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均为重要的鱼类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和车轮虫混合感染的过程,以期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鱼(Cl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全国性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4—5月是草鱼车轮虫病的高发季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草鱼车轮虫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引起的,全年均有发生,水温在20℃左右开始流行,以春夏季流行最盛。发病鱼体鳃丝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患病鱼体往往焦躁不安,可以通过全池泼洒杀车灵,或者是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并且施药3 d后,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治疗草鱼车轮虫病,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一、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 1.病原:鲤斜管虫与车轮虫,常见的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施用灭虫净2#,选择鲢鱼鱼种进行半致死浓度(LD50)的试验,草鱼鱼种进行车轮虫病治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鲢鱼鱼种半致死浓度(LD50)的95%可信限为0.1698~0.1795 mL/m3;草鱼鱼种车轮虫病的适宜治疗剂量为0.22 mL/m3。  相似文献   

5.
正1.流行特征。各种淡水鱼、不同年龄的鱼均可感染车轮虫。车轮虫主要为害鱼苗、鱼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车轮虫繁殖很快,一旦发病,常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2.症状。车轮虫寄生于鱼体表面和鱼鳃上,来回滚动,用齿环剥取鱼组织细胞作为营养。虫体寄生较密集的地方,如鱼鳍、头部、体表常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表现尤为明显。病鱼体表和鱼鳍黏液增多,成群沿池边狂游,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清瘦,体色发黑,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治疗,病  相似文献   

6.
姚毅 《农村百事通》2010,(13):46-47
<正>一、寄生虫病1.车轮虫病。症状:病鱼不吃食,离群漫游于池边或水面,鱼体消瘦发黑;鳃部常呈现暗红色和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腐烂。病原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此病主要危害5厘米以下的种苗。流行期为4~6月。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7.
车轮虫病(Trichodiniasis)是由车轮虫(Trichodina)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腮等部位,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细菌、病毒感染或其他类型并发症的统称。针对目前车轮虫病标准性药物应用较少,非标准性用药缺乏理论支持的乱象,本文从车轮虫分类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入手,系统地梳理了该病各类防治药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分析认为中草药防治是其药物研发的一个较好方向,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水生动物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红溶液分别处理变形虫和车轮虫,观察其死亡过程中细胞器的生理活动。分析中性红溶液对草履虫、绿眼虫、轮虫等常见水生动物生长的影响,对微量中性红对变形虫和车轮虫的特异性致死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0.5 mg/L中性红溶液破坏了车轮虫伸缩泡的生理机能,对车轮虫有特异性致死作用,但对非寄生性原生动物和轮虫等的生长和繁殖均无影响。一定浓度的中性红溶液能导致变形虫的消化、排异等生理机能的紊乱,是致死变形虫的主要因素。[结论]中性红具有靶向性、安全、易氧化分解等优点,是治疗变形虫和车轮虫病的理想药物,适宜浓度为0.5 mg/L。  相似文献   

9.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春季淡水养殖常见鱼病,如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钭管虫病、小瓜虫病、萎瘪病、车轮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河北省邢台县一养殖场草鱼精养池塘暴发车轮虫病,现将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流行情况:车轮虫病在鱼苗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中最易发生,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一般池小、水浅、水质不良的环境以及放养密度大、连续下雨的情况下.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寄生性纤毛虫是暗纹东方鲀工厂化养殖中最常见病原。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暗纹东方鲀鳃部多种寄生虫(车轮虫、斜管虫和小瓜虫)感染的过程。期望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志贺菌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志贺菌产生耐药性与抗菌药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关,并通过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扩散耐药性,同类结构药物或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具有部分或全部交叉耐药性。然而,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应用,人们开始从更多层面来认识志贺菌的耐药性。细菌对不同结构类别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即多重耐药(multi drug resistance)。本文就志贺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我省多数地区流行着一种以腰部和后肢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一般称腰麻病。据调查山羊感染率为2-8%。全省有山羊约500万,估计每年发病的山羊在十万头以上。绝大部份的患羊多做淘汰处理,否则常以死亡告终(能康复者仅约20%)。加以种羊患病后失去配种能力。所以此病成为山羊生长与发展的重大障碍。初步认为, 致病的原因是牛腹腔丝虫的童虫寄生在山羊脑脊髓所引起的。我们在元江检查了一万只以上的吸血蝇, 发现吸血蝇体内有指状腹腔丝虫的微丝幼虫, 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试验证明左咪哇治疗本病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以裸仁南瓜(Cucurbita spp.)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裸仁南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裸仁南瓜幼苗叶片中POD活性提高,CAT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因处理不同而不同。在常温恢复阶段,裸仁南瓜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极端高温处理(40℃/33℃)比35℃/28℃处理对植株的影响更为显著。大粒裸仁南瓜和裸仁一号抗热性优于绿农一号。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计的方法对1985—2009年我国山药相关专利申请进行了文献分析,研究了与山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这3类专利,并且从年限分布、研究内容、申请人地域分布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与山药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对山药的开发利用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以为我国山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葡萄球菌的最佳条件。[方法]使用葡萄球菌10145为吞噬材料,以瑞士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白细胞的吞噬活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吞噬时间、吞噬温度、葡萄球菌浓度对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百分率(PP)和吞噬指数(PI)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结果]细菌浓度是影响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主要因素,白细胞吞噬指数最高的条件为:温度41℃,时间40 min,菌液浓度为5×106个/ml。各因素对白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程度为:细菌浓度>时间>温度。[结论]该研究为白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木霉和粘帚霉菌株筛选及生防的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6月至12月中旬,用4批共200颗菌核作诱饵,分离到粘帚霉(Gliocladiumspp.)、木霉(Trichoderma spp.)、镰刀菌(Fusariumspp.)、青霉(Penicilliumspp.)、毛霉(Mucorspp.)、根霉(Rhizopusspp.)、曲霉(Aspergillus spp.)、腐霉(Pythiumspp.)和少量难鉴定菌株,共计171个菌株,其中粘帚霉80株、木霉55株,分别占46.8%和32.2%,在不同采样期内均为优势种群。所诱捕的木霉经鉴定分为7个种,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出现较早,而黄绿木霉和拟康氏木霉出现较迟。通过测定所获得木霉菌株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Tk1、Th2生防潜能较好的菌株。经离体叶片测定,Tk1和Th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6%和89.1%。  相似文献   

18.
乌兹别克斯坦赤眼蜂、茧蜂人工繁殖及应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农作物和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在该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长期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十分重视保护和研究利用棉田自然天敌。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乌兹别克斯坦已开发出一整套先进、成熟的赤眼蜂、茧蜂等主要棉田天敌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技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棉田棉铃虫防治上,形成了以释放赤眼蜂和茧蜂等人工繁殖优势种天敌为核心的棉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较为科学、完善的人工繁殖天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网络,为人工繁殖天敌技术和产品在乌兹别克斯坦各棉区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紫胶虫生境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多样性。据初步分析,共采获蜘蛛标本725头,计65种,数量以猫蛛最多,而种类则以园蛛最为丰富。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放养紫胶虫时间较长的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大于另3块样地,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322-0.642。除放养紫胶虫时间最长的天然次生林和放养紫胶虫1 a的人工林之间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外,其它两生境之间相似性都为中等相似或接近中等相似水平,反映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不因紫胶虫放养干扰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