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灿斯 《福建水产》2013,35(4):328-332
通过2010年裙带菜引进养殖试验,对裙带菜在南方养殖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殖技术进行探索,比较了裙带菜不同养殖期的适宜水层和养殖结果,总结出裙带菜在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海域的养殖和管理等技术;提出防止当地海区褐篮子鱼咬食裙带菜幼苗的方法与措施。同时,得出裙带菜养殖效益优于海带的结论,为今后福建以及南方地区推广裙带菜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勇 《水利渔业》2001,21(5):22-23
养殖水面3.26hm^2,投放3cm虾苗7.05万尾/hm^2;养殖117d,产虾2794kg,平均单产1222kg/hm^2,养殖成本6.6万元/hm^2,饲料系数1.8。通过驯化使斑节对虾适应低盐度环境,以低盐底环境来抑制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55%),但养殖结构独特,部分种类的海藻养殖产量在全国同种类海藻养殖量中占有较高份额,其中苔菜占83.00%,羊栖菜占68.29%,紫菜占23.53%。1999—2012年,全国海藻年均固碳量为41.85万t/a,固碳量在2012年最高达51.50万t,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海带年均固碳量在各类海藻中最高达26.45万t/a,其次是裙带菜3.23万t/a、紫菜2.24万t/a、江蓠2.01万t/a。浙江近海养殖海藻年均固碳量为1.03万t/a,约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2.47%。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海洋生物碳汇功能与碳汇渔业潜力的基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普通虾池对虾无公害(Non-Pollution)健康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无公害健康养殖的途径,我们进行了普通虾池无公害对虾健康养殖试验。经过114d的养殖,试验池塘收获成虾总产量27,505kg,平均单产8,595.31kg/hm^2;对比池塘收获成虾总产量12,157kg,平均单产7,598.13kg/hm^2;试验池塘总产值66.01万元,获利27.04万元,平均每亩池塘获利5,633元;试验池塘总产值26.75万元,获利7.1万元,平均每hm^2池塘获利44,370元。试验池塘与对比池塘相比,平均单位面积获利增长90.43%。试验池塘由于采用了无公害养殖技术,成品虾各项规定指标均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相似文献   

5.
2003年选择池塘28.27hm^2,生产商品虾9.07万kg,平均单产3208.3kg/hm^2,高产池塘单产达9315kg/hm^2,总收入176.2万元,纯收入67.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62.综述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各个环节的技术,尤其对水质管理、病害防治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虾多茬养殖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形式之一。2006年,海阳市大闫家镇鲁古埠村的日本对虾养殖中,遵循“水产养殖,养水为本”的科学养殖理念,头茬虾单产40kg,在售价仅为34元/kg的情况下,每667m^2净利润超千元,2茬虾也达到单产50kg,售价140元,kg,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澳洲淡水龙虾池塘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池塘生态养殖澳洲淡水龙虾试验,成活率达88.1%,亩均单产达343.6kg,亩均产值4 81万元,亩均利润2.7万元.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进行了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夏花与冬片鱼种培育、成鱼池塘与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4年:催产亲鱼25组,出苗340万尾;3口发花池经25天饲养共产夏花鱼种24.91万尾,平均体长3.0~3.3 cm;3口育种池经140天培育共产冬片鱼种6.38万尾,平均体长12.4~14.3 cm,利润2660~2937元/667m~2,投产比1:2.64~2.82。2005年:3口成鱼池共产商品鱼7445 kg,平均单产413.6 kg/667m~2,利润4546~6333元/667m~2,投产比1:2.15~2.53;4口网箱共产商品鱼2558kg,平均单产32.0 kg/m~2,利润352~413元/m~2,投产比1:2.01~1:2.03。  相似文献   

9.
<正> 滦南县国营养虾二场在资金极为紧张的状况下,把握市场机遇,推行车虾双荐养殖,获得较好效益。 1 产值和效益 1997年,本场养殖车虾133hm~2,总产量3万kg,产值240万元,除去各项开支获得利税113.6万元,平均单产225kg/hm~2,产值18000元。其中,第一期养殖产量2.4万kg,  相似文献   

10.
陈志援 《内陆水产》2007,32(12):16-17
冷泉水流水养殖史氏鲟,养殖面积2000m2,放养规格为20.4g/尾的史氏鲟3万尾,放养密度15尾/m2,经257d,共收获商品鱼24246kg,净产量23634kg,成活率94.42%,单产12.12kg/m2、净单产11.82kg/m2,饵料系数1.23,平均日增重3.25g,产值72.74万元,利润35.12万元、单位利润175.6元/m2,投入产出比1∶1.93,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1999,23(1):69-76
对虾夷马粪海胆石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采、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的纪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温州购进0.7cm长毛对虾苗14万尾,暂养和盐度驯化后在5亩池塘养殖63天,平均体长由1.2cm,增至8.4cm,旬增长1.14cm。至9月底收获时,平均体长10.5cm,亩产62kg,亩效益640元。  相似文献   

13.
在总面积为2165hm^3的池塘中,试验推广4种养鱼模式,池塘设置小网箱等技术,取得大面积高产结果:平均亩产6529.5kg/hm^2,平均盈利12010.5/hm^2,比推广前3年平均亩产提高55.9%,鉴定认为,在养殖面积,单产水平及综合管理技术等方面达我国北方同类水域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淡水养殖试验。在600cm^2的淡水池塘中投放平均全长2.35cm的淡化虾苗2.5万尾,经70d饲养,生产成虾98kg,平均亩产量108.9kg,成虾平均全长9.59cm(最大为10.6cm),平均体长8.34cm(最大为9.4cm),平均体重7.73g(最大为11.5g),养殖成活率为50.7%。  相似文献   

15.
为缩短乌鳢养殖周期,笔者于1997-1998年,在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选择2口面积均为333m^2的池塘,进行了使用乌鳢当年孵化的鱼苗,当年养成商品鱼的高产试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炳全 《水产科学》2000,19(5):15-16
利用水田改造后养殖泥鳅,放养平均重1.25g的泥鳅幼苗,经过10个月的养殖,平均规格达24.5g,667m^2产322.7kg,667m^2收入4018.7元,试验表明,利用水田进行泥鳅的人工养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北方寒冷地区用微型颗粒饲料在5.6亩的池塘中主养鳙鱼种,经131d的饲养,共产鱼种2433kg,平均亩产434.5kg,其中鳙鱼亩产305kg,占总产量的70.2%,平均尾重76.25g,成活率80%。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渗水调配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闲置的重盐碱地,经过合理调配水质,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健康养殖技术方案,实施了大面积南美白对虾盐碱地健康养殖。尤其是通过在用盐碱地渗出的咸水与淡水混合调配成的,盐度为5~20的养殖用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离子,有效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itochondrial 23S ribosomal (r) DNA were sequenced from two Undaria species. The 23S rDNA from seven Undaria pinnatifida individuals were 2707 bp in length, whereas the 23S rDNA from four Undaria undarioides individuals were 2708–2709 bp in length. We found 15–20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and 1–2 gaps between U. pinnatifida (the major haplotype) and U. undarioides .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sequences, we carried out PCR/RFLP analys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U. pinnatifida and U. undarioides , which showed different PCR/RFLP patterns upon Hin fI digestion. Sequence differences and PCR/RFLP analyses of mt 23S rDNA are useful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Undaria species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对虾湿性颗粒饵料的配方、生产工艺及养殖效果。湿性颗粒饵料在适口性、引诱性、摄食率、蛋白的消化吸收率等方面都比干性颗粒饵料有所提高。摄食率提高5~15%,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10%以上,亩产增加10~20kg,饵料系数平均为1.9,下降0.10~0.23。虾个体平均体长增加0.6~1.0cm,亩经济效益增加285~538元。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