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陆地棉萌发至幼苗期抗冷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低温胁迫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通过对棉花种质进行合理的抗冷性鉴定,可以为棉花的抗冷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进而为棉花抗冷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利用4个抗冷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系),设置0、4、10和15℃不同温度处理7 d,然后在正常条件(28℃,光照/黑暗,14 h/10 h)恢复生长7 d,筛选适合棉花萌发期进行抗冷性鉴定的低温条件;然后对4个品种(系)进行0℃低温处理1、2、3、4、5、6和7 d,恢复正常生长7 d,筛选萌发期抗冷性鉴定0℃低温处理的天数。对于芽期的抗冷性鉴定,选用抗冷性差异显著的2个陆地棉材料进行4℃低温处理0、1、2、3、4、5、6和7 d,筛选适用于芽期抗冷鉴定的低温处理的天数。将47个陆地棉材料(子叶期)进行4℃处理24 h,恢复正常生长7 d后调查冷害指数,鉴定棉花子叶期的抗冷性。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试剂盒测定芽期和子叶期低温胁迫后的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对棉花不同时期,包括萌发期、芽期和子叶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条件的筛选,最终初步建立了适合棉花不同时期的抗冷性鉴定标准。0℃处理4 d,恢复正常生长7 d的相对子叶平展率可以作为萌发期的抗冷鉴定指标;4℃处理5 d,恢复正常生长的7 d的子叶平展率可以作为芽期的抗冷鉴定指标;4℃处理24 h,恢复正常生长的7 d的抗冷指数可以作为子叶期的抗冷鉴定指标。抗冷材料豫2067芽的SOD酶活和POD酶活均在低温处理前期呈上调趋势,之后下降至趋于平稳,而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芽的两种酶在低温处理前期迅速下降,然后上调后趋于平稳;2个材料芽的CAT酶活性在低温处理早期均先上升后下降,在冷处理后期抗冷材料豫2067的CAT酶活一直高于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2个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冷处理早期比较接近,在冷处理后期抗冷材料豫2067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高于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4℃低温处理子叶期棉苗24 h后,抗冷材料豫2067子叶的SOD酶活力、POD酶活力、CAT酶活力均下降,而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的3种酶活力均上升,抗冷材料子叶中可溶性蛋白上升,冷敏感材料中的可溶性蛋白下降。【结论】棉花不同的生育时期应有相应的抗冷性鉴定标准,不同材料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耐冷性鉴定标准具有差异性。推测棉花芽期抗冷性与酶活力有关。子叶期抗冷性与3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评价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指标,对贵州10个特耐冷水稻地方品种和生产上的较抗冷恢复系贵农筒恢R211和K17B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和幼苗耐冷性试验,对各耐冷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试验,鉴定出了芽期和苗期特耐冷的4个品种。研究发现,低温发芽率和幼苗耐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r=0.6095^*);4℃低温下处理3d水稻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与幼苗活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526^*),与发芽率也呈显著的负相关(r=-0.5529。);幼苗经4℃低温下处理3d后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鉴定水稻品种芽期耐冷性以4℃低温下处理10d后的发芽率为指标比较合适,鉴定苗期耐冷性以4℃低温下处理3d后的活苗率为指标,并参考低温下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提高芒果抗冷性与内源ABA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了 38℃热空气处理持续时间对 2℃下贮藏 12d的芒果抗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2h以内 ,芒果的抗冷性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至 12h抗冷性最强 ;继续延长热处理时间至 72h ,抗冷性保持不变。说明使芒果抗冷性达到最强的热处理持续时间是一个跨度较大的区间。热处理 72h的芒果在低温贮藏的 12d内果皮的细胞膜透性保持不变 ,而未经热处理的对照果膜透性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与此同时经热处理的芒果在低温贮藏期间内源ABA含量高于对照。表明冷藏期间芒果组织中的ABA浓度高则其抗冷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添加抗寒剂对包衣棉花种子萌芽及其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温条件下包衣时添加抗寒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采用不同抗寒剂和种衣剂混合后对银山6号棉花种子包衣,分别设置5℃低温胁迫2 d和25℃培养2 d再5℃低温胁迫2 d,共同转入25℃恢复培养。运用多指标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棉花种子用卫福200FF包衣,以及不同的抗寒剂和卫福200FF种衣剂混合后包衣,对于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芽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萌发前相比,棉花在正常萌芽时实施低温胁迫使种子发芽活力下降更明显,萌发的种子更容易遭受损伤;抗寒剂与卫福200FF种衣剂混合包衣可明显促进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提高其耐冷性;3种抗寒剂处理的棉花幼芽耐冷性不同,γ-聚谷氨酸与外源调节物质复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MaCaM和MaCAMTA3基因在热处理诱导香蕉抗冷性中的作用,将香蕉经52℃热水处理3 min后于7℃贮藏5 d,测定脯氨酸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aCaM和MaCAMTA3基因在香蕉热处理和低温贮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实经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时,其脯氨酸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对照处理。7℃低温诱导香蕉果实的MaCaM基因表达在1 h迅速升高至最大值,之后又在4 h迅速下降,后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经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的香蕉果实,其MaCaM基因表达高峰推迟出现在4 h,除7℃贮藏1、4 h外,热激处理的MaCaM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热处理能诱导香蕉果实MaCAMTA3基因表达在处理后3 h内迅速增强,7℃贮藏下MaCAMTA3基因表达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经过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的香蕉果实,除7℃贮藏1、4 h外,其MaCAMTA3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MaCaM和MaCAMTA3基因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6.
据杭州27年的气象资料、生产实践以及自然和人工控温条件下的耐冷性试验,籼稻苗期耐冷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为3叶期于10℃(昼)/6℃(夜)低温下连续处理7天或6叶期在同样温度下连续处理5天,并以秧苗卷叶程度确定其耐冷性。64份早籼品种的耐冷性表明,同一品种,3叶期和6叶期的耐冷性存在显著差异,一般6叶期弱于3叶期。根据不同叶龄期的耐冷性强弱,供试品种主要可以分为3强6强、3强6弱、3弱6强、3弱6弱4种类型。圭陆矮8号、矮南早39、早丰收等耐冷性较强,可用于早籼的耐冷性育种。  相似文献   

7.
以22个不同番茄品种为材料,在温度8℃/5℃(昼/夜)、光照强度4000lx处理5d后,以温度25℃/15℃(昼/夜)为对照进行抗冷性鉴定。分析探讨了番茄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V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CAT)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筛选出了抗冷性较强的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26-729
棉花苗期的抗冷性直接影响棉花生产,抗冷性是棉花育种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棉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来分析12℃低温锻炼棉苗后,其耐4℃冷胁迫能力。将棉种脱绒后浸泡适当时间,于28℃/12 h光照条件下培养至长出至少2片真叶后,分为2组:一组作为对照(未低温锻炼),另一组于12℃/12 h光照条件下低温锻炼5 d,然后2组一起于4℃/12 h光照条件下冷胁迫5 d后,取真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晋棉35号、晋棉44号、晋棉49号这3种供试棉种经过12℃锻炼5 d后,在4℃冷胁迫过程中基本都表现出SOD,CAT,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未经低温锻炼的棉苗,说明经过12℃临界低温锻炼5 d后的棉苗耐4℃冷胁迫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月光"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激处理对番茄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经过44℃、2h的热激处理后其抗冷性明显增加。热激处理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使幼苗在经低温伤害后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仍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经过热激处理的幼苗在经受低温伤害时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为提高苦瓜耐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已知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MC108、MC45和MC6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叶片在胁迫0、2、4、6、8和10 d时的生理指标,绘图显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各胁迫时期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结果]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对冷害胁迫反应机制不同,与低温胁迫0 d(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10 d时冷敏材料MC6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更多;与MC45和MC6相比,低温胁迫0、2、4、6、8和10 d时耐冷材料MC10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相对较小.除丙二醛(MD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外,MC108、MC45和MC6的Pro、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的共同时间点均为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结合隶属函数值对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的叶片生理指标适宜作为其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结论]苦瓜材料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是进行苗期耐冷性评价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11.
玉米萌发期种子耐低温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6个玉米品种通过建立5、10℃低温下萌发的种子活力指标综合体系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对低温的敏感期在萌发后12 h,玉米耐低温萌发能力鉴定可在此期间进行。根据5℃和10℃低温对各品种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综合变化,郑单958和吉单415为萌发期耐低温强的品种,铁单18和辽单632为耐低温性差的品种。10℃低温下4项指标可以构建综合活力指标,郑单958和吉单415能维持低温下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铁单18和辽单632种子萌发的低温耐性弱,细胞膜受到损伤。低温耐性强的品种在萌发早期积累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维持细胞膜的渗透压,以抵御低温伤害,低温耐性弱的品种在后期脯氨酸含量的大幅度升高可能是受到低温伤害所致。  相似文献   

12.
甘蓝耐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与结球甘蓝耐寒性关系密切的指标,对6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蓝品种进行控制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测定了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冷害指数可以鉴定甘蓝耐寒性;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10℃条件下种子的活力指数可作为甘蓝芽期耐寒性鉴定指标;5℃处理3 d甘蓝叶片中可溶性精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5℃处理6 d时的脯氨酸含量可作为甘蓝苗期耐寒性鉴定指标.上述指标可为耐寒性结球甘蓝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人工培养箱模拟低温的方法筛选出寒地水稻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低温,并通过5种指标对黑龙江省7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萌发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寒地水稻发芽期耐冷以10℃发芽势、10℃发芽率、10℃发芽指数值和10℃发芽系数为主要指标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Total 75 rice varieties (lin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r cold region) as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identified for cold tolerance at germinating stage by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 artificial incuba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ooting seed rate at the germinating stage could b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cold tolerance. The cold tolerance was recorded on 1-9 scale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by the criteria of five indexes such as highly tolerant (HT), tolerant (T), moderately tolerant (MT), susceptible (S), highly susceptible (HS).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不同的 2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 ,分析在 - 10 ,- 15,- 2 0 ,- 2 5℃低温处理下种子发芽率的变化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种子的发芽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种子的受冻程度与其含水量及其受冻天数呈正相关 ,温度在 - 2 0和 - 2 5℃时 ,达到极显著水平 ;温度在 - 10℃以下 ,含水量在 15%以上时 ,种子就会受到冻害而降低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对水稻抗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变化趋势,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条件对5个水稻品种于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存在差异,供试品种空育131和龙粳29在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耐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份高粱耐冷材料和7份冷敏材料进行了常温和低温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2类材料中脯氨酸含量在经低温胁迫后都有显著增加,常温下耐冷材料中脯氨酸含量比冷敏材料中脯氨酸含量高;低温胁迫后耐冷材料中脯氨酸含量比冷敏材料有更大的增加幅度。说明高粱苗期脯氨酸的代谢与抗冷性关系密切,低温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能力与品种的抗冷能力呈正相关。脯氨酸积累可作为高粱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低温胁迫下3个仁用杏品种1 a生休眠枝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与仁用杏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但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相关性较小,不宜单独用作抗寒性鉴定指标。SOD和POD活性与抗寒性相关密切,-24℃时的SOD活性或-28℃时的POD活性可作为快速鉴定仁用杏抗寒性的指标。3个仁用杏品种休眠期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一窝蜂-53.7℃、优一-50.8℃、龙王帽-36.0℃,其抗寒性排序为一窝蜂>优一>龙王帽。第3期杨向娜等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与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宁宁    孙万仓    刘自刚      史鹏辉    方彦      武军艳    曾秀存    孔德晶    鲁美宏    王月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3):452-461
【目的】低温是影响中国北方冬油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冬油菜抗寒机制研究至关重要。从形态、生理、解剖等水平对冬油菜抗寒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各相关指标与冬油菜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可靠的抗寒鉴定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为中国北方冬油菜抗寒种质筛选及品种抗寒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7个不同抗寒性代表性冬油菜品种幼苗进行低温处理,观察其生长习性和叶片解剖特征,测定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根颈直径及根部干重,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抗寒性进行分析并建立抗寒性评价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与越冬率、5-0℃的POD活性变化、0--5℃的CAT活性变化、10-5℃的游离脯氨酸变化量(X1)、5-0℃的可溶性蛋白变化量(X2)、生长习性(X5)、根颈直径及地下部干重(X6)呈显著负相关,与0--5℃的POD变化量、栅海比(X3)、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气孔面积(X4)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与田间越冬率一致;以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Y=-7.58-0.018X1-0.542X2+3.903X3-0.002X4+0.195X5-0.066X6,(R2=1.000);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按抗寒性强弱分为5类,抗寒性强的类型中冬油菜苗期表现匍匐生长,栅海比小,气孔面积小,地下部干重大,Pro活性和SP含量随温度降低增加量大,与之前所做抗寒性排序一致,通径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是影响冬油菜抗寒性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