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建立大豆品种黑河50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以大豆品种黑河5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密度为主处理,栽培方式为副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栽培方式以及二者的互作均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处理A285产量最高,即密度45万株·hm^-2。与15cm平作组合,且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影响显著,且种植密度的影响要大于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选用三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分别于初花后10、20、30d进行定期、定量叶面喷施氮、磷、钾三种元素肥料。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氮肥、磷肥对大豆的品质、产量影响均不显著;叶面喷施钾肥及氮磷钾混合肥对大豆品质、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为随喷肥量、喷肥次数的增加,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下降,百粒重和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田间条件下,探讨不同降雨气候条件对不同耐旱型大豆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大豆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以4节期(V4期)最低。一般情况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均为半干旱地区阜新的值高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但只有极少数情况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品种对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则因取样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一般情况下,除POD活性外,其他各项生理指标均是辽豆21略高于辽豆14,但只有极少数情况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同一品种,半干旱地区阜新的产量低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但非耐旱品种辽豆21产量下降得更多。同一地点,辽豆14的产量高于辽豆21。大豆植株单株荚数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更为一致。辽豆14的每荚粒数显著高于辽豆21;辽豆21的百粒质量显著高于辽豆14,阜新地区的百粒质量也显著高于沈阳地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在黄淮海南片夏大豆产区,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同密度与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随着降低。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密度为1.4万株/667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穴双株与每穴单株相比对早熟品种武引9号的生长及单株产量无显著影响,而严重抑制了晚熟品种巨丰和油91-19的生长及单株产量。但单位面积产量每穴双株均较单株显著增产,尤以早熟品种增产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农大豆2号在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的适宜密度和施肥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分别在3种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分析农大豆2号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结果]土壤地力条件不同,施肥量和密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农大豆2号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影响不同。在低土壤地力条件下,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密高肥处理(密度25.5万株/hm~2,复合肥375 kg/hm~2)的产量较高;中等地力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在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中密中肥处理(密度18.0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的产量较高;较高地力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单株粒重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中密高肥处理(18.0万株/hm~2,复合肥375 kg/hm~2)的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农大豆2号在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高产栽培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物(SODM)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OD模拟物浸种、叶面喷施以及模拟SOD增效尿素的施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ODM浸种增加了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产量增幅达14.43%,极显著高于对照;R5期叶面喷施SODM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有所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10.8%;2006年不同试验地点SODMU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增产6.87%,2007年不同试验地点SODMU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增产4.94%.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在保定和青县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施用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肥料水平的大豆产量较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及产量在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保定试点22.5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350.00 kg/hm2,青县试点21.0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108.94 kg/hm2;不同试点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保定平均脂肪含量较高,为19.41%,青县平均蛋白质含量较高,为45.47%,但同一试点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施肥量为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Glycine max(Linn.) Merr.]品种中豆460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中豆4601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中豆4601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间的互作对中豆4601产量的差异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33.0万~66.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中豆4601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荆门市种植中豆4601以300 kg/hm2三元复合肥作底肥,种植密度为33.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食心虫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试验以69个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大豆食心虫侵食大豆不同高度豆荚和豆粒部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虫食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最高与最低虫食荚位之差占株高的比例与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虫食荚位高度小于40cm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100~120cm的产量较株高小于100cm和大于120cm的产量高;食心虫侵食豆粒时较少侵食豆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北方地区大豆品种的选育及更新换代,通过3年大田栽培试验,对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的国家大豆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性状鉴定及适应性与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子中降雨量对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影响显著,但在不同类型的种质间适应性变化存在差异。通过性状鉴定和数据分析,国外极早熟种质在株高、底荚高度和百粒重性状上适应性较为强,国内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产量性状、抗倒性及百粒重性状上适应性较强。根据各性状相关性及适应性,国内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应注重在高产、优质、抗性育种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国外极早熟、早熟种质注重在北方高寒地区极早熟大豆品种和有效积温≥2800℃地区夏播麦茬复种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张玉先  张文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59-10060,10114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环境下的相关变异及适应性。[方法]以93份大豆为材料,对大豆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3粒荚数、单株4粒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可解释生物学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主成分1、2、4主要反映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3、5、6主要反映品质相关性状。[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淮地区夏大豆不同密度对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性状与其密度的相关性研究,在黄淮夏大豆产区,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性状与其种植密度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单株粒重、百粒重也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小区产量独秆品种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其他类型品种随着密度增大呈现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15.
单间作条件下大豆经济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耐阴性大豆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并就性状间以及有关产量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互关系的初步分析,结果间和大豆的株高普遍高于单作大豆,尤以不耐阴 显。同等条件下,耐阴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和秕英数等性状显著或极显著地小于不耐阴品种,而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和粒茎比等产量性状都是极显著地超过不耐阴品种,表现了较强的耐阴特性,10个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在单间作大豆中都表现得较为一致和稳定,尤其是单株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石灰性土壤上耐低铁的大豆品种,在吉林省洮南市石灰性缺铁土壤上,通过V3和R2期叶绿素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的测定,对126个大豆品种耐低铁性进行了鉴定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大豆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将126个品种分成5个级别,1级品种18个,占参试品种14.3%,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最强,整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单株平均生物产量均较高;2级品种33个,占参试品种26.2%,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较高,单株平均生物产量积累低于1级品种;3级品种30个,占参试品种23.8%,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中等,品种叶片前期黄化,后期均会恢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累;4级品种27个,占参试品种21.4%,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较敏感,品种叶片整个生育期均黄化,干物质积累受到极显著影响;5级品种18个,占参试品种14.3%,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敏感,前期叶片黄化严重,后期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引进大豆品种(系)在新疆南疆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该地区麦茬复播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参加试验的27个大豆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鉴定评价。【结果】产量最高的品种为SC15-11,产量为266.995 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产47.872%。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欧式距离为5.00时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高产、中产和低产品种。【结论】SC15-11、JO14和冀豆22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可在新疆南部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9.
大豆适宜密度条件下群体产量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5个品种(吉林20,21,22,26,27号)为主区,设4个播种密度(16,18,20,22株/平方米)为副区,分析了各品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产量差异的显著性及其个体植株产量因素和主要性状的反应。结果表明,4个密度对各品种群体产量基本无显著的影响;对构成群体产量的基本因素单株产量、荚数/株、粒数/株以及分枝数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百粒重和粒数/荚的影响则不显著。在适宜的密度幅度条件下,大豆群体产量不随密度而显著提高或下降,主要是由于单株产量(包括粒数和荚数/株)的调节作用,与百粒重,粒数/荚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菜用大豆种质资源遮光胁迫下的耐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个菜用大豆品种(系)种质资源设置遮双层网、单层网、对照3种处理比较试验,调查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等12个指标,研究不同遮光胁迫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胁迫后,除株高增加外,小区产量、茎粗、单株荚重、单株多粒荚、单株总荚数等11个指标均有所下降或减少。遮双层网处理的小区产量只与单株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层网处理的小区产量与株高、标准荚长和单株单粒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对照中小区产量与株高等5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耐阴系数排在前6名的分别是:日本菜用大豆、浙4603、08YC-1、辽00139-1、86C-41、H0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