12):29-30
选用4种常用药物对黄鳝进行急性致毒试验。根据24 h半致死浓度TLm24的大小来判断药物对黄鳝的毒性大小。结果显示,可将其由高到低排列如下:硫酸铜>敌百虫>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并根据TLm24和TLm48计算了各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浓度。此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1 mg/L,2.27 mg/L,3.07 mg/L,4.6 mg/L。  相似文献   

19.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和白甲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鲈鲤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13、2.89mg/L和10.79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9.76、0.89mg/L和2.96mg/L。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白甲鱼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95、1.49mg/L和13.62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92、0.26mg/L和3.48mg/L。3种药物对鲈鲤幼鱼和白甲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均为敌百虫氯胺T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敌百虫对鲈鲤和白甲鱼幼鱼是中毒药物,氯胺T和聚维酮碘对其是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20.
药物防治是鱼病防治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选用鱼药十分重要,选用鱼药应坚持四条基本原则:1有效原则: 这是选择药物的首要原则,要求对症下药。使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鱼病直至痊愈,如细菌性烂鳃病可用漂白粉、红霉素、氯杀王等药物进行治疗。2最小有效量原则: 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或浓度时才产生效应,这种剂量或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鱼体能够耐受而不显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为最大耐受量,即极量,引起中毒的剂量叫中毒量,剂量再大些可引起鱼类死亡,这个量称致死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的称为治病量,又称安全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