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湖南安化氰化废渣尾矿区为例,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富集规律。研究了杉木、欧美杨、马尾松对氰化废渣尾矿区的重金属(Cd、Pb、Cu、Zn和As)的吸收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种植物体内富集的重金属质量的高低均为:W(As)>W(Zn)>W(Pb)>W(Cu)>W(Cd)。但是每种植物对Cd、Pb、Zn、As、Cu的吸收质量分数和分布均不相同,一般为根系质量大于茎叶,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同一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量和茎叶/根系之比均不同。这对矿区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的低效林严重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探索将低效乔木林改为竹木混交林的适宜条件和措施,通过在低效乔木林中栽植楠竹,研究了林地坡向、林分郁闭度、林地清理方式、竹苗类型以及造竹密度对楠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楠竹生长的低效林郁闭度为0.3,采取带状劈割后,栽植楠竹原丛苗,造竹密度500丛/hm2;营建的林分第4年郁闭成林,第6年进入收益期,第7年新竹平均胸径达6.9 cm,竹子覆盖度为60%,竹木混交林状态基本形成。林地坡向对楠竹生长无影响,阳坡和阴坡均适宜于楠竹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的母株栽植方式、萌芽采芽批次及方式、扦插月份及基肥施用的对比,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穗圃建立及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直栽和斜栽对母树初期生长及萌芽影响显著,母株生长稳定后,萌条数量差异不显著.母株栽植后萌发的前两批萌条质量较差,第一批萌条扦插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4.
杉木穗条保存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个重复进行杉木穗条保存天数扦插成活率试验,使用各种无性繁殖材料和处理方式,在第2、4、6、8、10d分别扦插。结果表明,在一般保存条件下,杉木穗条保存6~8d内扦插,成活率仍可达到80%左右。在杉木栽培区,杉木穗条的保存和运输是可行的。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无性系间成活率差异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5.
对楠竹实生苗采用常规均匀栽植与新法群状栽植,常规分株栽植与新法自然丛栽植造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自然丛群状栽植能提高楠竹播种苗造林成活率、发笋率.因此,自然丛群状栽植是提高楠竹播种苗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楠竹实生苗新法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楠竹实生苗采用常规均匀栽植与新法群状栽植,常规分株栽植与新法自然丛栽植造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自然丛栽植是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发笋率的关键;群状栽植能有效提高发笋株数。因此, 自然丛群状栽植是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育苗试验表明,在文安县西部地区(土壤类型为沙壤质潮土),欧美杨107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均大于中林46杨、廊坊杨2号、荷兰3930.在文安县东部地区(土壤类型为粘质湿潮土),廊坊杨2号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均大于欧美杨107、大于中林46、荷兰3930.  相似文献   

8.
鳞苞锥是宁化县的乡土阔叶树种,是福建省省级珍稀濒危植物,为了更好地繁育和发展鳞苞锥,笔者对鳞苞锥的人工育苗及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栽植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对栽植的初期成效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鳞苞锥可以进行人工育苗,种子经过处理后用无纺布营养袋育苗,成活率可达95%,出圃率可达80%以上。鳞苞锥适宜当地杉木林采伐迹地人工栽植,用无纺布营养袋人工繁育的苗木栽植成活率可达96%以上;不同坡位对鳞苞锥生长有一定影响,中、下坡好于上坡,但鳞苞锥在上坡、中坡、下坡均生长良好。鳞苞锥可以作为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栽植的优良阔叶树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通过审定的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为扦插材料,探讨不同的生根处理方法和扦插月份对扦插生根效果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处理的穗条,其生根率、成活率、根系数量及整齐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BT1和IBA处理的穗条根系萌发最快,根系萌发时间均为22 d,比对照提前13 d;ABT1处理的穗条生根率(97.8%)和平均根系数(4.2)最高,整齐度最好,其次为IBA;ABT1、IBA和NAA处理的穗条成活率分别为97.8%、97.2%和93.1%,对照成活率为81.5%;杉木扦插苗培育的最佳扦插时间为3~5月。  相似文献   

10.
杉木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栽植的闽粤栲更新林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异龄复层林的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林分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伐后的杉木纯林林下栽植闽粤栲,可提高闽粤栲栽植成活率,杉木间伐保留最佳密度为600株/hm^2,林下栽植闽粤栲合理密度为1 200株/hm^2。异龄复层混交林中杉木与闽粤栲均生长良好,杉木平均树高和胸径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3.8%和30.0%,林分土壤肥力提高19.05%。杉木林下栽植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更新技术,可为培育针阔异龄复层林和南方杉木纯林的改造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竹材加工企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竹材加工企业产生的“三废”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竹长条废弃物经处理,可压制定向重组复合板;竹废屑经酚化液化处理,可制备代替酚醛树脂的生物质胶粘剂,可循环使用于浸胶工序,从而降低车间甲醛废气;漂白的废水可通过碱析法,再将废水与纯水混合进行好氧及厌氧生化处理,使竹材加工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一方面提高竹材附加值及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咸宁地区土壤物理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咸宁市是湖北省杉木的集中产区。杉木性喜湿润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疏松的土壤;通过对咸宁杉木生长与土壤物理因素关系分析,提出杉木最适宜生长和不适宜生长的土壤物理因素,为杉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对幼林观测表明,其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长势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8 m、胸径生长量达1.2 cm;与福建柏、杉木生长量比较,秃杉树高提高了12%~21%、胸径提高了13%~29.8%,具有明显的增益优势,适宜作为南方用材林进一步引种栽培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4.
以近几年长春市典型绿化工程项目为对象,对冬季大树移植成活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移植时间成活率差异明显,最适宜时间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活率可达到85%;长时间风吹日晒、土壤透风导致树体水分失衡,以及树龄大不易再生新根而影响吸收功能,是导致北方干寒地区冬季大树移植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因素。维持树体水分平衡、适当修剪树冠、清除土坨稻草绳包装、根系切口喷施生长素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月季的最佳扦插繁殖技术,选取适合洞庭湖区的5个不同月季品种,进行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部位,不同生根剂种类处理的月季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月季扦插时选取中间枝条作为插穗,以泥炭土和河沙按1∶3的比例配成扦插基质,用1 000 mg/L KIBA溶液对插穗进行处理,其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93%,且插穗生根快,根系良好,植株生长势较旺盛。  相似文献   

16.
竹酢液对杉木苗木生长效应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杉木幼苗的盆栽试验,采用喷施及土壤施入两种施用方法及9个不同浓度处理,分析施用竹酢液后对土壤化学性质以及杉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竹酢液后,土壤pH无明显变化;H50和P300两种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苗木生长过程中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等指标含量的衰减程度;促进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体看来,适宜浓度的竹酢液对提高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杉木生长有利,其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红叶紫薇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叶紫薇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扦插基质、插穗木质化程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红叶紫薇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叶紫薇扦插较适宜的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1∶1,其扦插成活率为97%;插穗以半木质化程度较好,扦插成活率达99%;插穗基部采用NAA、IBA、IAA、ABT6、KIBA处理,均是速沾比浸泡效果好;采用KIBA速沾处理较适宜的浓度范围是1 000~2 000 mg/L,其扦插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开创性地利用采伐废弃的自然风干杉树枝叶为原料,并适当加大原料粒度,以提高原料与模具的摩擦力(阻力),适度延长原料在模具内的滞留时间,使原料能在机模内温度较低(120℃以下)的状态下成型。生产出的产品低位热值4 228 cal/g、灰分1.56%~1.99%、热效是吉安天河煤矿产原煤的163%,是现市场中最优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省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灰岩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矿区现有植被类型可以分为杉木—称星树—五节芒群丛、杉木—乌饭树—芒萁群丛、粉叶羊蹄甲灌丛、乌饭树+紫珠—五节芒灌草丛、五节芒群落等5种。矿区排土场下游水田农作土0~20cm土层中的Cu、Zn、Cd和Pb含量都符合Ⅱ级标准。针对废矿区和排土场等提出相应的环境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并为保障矿区造林成功提出相应的高强度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2011年福建省尤溪县的竹类造林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县总造林面积378.4hm2,涉及小班294个;宜林荒山荒地是造林前主要地类,占52.0%,采伐迹地、非林地次之;面积小于0.5hm2的造林地计数最多,占51.4%,1~5hm2的造林地面积最大,占48.8%;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是人工劈杂和炼山,分别占造林总面积的60.8%和35.3%;造林方式以荒山造林占主要,其次为疏林地补植,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造林树种以毛竹、绿竹为主,两者合计占总面积的91.7%;毛竹造林以混交林为主,绿竹以纯林为主,毛竹的混交林大部分是毛竹+杉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