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品种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品种选用或栽培技术不当,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依然突出.根据小麦倒伏的早迟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抽穗前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2.
虞城县小麦倒伏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对小麦品种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品种选用或栽培技术不当,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常常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造成小麦减产.同时倒伏麦田通风透光性差,因高温高湿使病情危害程度加重.小麦倒伏发生的早迟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抽穗前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3.
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最大障碍,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受阻,籽粒秕瘦。倒伏减产的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之后,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开花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以上。防止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小麦倒伏除本身品种特征特性外,栽培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倒伏对产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伏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小麦生产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倒伏现象,通过田间调查取样与测定,对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及小麦倒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倒伏会致使小麦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最后,根据宝山区实际情况,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选育抗倒品种、适期播种、降低基本苗数、适度拍麦镇压、科学施肥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倒伏后减产的原因,对其倒伏后产量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型品种拉1453-3倒伏后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穗粒数下降和穗粒重降低,导致其产量下降显著;抗旱型品种克旱19倒伏后减产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减少造成的;喜肥类型品种龙麦26和龙辐麦02-0958,倒伏对其产量三因素的影响微弱,致使产量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小麦后期倒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在介绍小麦倒伏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倒伏发生的原因,并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运用、田间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增强茎秆的韧性和弹性,有效地预防倒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小麦生产中倒伏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品种抗倒性不强、栽培管理不当、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鲁中地区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技术,以期为鲁中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领地 《河北农业》2006,(11):19-20
冬小麦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最大障碍。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受阻,籽秕,籽少。倒伏减产的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时间关系密切,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拔节之后,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开花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以上,防止冬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小麦倒伏除本身品种特征特性外,栽培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倒伏原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昌  陈洁 《农技服务》2009,26(9):32-32,43
针对小麦倒伏的原因与类型,分析了小麦倒伏后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以期防止小麦倒伏,达到小麦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华北地区过去50年中生产上有代表性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品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对 N 的吸收和分配。老品种由于倒伏的原因,地上生物产量及子粒产量均较新品种低,导致了较低的 N 吸收总量和 N 收获指数(子粒 N/地上总 N)。但子粒 N%在新老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中,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对 N 的吸收和分配通过遗传育种得到了改进,而这种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品种抗倒性的增强实现的。鉴于倒伏仍是目前小麦生产中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素,本文认为,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仍应高度重视动态样型设计,培育在高 N 肥条件下具有合理动态株型的品种,从而争取在产量潜力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淮北麦区最新育成品种的抗倒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来自不同地域的62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茎秆特征及其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籽粒产量、株高、穗长、节间长度、穗鲜重、节间鲜重以及倒5节间倒伏指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0.3%、7.6%、11.9%、8.7%、22.0%、16.3%和34.4%。按籽粒产量聚类后,高产类群品种株高、穗长、节间总长、穗鲜重、节间总鲜重及倒伏指数均显著大于中产和低产类群品种,而中、低产类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供试小麦品种株高、穗长、节间总长、穗鲜重、节间总鲜重及籽粒产量与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小麦茎秆性状及抗倒能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且高产品种倒伏风险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其主要原因为高产品种较高的株高和较重的穗鲜重导致其弯曲力矩显著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淮北麦区最新育成品种的抗倒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来自不同地域的62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茎秆特征及其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籽粒产量、株高、穗长、节间长度、穗鲜重、节间鲜重以及倒5节间倒伏指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0.3%、7.6%、11.9%、8.7%、22.0%、16.3%和34.4%。按籽粒产量聚类后,高产类群品种株高、穗长、节间总长、穗鲜重、节间总鲜重及倒伏指数均显著大于中产和低产类群品种,而中、低产类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供试小麦品种株高、穗长、节间总长、穗鲜重、节间总鲜重及籽粒产量与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小麦茎秆性状及抗倒能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且高产品种倒伏风险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其主要原因为高产品种较高的株高和较重的穗鲜重导致其弯曲力矩显著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3.
倒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提高小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机械化收获和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为了明确倒伏原因、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茎秆倒伏机理、倒伏对产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后,从小麦育种和栽培两个方面,指出提高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措施以及未来研究方...  相似文献   

14.
小麦防倒伏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伏是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倒伏问题,提出了7个措施来防小麦倒伏。  相似文献   

15.
寿县小麦倒伏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及防止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寿县近两年小麦倒伏情况,进行倒伏与未倒伏产量结构调查比较,分析了倒伏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倒伏的途径,以期为寿县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文  王永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33-33,47
小麦是凤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倒伏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影响较大。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和不同倒伏的程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倒伏发生后通过药剂处理和喷施叶面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倒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倒伏是限制小麦产量增长和品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好倒伏与产量、品质之间的矛盾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对小麦茎秆强度的遗传特性、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得出茎秆强度是决定小麦抗倒伏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从生产实践和育种经验的角度应高度重视茎秆强度与茎秆弹性(回弹力)的同步选择,茎秆强且弹性好的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强,是小麦抗倒伏育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发生倒伏均会造成减产,倒伏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倒伏程度。从倒伏时期来看,处理间减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始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减产幅度分别为37.29%、29.36%、10.80%和4.26%。从倒伏程度来看,总体表现为倒伏越严重减产幅度也越大。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是倒伏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开花期和灌浆始期平铺处理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减少12.25%和10.04%,倾斜倒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4.92%和7.28%。灌浆始期倒伏对粒重的影响最大,灌浆中期和开花期次之,灌浆后期影响最小。除开花期外,同一倒伏时期内倒伏程度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麦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中,可以将不同倒伏程度的小麦产量损失进行合并分析,倒伏时期可作为评价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受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影响,2010年午季,灵璧县小麦发生了3次大面积倒伏,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在省农委统一布置下,该县对小麦倒伏面积、时间和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麦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小麦倒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是周口地区农业的一大优势,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搞好小麦品种布局,合理选用良种是保证小麦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1990年我区小麦锈病、白粉病大流行,病害来势猛、范围广、危害重,致使我区所有的小麦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在小麦抽穗后,又遇到两次较大的风雨天气,全区有100多万亩小麦发生倒伏。病害和倒伏,导致粒重下降,使小麦产量受到较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