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菌特:由吉林省恒康保健公司生产,系蒽诺沙星和葡萄糖等经科学加工制成的水溶性粉剂。蒽诺沙星为动物专用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由德国拜尔公司研制。目前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该药具有抗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体内分布广泛等特点,是预防和治疗禽类、猪、牛及小动物细菌和支原体感染的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筛选了混悬液的理想配方,以蒽诺沙星为主药,以纯化水为溶媒,应用分散法成功研制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蒽诺沙星混悬型制剂,并评价了混悬液的质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蒽诺沙星混悬液的外观性状、药物含量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而且混悬液的稳定性好。不结块,易于重分散。  相似文献   

3.
氟苯尼考注射液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氟苯尼考注射液、蒽诺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对鸭疫里默氏 杆菌病治疗,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注射液的有效率为 97.7%,优于蒽诺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磺胺 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疗效,并且,与蒽诺沙星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 0.05),与庆大霉素比较差异极显著( <0.01)。氟苯尼考注射液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治疗效果确切可 靠,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南方某猪场血清学诊断为气喘病的100头阉割公猪进行药物疗效对比试验,试验分4组,每组25头,第1组用蒽诺沙星,第2组用泰乐菌素,第3组用中药制剂,第4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为对照组,饲养管理条件等一致。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蒽诺沙星对治疗猪气喘病效果最好,中药制剂其次,泰乐菌素效果不如前2种。  相似文献   

5.
从病死鹅体内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效力试验一免后15~l20d,2次加强免疫在一免后180d都保持100%的保护率;临床应用于紧急接种,配合蒽诺沙星饮水,仔鹅成活率达88%,成年鹅成活率达96.1%。  相似文献   

6.
强效百病清可溶性粉含蒽诺沙星和乙酰甲喹等两种有效成份。为广谱抗菌药,可广泛应用于养兔、养鸡、养猪,主治鸡、兔、猪拉稀和呼吸系统疾病。蒽诺沙星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乙酰甲喹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法。笔者根据强效百病清可溶性粉中两种组份者具有紫外吸收的性质,经试验,采用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单波长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分别测定各组份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鹿科动物和斑马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鹿科动物和斑马发生以高热和出血民生败血症为特征病例,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采制鼻道拭子,结果从鼻拭子和病死动物组织中均分离到多杀巴氏杆菌。该菌菌落为Fg型 落,琼扩试验证明含有B型抗原。该菌对蒽诺沙星和二甲硝咪唑敏感。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注射蒽诺沙星,二甲硝咪唑饮水有效控制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本研究提示动物本身是带菌者,免疫机能的强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蒽诺沙星是动物专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近年来在兽医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1],尤其是它对鸡细菌性病的防治作用已有报道[2,3]。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对鸡毒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特就蒽诺沙星对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抑菌作用及对鸡毒支原体病的治疗作用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药品 蒽诺沙星,由广州白云山兽药厂提供,批号为950501,原液中含蒽诺沙星5%。红霉素,粉剂中含红霉素5%,江苏扬中兽药厂生产,批号为950301,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1.2 菌株 鸡毒支原体菌株R株、S6株…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情况2007年10月15日,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养殖大户刘某饲养的1300只樱桃谷肉鸭于6周龄先后发病,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15%左右,发病后先后用蒽诺沙星、禽炎康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家蚕病原菌活性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牟志美 《蚕业科学》2003,29(4):443-445
为筛选新的抗生素替代氯霉素防治家蚕细菌病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盐酸诺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 3种药物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苏云金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盐酸诺氟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19,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 3 12 5和 0 78。盐酸蒽诺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3 12 5和 12 5。盐酸环丙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12 5和 6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