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豆科蔬菜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豇豆、四季豆等。1发生特点豇豆豆野螟以幼虫蛀食花蕾和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花蕾及幼荚期受害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荚,影响产量。成荚期为害豆荚出现蛀  相似文献   

2.
豆野螟为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学俭 《蔬菜》2002,(5):27-27
一、分布与为害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叫豆荚野螟、豇豆荚螟,俗称豇豆钻心虫,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为害。以幼虫为害豇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豆科蔬菜的花蕾及豆荚为主,幼虫蛀食花蕾造成落花、落蕾。蛀食早期造成落荚,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蛀孔内外堆积粪便,不堪食用,并引起腐烂,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二、发生规律豆野螟的发生代数因地域而异。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上海及华中等地1年发生4~5代,福建1年发生6代左右,广州1年发生9代,无明显越冬…  相似文献   

3.
司升云  杜凤珍 《长江蔬菜》2011,(21):40-41,60
1豆野螟特性 豇豆荚螟,豆类害虫,全国分布,南方较凶。钻蛀为害,影响防控,连续采摘,农残严重。注: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豇豆荚螟、豇豆螟、豆荚野螟、豆荚螟等,全国分布,但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豆野螟(豆荚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豇豆、菜豆、荷兰豆、扁豆等豆科蔬菜的叶、花及豆荚。蛀荚危害时,豆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粪,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造成豆荚产量和品质下降,菜农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豆野螟的钻蛀危害习性,常用药  相似文献   

5.
济南豇豆上豆野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名豆蛀螟、豇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济南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成虫产卵于花蕾或嫩荚上,初孵化的幼虫蛀入花蕾的子房或撤荚内危害,造成花蕾、嫩荚脱落。枯梢,3龄后幼虫蛀入果荚内危害,荚条上堆有幼虫排泄的粪便,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使豇豆生产受害率达30%,干旱年份达40%以上。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残留,掌握有利的防治时期和技术,1988年笔者在济南西郊田间,对豆野螟及寄主的生育特点进行了观察。豇豆开花有明显的分…  相似文献   

6.
豆野螟(豆荚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豇豆,菜豆,荷兰豆,扁豆等豆科蔬菜的叶,花及豆荚.蛀荚为害时,豆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粪,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  相似文献   

7.
正豇豆蛀荚害虫主要有豇豆螟和豆荚螟两种,隶属鳞翅目螟蛾科。豇豆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豇豆蛀螟、豆野螟、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等,豆荚螟又名大豆荚螟、洋槐荚螟、槐荚螟、豆钻心虫、豆蛀螟等。这两种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有豇豆、菜豆、荷兰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等许多种豆科植物,是豆科蔬菜田的主要害虫,其中以豇豆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豆科蔬菜上常见的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有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和豆蚀叶野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等.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又名豆荚野螟、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蛀野螟等,在国内主要以中、南部地区发生较重.豆蚀叶野螟又名豆卷叶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各地,二者主要为害豇豆、菜用大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豆科蔬菜.  相似文献   

9.
豆野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别名豇豆荚螟、钻心虫,是严重危害豆科作物的一种害虫。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扩展,豆野螟进人大棚危害的情况非常普遍。据2003年我们在本院蔬菜基地的大棚内调查,豆野螟主要危害四季豆、豇豆和扁豆,其中豇豆的蛀荚危害率为15.4%,秋季以危害扁豆为主,蛀荚率可达23.5%。2003年,笔者对该虫发生和危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洺宽 《吉林蔬菜》2004,(3):35-35
蛀食豆荚的螟虫主要有两种,一是危害豇豆、菜豆、扁豆为主的豆野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另一种是以危害大豆(毛豆)为主,兼危害菜豆、扁豆的豆荚螟。它们均以幼虫在荚内取食,从外面喷药不会触及虫体,因此难于防治。如用药防治,必须抓住发蛾盛期、产卵盛期,以幼虫孵化后、蛀入豆荚之前把它们杀灭,即在豇豆、菜豆现蕾期和花期每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要做到“治花不治荚”。可采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倍液,25%喹硫磷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虫淋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锐劲特胶悬剂250…  相似文献   

11.
豆野螟是夏季豇豆重要害虫,发生量大、危害重,蛀食鲜豆荚后影响豆荚产量及其商品性,若防治不好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豆野螟成为豇豆生产上的重点防治害虫。豆野螟成虫喜产卵于开放的鲜花  相似文献   

12.
豇豆荚螟幼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是如皋地区豇豆上的常发重发害虫,常年危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豇豆荚果被害率在30%~40%,重发田在50%以上.甚至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多数药剂防治豆荚螟的效果不理想,且盲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为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豆野螟是夏季豇豆重要害虫,发生量大,危害重,蛀食鲜豆荚后影响豆荚产量及其商品性,防治不好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豆野螟成为豇豆生产上的重点防治对象。豆野螟成虫喜产卵于开放的鲜花上,孵化后的低龄幼虫首先直接取食花瓣,引起落花,幼虫虫龄稍大后会转移到豆荚上,幼虫一旦钻蛀进入豆荚,防治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豇豆荚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国内长江以南普遍发生,危害严重,近年来已成为武汉地区蔬菜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豇豆花、荚虫害(豆荚螟)消长动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荚螟是如皋夏秋豇豆上的重要害虫,发生量大,危害重,世代重叠。田间发生危害情况复杂,生产中防治效果多较差。了解豇豆花、荚被害情况,掌握豆荚螟幼虫危害动态变化,对有效开展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6.
豇豆荚螟是豇豆上常见的重发害虫,其发生期长(6-10月),世代重叠,着卵分散,幼虫钻蛀花荚,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差,且虽经防治危害仍较重,7、8月份盛发期,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经防治后仍达50%以上,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由于菜农盲目滥用农药,豇豆豆荚上农药残留量高,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豇豆荚螟的药剂,我站于2004年选择辛·唑等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豇豆荚螟是豇豆上常见的重发危害害虫,其发生危害期长,世代重叠,着卵分散,幼虫又有钻花蛀荚的生活习性,致使生产中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差。在7、8月份主发生期内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达50%以上,极大地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由于盲目滥用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大豆豆荚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又名豆荚螟、豆蛀虫、豆荚蛀虫、红虫、红瓣虫等,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华东地区浙西南山区景宁县大豆的主要虫害,该虫除了危害大豆外,还危害豇豆、扁豆、豌豆、绿豆等豆科植物.大豆豆荚螟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瓣,甚至大部分豆粒被吃光,不仅减产且降低大豆品质.笔者从2002年初开始对该虫的发生特点和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豇豆豆荚螟蛀食花蕾,在花开放后可导致花脱落,从而影响豇豆结荚率。了解豇豆花蕾成荚与田间花荚被害情况相互关系,对弄清豇豆田间豆荚螟危害消长规律,根据田间花荚被害率估算豇豆产量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田间定点挂牌研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豆角钻心虫(Maruca tastulalis Geyer)又叫豇豆荚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卷叶螟等。这几年来,我市豆角钻心虫连年大发生。据1991年调查,其普发率为100%,严重受害田块占88.3%,一般减产25—50%,高的达80.6%。为了有效地防治豆角钻心虫的危害,现将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