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种业保险制度是制种生产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国家对种业保险工作非常重视,制种产业链相关主体对种业保险需求迫切,开展种业保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湖南、江苏两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和实施种业保险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制种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开展种业保险的迫切性,总结了各地开展种业保险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种业保险开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金城  范非 《种子科技》2008,26(1):14-16
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可解除生产后顾之忧,促进制种产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公司”、“公司+村”的保险模式,解决收保费难、理赔操作难的问题。制种保险关键是政府推动,农民主动,保险企业积极参与,建立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村救灾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省内 1 市 4 县(盐城、大丰、建湖、阜宁、金湖)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杂交水稻制种保险是制种生产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从 2011 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 11 年的时间,该保险制度在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作用。对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兵团14个师的170多个团场的农作物制种保险情况进行了调研,初步摸清了兵团农作物制种保险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的战略部署,种业保险因其特有的风险保障功能成为保障种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利器。在第十三期中国农业保险论坛中,许多专家都表示,目前我国种业保险还存在着保险品种有限、产业保障不充分、制种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和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标未来我国种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与会专家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加快种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扩大保险环节,优化保费补贴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种业保险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宏 《种子科技》2008,26(1):8-11
本文阐述了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集中区制种基地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制种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就是要制定产业保护政策,做好制种基地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国家级标准化制种基地,提升种子管理服务能力,强化基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制种风险政策性保险,开通种子运输“绿色通道”,促进种子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系统阐述了杂交水稻繁育基地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制种生产企业多,质量难以保证,制种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基地落实难等方面原因。客观地提出了增加对制种基地的投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树立信誉,增强服务理念,规范制种管理等加强基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宁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笔者通过分析该县水稻种植(制种)保险的有关实施情况和做法,并提出了完善和促进该项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针对当前的水稻制种领域存在种企诚信、组合性状、经纪人从业、基础硬件设施、农业保险、科研团队等与制种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完善水稻制种体系是构建国家级制种基地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完善内容有制种基地保障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监管治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水稻制种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水稻制种基地健康长远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泸县地处四川南部,常年水稻栽插3.7万hm2左右.泸县春季气温回升快,水稻播、栽期早,收获季节温光条件好利于提高种子收储质量,因此成为川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优势区域.泸县1 977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至今已连续37年.泸县依靠各级政府对制种产业的支持,依托四川川种种业、泸州泰丰种业、泸州金土地种业等势力雄厚的科研、生产企业建立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近年水稻制种面积达到了1 333.3hm2的恢复发展阶段.但泸县水稻制种生产受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为确保制种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自2012年开始开展了水稻制种生产保险工作,为水稻制种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冉 《中国种业》2013,(7):38-40
建立种业保险制度是制种生产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国家对种业保险工作非常重视,制种产业链相关主体对种业保险需求迫切,开展种业保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湖南、江苏两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和实施种业保险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制种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开展种业保险的迫切性,总结了各地开展种业保险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种业保险开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底,我们赴联系点四川省彭山县义和乡杨庙村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已严重影响当地杂交稻制种产业发展,制种农户、企业和农业部门期盼国家能从政策上加快推进制种保险,保障农民收益和供种安全。通过杨庙村制种保险的调研,结合泸县杂交稻制种保险试点工作,并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做法,提出加快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保障杂交稻制种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侯相全 《种子世界》2001,(12):14-15
河南、山东及周边省市是全国夏播玉米制种的主要集中地,由于夏播玉米制种的商品性与春播玉米制种的商品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之玉米种子连续几年市场疲软,导致夏播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2001年河南省夏播玉米制种面积在667hm2以上的市、县寥寥无几,"制种不如调种"、"制种风险大,调种风险小",成为相当一部分制种单位的共识.林州市作为河南省夏播玉米制种大县,在这种大环境下,知难而进,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探讨夏播玉米制种的出路,这几年,不仅顶住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冲击,而且大力发展扩大了夏播玉米制种面积.2001年在玉米播种大旱之年,仍发展玉米制种面积1 000hm2.回顾夏播玉米制种的发展历程,主要在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徐瑶 《中国种业》2020,(1):36-39
国家种子基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基础。为推动江苏省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高质量建设发展,概述了基地认定与奖励扶持概况,总结近几年基地发展成效,包括产种规模优势凸显、供种能力稳步提升、本土种子企业发展壮大、与优势企业合作日趋稳固、基地建设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建设标准初步细化统一、种子质量检测体系持续完善等,分析基地发展瓶颈与问题,从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放大扶持政策效应、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强化体系建设、推行制种保险落实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制种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很高,制种不单纯是简单的种子生产,而是由品种持有者、制种企业、基地农户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为获得质量优、数量充足的种子,必须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协调运行。要求制种基地有较高的经济条件,农民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政府主管部门、基层地方组织、基地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记者从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召开的水稻制种保险研讨会上获悉,自2013年开办水稻制种保险以来,该公司承保南繁育种企业与农户的制种水稻面积累计达61.11万亩,承保保费收入1.7亿元,支付保险赔款金额达3.06亿元,赔付率高达179.44%,有力保障了我国水稻制种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海南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南繁制种受自然灾害影响,存在较大风险,严重影响了南繁制种安全。为降低南繁制种风险,2013年,海南省财政厅、原农业厅联合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在全省启动南繁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种子风险控制与市场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造 《种子科技》2011,29(6):11-12
杂交水稻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水稻产量。但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要求较高,在推广过程中也隐藏着较大的质量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恢复系选择的偏差可能会造成杂交水稻恢复性下降,造成杂种一代结实率下降而减产。二是纯度风险。在制种环节上因质量控制不当造成外来花粉污染,导致杂交一代中大青棵的发生以及因不育系繁殖和制种过程中去杂不严等原因造成杂交种子纯度不达标  相似文献   

18.
李波 《中国种业》2014,(12):9-11
简述了我国主要制种基地分布状况,从国家级制种基地规划、制种基地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制种基地的土地流转工作及示范带动有效实施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制种基地建设;阐述了我国制种基地管理和制种基地种子生产模式管理;提出了完善制种基地管理体系、政府大力支持、推进制种区域土地流转等建议。以期推进我国制种基地快速、有效地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汤兰 《中国种业》2024,(6):50-53,57
重庆市垫江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种子产业发展事关全县大局。近年来,垫江县种子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资源保护能力、制种能力、服务监管能力、创新能力均持续提升,但也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服务监管能力有待加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战略定位,实化工作措施;确定发展目标,延展产业链条;优化区域布局,稳定制种基地;落实扶持措施,培植种业企业;抓好种质资源,配套体系政策;注重规模发展,培育新型主体;实施制种奖补,调动内生动能;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经营秩序等深化发展种业的目标和措施建议,为当地种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制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新疆杂交棉推广的主要瓶颈。本文介绍了几种新疆常用的杂交棉制种方法,并比较新疆与内地在杂交棉制种方法上的异同:不同的制种方法在两地的制种效率明显不同。内地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效果最佳,其次是免去雄套管隔离制种法,不育系人工制种法产量较低;而新疆正好相反。建议新疆采用免去雄套管隔离制种法进行常规杂交棉制种,不育系人工制种法将成为生产杂交种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