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鳞毛蕨科6种鳞毛蕨属植物和2种耳蕨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进行比较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蕨类植物的叶片表面无附属物;气孔器类型具多型现象,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和极细胞型,耳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多为无规则四细胞型;气孔均为下生型,不下陷,多沿叶脉方向排列,且叶脉间分布较密集;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较耳蕨属狭长,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呈波状或不规则凹凸状,而耳蕨属植物表皮细胞狭长,垂周壁为浅波状;6种鳞毛蕨气孔器指数总体上较耳蕨属大,而气孔器密度差异不大.由此得出结论,表皮的整体特征可以作为划分鳞毛蕨科植物的特征;可据细胞大小、气孔器大小与气孔器指数来区别鳞毛蕨属和耳蕨属植物,为鳞毛蕨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叉蕨科(Aspidiaceae)4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浅波状或深波状;具6种气孔器类型,即极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和无规则四细胞型,在气孔器组成上具多型现象,气孔为下生型;气孔指数相近;上、下表皮细胞中含有针晶或单晶;但6种叉蕨科植物在表皮细胞大小、表皮毛的有无、气孔大小和气孔密度、晶体的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木兰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木兰科Magndiaceae 7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呈不同程度的波状弯曲;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其长轴取向不规则,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为平列型与无规则型并存外,均为平列型;不同属种的上下表皮细胞大小、细胞垂周壁的波状弯曲程度和气孔器密度均存在差异,可为属种的划分提供实验证据.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石蒜科中玉帘属的葱兰、石蒜属的石蒜、水仙属的水仙和朱顶红属的朱顶红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解剖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海绵组织发达,叶脉中的维管束都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且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气孔器都由2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无副卫细胞,气孔器的长宽比都很小,在1.03~1.44之间.但是,葱兰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肾形”,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形;葱兰叶片横切面的上、下表皮分界不明显,无叶缘结构,而石蒜的叶缘为楔形,水仙的叶缘为乳突状,朱顶红的叶缘为圆弧形;葱兰、水仙和朱顶红均为等面叶,而石蒜为异面叶且下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海绵组织内相邻维管束间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这类细胞破裂后可形成较大的空腔,葱兰则是以花环状的薄壁细胞围成小空腔;叶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葱兰、石蒜、水仙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朱顶红的叶表皮细胞多数近椭圆形或近圆形;葱兰和水仙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很小,石蒜和朱顶红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明显.说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为石蒜科植物的种属关系确认与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浙江产的12种(变种)榕属植物的叶表皮和瘦果形态。结果表明;叶下表皮均有气孔器,上表皮均未发现气孔器。气孔外拱盖内缘呈浅波状、啮齿状或平滑;叶表皮角质膜具浅波状细条纹、深波状粗条纹或具蠕虫状条纹;瘦果分为4个类型:脊条状纹饰,皱波状纹饰、乳头状纹饰和浅波状纹饰,上述特征在不同种之间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种和变种的辅助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6个品种变叶木的叶表皮,研究不同品种变叶木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的特征,测定了气孔器长轴、气孔器短轴、气孔指数、气孔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6种变叶木表皮细胞排列都很整齐,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弧形、浅波状或波状。气孔密度最大的是桃珊瑚变叶木,为209.18个/mm2;气孔密度最小的是仙戟变叶木,为127.80个/mm2。6种变叶木的气孔指数在20.36%~30.23%。气孔面积最大的是仙戟变叶木,为1 757.86μm2;气孔面积最小的是紫红变叶木,为1119.35μm2。气孔器的长轴和短轴与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6种变叶木气孔各指标体现了变叶木在进化和演变中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数码显微镜下,对新疆贝母属(Fritillaria L.)7个种和1个变种的药用贝母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的基本结构相同,均由表皮、叶肉细胞和叶脉3个部分组成,上下表皮均为单层,无表皮毛等附属物。叶表皮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条形,除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表皮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垂周壁为平直稍弯曲、浅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椭圆形,气孔长轴与叶脉平行,除了新疆贝母、大白花贝母的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一般同时分布于上表皮和下表皮,并且气孔器在下表皮的分布指数大于上表皮。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分布、维管束直径等特征较为稳定,可为新疆贝母属种间的划分及鉴别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鞭草科9种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栗琼  招礼军  陶世红  彭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57-7058,7061
在生物数码显微镜下观察了马鞭草科6属9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所有植物上、下表皮均有腺毛;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有平直和波状弯曲2种类型,其中假连翘属上、下表皮和马缨丹属上表皮的垂周壁较为平直,赪桐属、牡荆属、冬红属、豆腐柴属植物都呈不同程度的波状弯曲;该科植物气孔器以无规则为主,且气孔器由横列型、平列型向无规则型方向进化;三对节表皮毛和气孔器类型的独特性表明该种植物在赪桐属的地位具有特殊性;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属间的分类意义不明显,但在属内种间的分类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百合叶表皮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野生百合和14个百合品种叶片上、下表皮进行研究,并测量气孔的大小、密度及表皮细胞大小、侧向垂周壁长及式样等性状。结果表明:百合气孔多为椭圆形,均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为肾形,无副卫细胞;叶表皮细胞近似于长方形,垂周壁式样分为平直、浅波状、深波状三种。所得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较好反映出试验材料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嵩草属(Kobresia)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了上、下表皮细胞的大小、气孔器大小、气孔间距、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4种嵩草属植物叶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如表皮细胞具波浪状垂周壁、气孔器均分布在远轴面上,气孔器类型均为平列型等.4种嵩草属植物叶片两侧叶缘上均有刺毛,且线叶嵩草叶缘上的刺毛尖端有倒刺.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在种间差异显著(除高山嵩草和线叶嵩草之间无差异),可以作为嵩草属植物分类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葱蝇是昆虫蛹滞育研究的理想模式种,其发育形态学特征对推断滞育发育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还没有花蝇科蛹期发育形态学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解剖和拍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葱蝇老熟幼虫期到羽化的发育形态学特征,特别注重头外翻前后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将老熟幼虫期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将预蛹期分为白色围蛹期和棕色围蛹期2个亚时期,13个发育阶段;将蛹期分为隐头蛹期和显头蛹期2个亚时期,30个发育阶段.其中,显头蛹期又可细分为显头蛹初期、发育形态停滞期、半透明眼期、浅黄色到琥珀色眼期、红褐色眼期、鬃毛蛹期和预成熟期.本研究还详细地描述了各时期及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历期和形态特征,并详细地观察和描述了头外翻的发育过程,把蛹壳外可见幼虫口钩确定为头外翻发生的外部标志特征.同时,还描述了蛹主要发育阶段的长宽比例,成熟雌、雄蛹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雌虫体型(体长和体宽)比雄虫略大,雄虫的复眼比雌虫大,雌虫两复眼间的距离超过雄虫的2倍.本文是花蝇科昆虫蛹期发育形态学的首次报道,对认知蝇类昆虫蛹期发育形态,了解葱蝇滞育与非滞育蛹发育过程、历期和形态变化有重要的意义,为葱蝇滞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宿主蛋白KRT8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稳定表达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分别用干扰KRT8基因的siRNA转染HepG2.2.15细胞和高表达KRT8基因的质粒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验证转染效率,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48小时后的细胞上清液HBV DNA水平.用拉米夫定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扰KRT8基因表达后,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34%~38%(p<0.05).高表达KRT8基因后,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是对照组的28倍(p<0.01).抑制细胞HBV DNA复制后,HepG2.2.15细胞KRT8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4%,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抑制宿主KRT8基因表达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初步表达.方法:以含有人tPA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含有RGDS-tPA基因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证实为正确的rtPA序列,并将pET28a-tPA转化至菌株E.coli BL21(DE3).用IPTG诱导rtPA在E.coli中表达,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验证.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基因片段tPA的条带约在1 700bp处,鉴定为阳性重组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获得目的蛋白片段rtPA的条带约53KDa,为非活性的包涵体.结论: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的耐旱适应性,我们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了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处理.香樟苗接种80d后再进行60d的强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35%~45%)、中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50%~60%)、轻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5%~75%)和正常浇水(维持田间持水量的80%~90%)的水分胁迫处理.用WinRhizo分析系统测定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水分和菌根真菌的交互作用使香樟幼苗根系形态发生改变,以适应土壤环境.中度水分胁迫能提高根系总长和根尖数量,但是水分胁迫降低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和根体积.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表现为接种处理高于非接种处理.非接种处理的根平均直径在重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显著增强.菌根真菌接种处理的根系,平均直径随水分胁迫增加而有所降低.相同胁迫下的不同菌种处理之间,幼套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较摩西球囊霉和层状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在同一接种处理条件下,中度水分胁迫的香樟幼苗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重度水分胁迫却降低了菌根依赖性.同一水分条件下混合接种和幼套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在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常会伴生着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此现象的发生会降低转基因的频率.本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玻璃化发生的因素较多,包括激素体积质量分数、蔗糖体积质量分数、琼脂体积质量分数和接种密度等.其中,激素6-BA和ZT体积质量分数对诱芽率和玻璃化率都有显著影响,随着体积质量分数的升高,玻璃化率升高,以6-BA体积质量分数为1mg/L,ZT体积质量分数为2mg/L时结果较为理想.蔗糖体积质量分数和琼脂体积质量分数对玻璃化率也有显著影响,当二者体积质量分数升高,玻璃化率降低,同时诱芽率也降低.综合分析,当蔗糖体积质量分数为50g/L,琼脂体积质量分数为10g/L时最适宜.接种密度对玻璃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密度越高,玻璃化倾向越严重,而密度对诱芽率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接种密度为20~30个/皿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讨论一族不可数的Supercyclic算子{Ft}t∈Λ的公共Supercyclic向量,并给出算子族{Ft}t∈Λ的公共Supercyclic向量在无限维、可分的Banach空间X中是稠密集的两个新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群际威胁与对内群体及外群体支持决策的关系,以农村和城市两个大学生群体为被试,采用准实验方法进行了两个研究,结果发现:①两个研究中,农村组大学生体验到的威胁感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②城市大学生感受到的群际威胁、群体认同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对外群体的支持,产生了外群体厌恶决策;群体认同可以显著预测对内群体的支持,产生了内群体偏好决策;③农村大学生感受到的群际威胁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对外群体的支持,产生了外群体厌恶决策.  相似文献   

18.
对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多湿处理,观察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芽期和幼苗生长期进行多湿处理后,种子发芽率、种子根长、幼芽长、幼苗成活率和幼苗株高均比对照有所下降,品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评价表明,渝苜1号、新疆火焰山和陇东苜蓿等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湿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星、路、圈与完全图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星、路、圈和完全图的多重联图的邻点可区别E-全染色,并给出了它们的邻点可区别E-全色数.  相似文献   

20.
大孔树脂纯化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5种树脂对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静态吸附及解析性能,选取出一种吸附和解析效果均较好的树脂进行了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吸附和解析效果较好;AB-8树脂在吸附时间为100min,吸附液为30℃,pH值为7,最佳上样量与树脂比例为6∶1,吸附流速为1mL/min时吸附效果较好.用40mL的蒸馏水洗脱效果最好,洗脱率可达82.095%.对AB-8树脂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树脂重复使用4次,其吸附能力仍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