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受地理条件及生产技术的限制,贵州省毕节市小黄姜的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效益不高。为探明小黄姜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情况,作者开展了不同海拔高度区域的小黄姜种植试验,以期为加快当地小黄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海拔高度范围之内,种植地海拔高度越高,小黄姜的出苗期和幼苗期越晚、采收期越早、生育天数越短,植株的茎分枝数、茎粗、株高、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等植物学性状表现越差,单个姜块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越低。因此,海拔1 689.3 m及以下区域适宜种植小黄姜,其投入产出比高,利于姜农增收;不建议在海拔1 893.1 m及以上区域种植小黄姜。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内江生姜产业的发展,分别从外地引进乐山白姜、乐山黄姜、湖南无丝姜、台湾大白姜4个生姜品种,以内江本地永福生姜作为对照,从植株性状、根茎性状、产量、品质特征4个方面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永福生姜相比,台湾大白姜植株长势极强、产量高、根茎大且单层排列,姜块肥大质脆,辛辣味适宜,适合进一步扩大试种;乐山黄姜、湖南无丝姜与永福生姜产量无显著差异,根茎形状呈扇形,表现较好,姜块较肥大,质脆;乐山黄姜植株长势强,湖南无丝姜辛辣味更好,2个品种适合进一步留种观察;乐山白姜虽然产量高,植株长势极强,但姜块小、数量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适宜进行下一步试种。  相似文献   

3.
王菊  李晓慧 《蔬菜》2022,(12):75-76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安顺市姜产业生产效 益,引种栽培大黄姜,在安顺市平坝区建立示范 基地,通过选用良种、科学选地整地、适期播 种、合理田间水肥管理、绿色病虫害防控、适时 收获等管理措施,实现了每667 m2 产值6 170元的 生产效益,较当地大黄姜品种增效9.28%,较以 往种植玉米667 m2 增效5 018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2020年蒙自地区小黄姜种植面积达1.3×105hm2,在传统土壤栽培小黄姜的过程中,死苗、姜块和植株腐烂等问题非常严重,其中土传病害和土壤连作障碍是导致生姜产量下降主要原因,而采用标准化温室基质栽培小黄姜,能够避免土传病害和土壤连作障碍.为探索一套完整的小黄姜病虫害的防治和基质栽培技术,介绍了设施小黄姜的温室基质栽培...  相似文献   

5.
青川县生姜采用大棚越夏栽培,667 m2产量达5 000 kg,产值4.0万元。栽培时注意合理安排季节、选择种姜并消毒处理;生姜既怕旱,又怕涝,且不耐强光,田间应注意肥水管理、大棚温湿度控制,并及时防治姜瘟病和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6.
湖北郧西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全力培育黄姜特色支柱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振兴,架起了农民增收的金桥。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作用,采取典型示范、政策激励、机制创新、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姜的积极性,促进了黄姜种植的不断扩大。全县黄姜种植面积已达到6667hm210万亩),并涌现了一批规模种植大乡、大户。安家乡黄姜种植面积已达到700hm2(1.05万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7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文成县大面积栽培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原主栽品种为本地黄姜,产品以就地销售鲜食为主。台湾大肉姜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表面光滑、浅黄色,肉质茎浅黄白色,纤维少,质脆,细嫩而辛辣弥香,单株质量1kg以上,重者可达3.8kg。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于2001年引进台湾大肉姜试种成功,30kg姜种可收获300kg成品姜,不仅产量比老品种本地黄姜高出一倍,且生产周期短,成品姜个大,品质好,价格比本地黄姜高出30%,经济效益显著。大面积推广种植后,年栽培面积500hm^2以上,总产量达11200t,主要出口日本等国。现将其栽培和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徐坤  李秀 《中国蔬菜》2013,1(16):1-6
姜古名薑,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为食用器官。姜既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姜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自然选择、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开展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姜新品种选育及良种保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冯宜勇  王洛彩 《蔬菜》2001,(10):8-9
黄姜属姜科,性喜温暖耐荫,传统种植多为露地栽培,且套作多,纯作少,在枣庄一般5月5日前后播种,“霜降”前后收获。但生产上因黄姜生长前期光照较强,后期受晚霜影响,生长发育时间不足,产量难以继续提高。为此,滕州市界河镇政府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保护地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已探索出一整套成熟的综合技术,目前该镇已推广保护地黄姜面积300多hm2,每hm2可产黄姜近6t,比露地栽培每hm2平均增产2t多,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强,富含有…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6个生姜新品种在黔北生态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逆)性和姜块品质,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姜202002、AJ-1、黔姜201904品种表现较好,平均667 m2产量在2550.2~2989.8 k g,比对照水城小黄姜增产18.34%~29.68%;株高89.4~97.1 c m,分枝数12.6~1...  相似文献   

11.
不同遮荫方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的遮荫方式与遮荫程度对生姜生长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以覆草(麦秸)的处理植株长势较好,产量最高。其次以遮荫60%(插姜草)的处理增产效果较好,而不插姜草与过度遮荫则导致产量降低。因覆草省工省力、成本低廉、增产显著,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宋慎君 《蔬菜》2020,(12):33-35
为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商品性及单位面积产量,对马铃薯地块及茬口选择、种薯选择及处理、土壤处理与整地、起垄及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提倡栽培中使用脱毒种薯、提前进行土壤消毒、适时播种采收,并对生产中除草、培土和矮化等环节也进行了细致的技术指导,供生产者参考,以期从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角度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安是福建生姜主产区之一,为提高生姜生产用种的质量,当地相关农业部门在海拔400 m以上的山区建立了生姜繁育基地,为沿海平原生姜产区提供优质的种姜。种姜产量约2 000 kg/667 m2,2019年市场售价7元/kg,产值约1.4万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繁育品种、地块选择、培育壮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种姜的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黄姜不耐强光,而玉米套种则可以为黄姜提供一定的遮荫条件。为实现黄姜优质高效生产,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探索出了黄姜—鲜食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从田块的选择、催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黄姜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露地生姜种植效益,推动生姜绿色高效栽培,万载县探索出生姜露地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通过种植基地选择、品种选择、种姜选择与处理、整地施基肥、适时种植、田间管理、综合病害虫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措施达到绿色高效目的。一般667m~2效益在3000~6000元,收益可观。  相似文献   

16.
小林黄姜1号是由浙江临平特色小黄姜品种小林红爪姜经系统选育获得的生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0 cm,分枝能力强,单株分蘖数10~15个;姜块肥厚呈块状,长约28 cm,宽约15 cm,姜球数多,排列紧密,皮、肉皆为黄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姜辣素含量16.45 g · kg-1,挥发油含量0.70%,粗纤维含量1.2%;播种至采收209 d(天)左右,单株根茎质量约1.2 kg,以孙姜及玄曾姜为主,每667 m~2产量2200 kg左右;高抗姜瘟病,中抗姜白星病,适合浙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生姜是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作物,也是全球重要的食药同源蔬菜。为评价生姜种质资源,本试验以‘云南小黄姜’‘绵姜’‘潮汕南姜’‘四川黄姜’‘广西黑姜’5种不同生姜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生姜生长和品质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优质的生姜品种。结果发现供试的5个生姜品种中,‘广西黑姜’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个品种。‘云南小黄姜’的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品种。‘潮汕南姜’的分枝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和姜辣素含量最高,与其它4个品种差异显著。‘四川黄姜’的VC、姜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品种。‘绵姜’的纤维素含量最高。不同生姜品种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结果为后期生姜的品种引进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给"黄姜热"泼冷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成 《蔬菜》2006,(6):35-35
黄姜的根茎含有较高的薯蓣皂素,是我国生产甾体激素药物的主要原料,药用价值很高,有“药用黄金”之美称。多年来,由于野生黄姜的滥采滥挖,资源已濒临枯竭,于是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四川、云南、山西、江西等地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掀起了黄姜种植热。但由于受市场多种因素的影响,从2003年至今,黄姜已处于严重滞销的局面,“黄姜热”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必须给“黄姜热”泼冷水,以引起各地重视。蔬缘何给“黄姜热”泼冷水?市场调查显示:一、种植面积激增,产量供大于求2003年之前,皂素产品价格高达53万元/t,极…  相似文献   

19.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大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大姜生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我们结合烟台市科委重点项目“姜瘟病病原鉴定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的攻关,总结并推广了一套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以早期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经济、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从而解决了大姜生产的一道重要障碍。 一、避免种姜带菌是搞好综合防治的前提 1.选无病植株留种 大姜收获前,选择无病姜田作为姜种留种田,并挑选无病、健壮、整齐的植株留种。 2.精选种姜入窖贮藏前,挑…  相似文献   

20.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 ,是大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也是大姜生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 ,我们结合“莱州市万亩大姜高产栽培技术”课题的研究 ,总结并推广了一套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以早期预防为主 ,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 ,有效控制了病害发生与蔓延 ,从而解除了大姜生产的一道重要障碍。1 避免种姜带菌是搞好综合防治的前提1 .1 选无病植株留种。大姜收获前 ,选择无病姜田作为留种田 ,并挑选无病、健壮、整齐的植株留种。1 .2 精选种姜。入窖贮藏前 ,挑选无病斑 ,健壮整齐的姜块作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