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情绪是营群居生活的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在自然选择的强大压力下,出现的一种对群体生活方式的适应现象。对蜜蜂来说,其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入新居初期等。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工作效率较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蜂群的1倍以上;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本文对蜜蜂采集高效情绪的促成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蜂群的合理摆放,是我们管理蜂群重要手段之一。往往由于蜂群摆放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蜂群繁殖速度和蜂产品产量的提高,也给蜂群管理带来麻烦。究竟怎样摆放蜂群好?这要根据本地区气候、蜜源、蜂种等实际情况而定。就拿我们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保护区”来说吧,这里气候寒冷,蜂群越冬期长,繁殖和采蜜期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取老王群同新王群为一组双群摆放,因为这有利于主副群搭配饲养,在采蜜期可以组成不易产生“分蜂热”的强大采蜜群。由于蜜蜂有很强的记巢性和群界,蜂群摆放应在蜂群出室1周内进行。当蜂群出室排泄后,要抓紧时间调整…  相似文献   

3.
一、荔枝花期的蜂群管理 1.组织强群强群应在荔枝开花前50天左右大量繁殖组成,开花前10天左右加继箱,以训练蜂群。采蜜时,意蜂应拥有20框的强大继箱群,中蜂应是6~8框的强群,同时还要有辅助繁殖群。这样,可随时从繁殖群中抽调老蛹脾或成年蜂补充采蜜群,采蜜群中多余的卵、虫脾又可随时调入繁殖群,做到采蜜、繁殖两不误,又主次分明。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进、选育蜂蜜高产种蜂王,创造适宜的采蜜条件,促成蜂群采蜜的高效情绪,适时适量采收蜂蜜等技术措施,能够大大提高蜂群产蜜量,增加养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清明来到柳条青,蜂群出窝要进行,无王、小群要合并,保温工作不能松,调足蜂食保繁殖,强群采蜜必先行。黑龙江尚志县4月份蜂群管理的重点是搞好保温,调足饲料,调整群势,为蜂群繁殖和壮群采蜜打下良好基础。现将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和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冯永谦 《中国蜂业》2005,56(8):12-13
一、辅助蜂群的提出 在养蜂实践中,有些情况,比如,主要蜜源花期来得早,蜂群繁殖时间短,在采蜜时蜂群达不到标准;有时蜂群强弱不均衡,弱群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按时投入生产,常常采取强弱群搭配,强群采蜜、弱群繁殖的方法.这样的方法称之为主副群饲养法,其中的弱群就叫辅助群.主副群的比例因蜂群的具体情况而定,1:1、2:1、3:1等等.主副群的饲养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养蜂方法,如果全场蜂群的群势都比较强,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蜂"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自然分蜂群、逃亡群及新王产卵初期,"高效情绪"期间蜂群采集、造脾、育子都异常积极,工效比平时提高数倍.如果适时创造和利用"高效情绪",甚至把两个"高效情绪"连起来,产蜜和繁蜂的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16,(2):26-27
正一、什么情况需要合并蜂群1.度夏和越冬是南方中蜂一年中困难时期,对于不能安全度夏或越冬的蜂群需要合并。2.度夏和越冬期间,蜜蜂群势削弱,经度夏或越冬后没有什么繁殖能力的弱群应合并。3.强群能多采蜜,在大流蜜期即将到来而未繁殖起来的弱群应及时合并,利于采蜜。4.蜂群失王以后,既无老熟王台,又无贮备产卵蜂  相似文献   

9.
用无子蜂群采蜜好根据本人长期实践经验:采蜜群蜂与子的比例为四比一或五比一时则生产力最佳,浆蜜产量高,效果好。具体组织方法:对每一群采蜜群(主群)(平均蜂量在14足框以上)都配备1~2群的繁殖副群。在流蜜期前5~7天开始把副群正在出房的蛹脾与主群的卵虫...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葵花蜜期即将来临,我地只有一个大流蜜期,而且蜂群是以采蜜为主,所以要抓住机会,及早动手组织采蜜群,做到采蜜、繁殖两不误.怎样才能达到此目的呢?在此谈谈笔者的看法:葵花蜜期正值8月份,也是培育适龄越冬蜂的关键时刻.如果只顾采蜜忽视繁殖,会出现后期秋衰,达不到越冬标准.过去也曾发生过顾此失彼的情况,给蜜蜂的生产繁殖造成人为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蜂群的安全越冬,是保持蜂群实力、完成养蜂场蜂群发展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来年产蜜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做好蜂群越冬前的准备工作,达到群强、蜜足、王好是很重要的。一、繁殖越冬幼蜂凡是参加采蜜、酿蜜等活动的蜜蜂一般是活不到来年春天的,要在晚秋抓紧繁殖越冬的  相似文献   

12.
中蜂采夏蜜     
度夏,本是蜂群的艰难阶段。但是,在福建省莆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有山乌桕、黄端子等蜜源相继开花,延续月余,如管理得当,勤劳的中蜂即能采到夏蜜。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调整群势调整群势,主要是要调整好采蜜群,组织繁殖群。采蜜群应调足6—8框蜂,使其能马上投入采蜜。山区初夏多雨,昼夜温差较大,故应蜂脾  相似文献   

13.
在庭院、房前屋后放置三五群中蜂,不用管理,无需饲喂,能长期存活并繁殖下去,大流蜜期到来,则可开箱取蜜。但是,如果群数过多则容易出现群势削弱,逃跑,甚至成群饿死等现象。我认为原因很简单:中蜂擅长采集零散蜜源,但活动区域小;如果一个区域内蜂群少,则蜂群食物充足,所以三五群中蜂可以生存、繁殖,但是一旦区域内蜂群过多,又缺乏饲喂,蜂群食物不足,所以只有逃跑或被饿死。鉴于上述情形,笔者利用本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适于小型中蜂场的分散繁殖和集中采蜜的方法。该方法不用长期转地,也不用太多的饲喂,效果还不错,现拿出来供…  相似文献   

14.
李志勇 《蜜蜂杂志》1998,(12):12-12
养蜂界对双王群饲养方法争论不休、褒贬不一,其实双王群确是饲养方法的一大改革,改变了自然界蜂群只能单王繁殖的特性,能快速培育强群,并能达到更强群势,提高单群产量。例如能在不需要很强群势时,节省饲料;或进入采蜜期能随意控制产卵,不必使用关王等影响采集积极...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中蜂双群同箱与单群饲养的蜂巢温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蜂双群同箱饲养 ,其早春温度比单群饲养的蜂群稳定 ,对其生物学及生产力对比试验 ,进一步量化地验证了双群同箱在早春繁殖、采蜜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李紫贤老师在《蜜蜂的行为》一书的第45~47页中,将蜜蜂的群体情绪根据能否为人类创造财富,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2类。积极情绪有繁殖情绪、采集情绪和高效情绪;消极情绪有分蜂情绪、失王情绪、交替情绪、飞逃情绪、盗蜜情绪和冬眠情绪。这些群体情绪是随着外界的气温、季节、蜜粉源等和蜂群内部的群势、蛹虫卵之比、蜂王的素质以及遗传基因等条件而演变的。 怎样按照人们的意志,对其积极情绪进行促成和利用,对其消极情绪进行控制和防范;对某些消极情绪,为达到某种目的也可以进行促成和利用,这是我们应积极探索的。笔者不自量力,将几次探……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我地全年第一个大蜜源,每群产蜜5~35公斤,花期为3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历时40天左右。此时除正常的蜂群管理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分群繁殖。我地一般在2月上中旬开始春繁,而油菜始花在3月上旬,不可能在短短的20~30天内,就把蜂群复壮。要充分利用油菜蜜源,分群繁殖,即分为采蜜群和繁殖群。早春整巢时,应将4脾蜂以上的蜂群选作采蜜群;双王同箱各1脾蜂组成繁殖群。二、合理保温,迟撤包装。4脾以上的强群可只做外包装,不做内包装。双王同箱的弱群,要做好内、外包装。油菜花期,我地气温常在12~1…  相似文献   

18.
养蜂的同志都知道,同在一个地区或者是同一个蜂种,有的采蜜多,有的采蜜就少。如在同一个蜂场的蜂群,在荞麦流蜜期(平均20框群),隔4天摇一次蜜,甲群取蜜50—60斤,乙群取蜜15—20斤。实践证明,蜂群产量的高低在于情绪的好坏,一般的蜂群采集能力大致相同,可是蜜蜂有积  相似文献   

19.
蜜蜂·密蜂     
有养蜂前辈做过这样的试验:将群势相当的20脾蜂均分成10群和2群两种方式用来采蜜,后者的总产量是前者的N倍。倘若用来繁殖,后一种分群法由于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等主要指标都优于前者。因此,强群密蜂是养蜂人常用的手段,更是快繁殖夺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转地饲养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蜜粉源和发挥蜂群的生产能力,用适当的运输工具,将蜂群运到预定的目的地,进行繁殖、采蜜、产浆、收集花粉或为农作物授粉,争取丰收的一种养蜂方法。而蜂群的安全转运又是转地饲养能否夺取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蜂群在转运期间能否安全和保持群势,这将与阳光、空气、温度、湿度、水分、饲料、群势强弱、脾多少以及运输工具、装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蜂群的安全转运,必须采用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