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a 的稻田少耕与常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少耕法不但可以增加稻谷产量,降低油耗、机器损耗、工耗和机耕成本,同时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农村富裕劳力的转移。因此少耕比常耕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耙茬少耕法与留茬少耕法,经过6~7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黑土上增产显著,在河淤土上不如黑土增产明显,但不减产。实行少耕法可节约大量能源和机耕费,减少农机具投放量和提高其利用率,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少耕法保持良好的土壤紧实度,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保持地力,保墒保苗好,春季地温上升快,积温高,促早熟。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一些发达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了保持耕地免于风蚀,减少水上流失,在应用高效化学除草剂的条件下,形成了少耕法。更由于近几年来,发生了能源危机,燃料价格成倍增长,又促进了少耕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稻田生态渔业是由稻田鱼凼、鱼沟、生态带组成,在稻田小区内养殖的水生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转换,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上的高效性.贵阳市稻田生态渔业已实践4年,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本文对稻田生态渔业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甘蔗地膜覆盖少耕法栽培(简称甘蔗少耕法),是用较少的人工、种苗、肥料和农药,获得高产、高糖、高效甘蔗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少耕法”在南方稻麦地区的不断发展,暴露出现有农机具不适应的问题,在探索“少耕法”的同时,也在进行现有机具的改进,尽量发挥现有机具的作用,来保证少耕技术的推行。因此,系统地、全面地解决与“少耕法”相适应的农机具配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少耕法机械化是太湖稻麦地区耕作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太湖地区是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上海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无锡县1984年的资料统计,乡镇工业产值较1976年增长倍半,达到16.4亿元,是农业产值的7倍。随着工业发展,青壮劳力基本都转入工副业生产,自1983年至1984年仅一年中,工业劳力增加52062人,其它产业增加33844人,农业劳力就减少69387人。由于传统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福建稻田杂草及其防除研究的部份结果。通过在16个典型县(市)的调查,掌握了福建稻田杂草的组成结构,明确了主要杂草是稗草、鸭舌草、节节草、田字萍、水竹叶、萤蔺、矮慈姑和异型莎草等8种。探讨了稻田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土壤管理以及水稻生长情况与稻田杂草发生分布的关系,讨论了福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在杂草防除及其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甘蔗地膜覆盖少耕法栽培(简称甘蔗少耕法),是用较少的的人工、种苗、肥料和农药,而获得高产高糖高效的耕作模式。选地整地早春栽植甘蔗采用少耕法栽培,以土层肥沃深厚、排灌方便的旱地或地下水位较低的水田为好。地下水位太高、容易渍水的水田或不能灌溉的旱地不宜种植。犁耙整地按常规进行,以两行甘蔗为一厢,厢面呈龟背形。按旱地行距90厘米、水田行距100厘米开播种沟。播种沟底宽12厘米、深9厘米,沟底土平  相似文献   

9.
建立应用技术课题联产责任制,是用经济手段管理科学试验的一种好办法,它把科研单位的课题和承担科研任务的生产队的生产联系起来,是当前科研管理上的一项改革。1979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全国十五省(市)机械化少耕法试验德惠会议的精神,选定吉林省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的榆树县环城公社桂家大队第五生产队,进行土壤耕作制少耕法的试验。为确保试验项目按计划进行,同时不使集体经济受到损失,明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稻作的整地质量要求多犁多耙,田平如镜,泥烂如羹.将小春作物收后免去耕、耙作业,不改变地形,仅在板田上撬窝栽秧,或不撬窝直接插秧、摆秧、抛秧的耕作法定义为免耕法;简化耕耙程序或减少耕耙次数、面积或能耗的耕作法定义为少耕法.免耕法细分为"撬窝型"、"直插型"、"固定垄沟型".少耕法细分为"以旋代耕型"、"垄作型".少免耕法是包涵了免耕法和少耕法的统称.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稻田草害逐年上升的原因,不仅与栽培方式变化有关,还与麦草全量还田和除草剂使用不合理有关。为提高苏州市稻田杂草防治水平,分析了现阶段苏州市稻田草害的现状,并依此提出了相关防除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的数量与稻田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配套完善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稻田养鸭技术已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稻田福寿螺为害程度上升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田福寿螺发生为害的趋势,指出福寿螺为害程度上升的原因主要与其生物特性及人为扩散传播、缺少有效天敌控制、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水稻种植方式改变有关。提出采取稻田防治与稻田周边环境生态治理相结合、农户防治与公共植保相结合、应急防治与持续性控制相结合的稻田福寿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提高苏州市稻田草害防除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苏州市稻田草害的特点,分析了草害重发的原因,认为草害发生不仅与栽培方式变化有关,还与麦草全量还田和除草剂使用不合理有关,同时,提出了要实现控草目标,必须采取以栽培防除为基础、以化学防除作保障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Cd、Pb、Cr、As、Hg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利用单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结合地统计信息绘图技术、条件推理树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该县稻田土壤Cd、Pb、Cr、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9、49.9、79.2、19.8、0.244 mg·kg-1。综合污染指数大于3的重污染点位数占14.2%,轻污染及以上点位数占74.9%,说明该区域稻田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为84.9,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中Cd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为65.97%。结合空间差值研究发现高Cd分布区主要位于该县工业基地周边,结合条件推理树模型建立,发现该稻田中重金属Cd的来源主要与企业距离有关,此外,单位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距离工矿企业距离、反映投入品添加量的粮食均对Cd的污染具有贡献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Cd、Pb污染主要与工业污染源及交通运输有关,As、Hg污染主要与居民活动、生活及工业废弃物堆放及污灌有关,Cr主要与自然活动有关。湖南省该县重金属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中Cd是该农田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Cd污染主要与工业污染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稻田耕作学是耕作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建立合理稻田耕作制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稻田耕作学具有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稻田耕作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适应性理论、光能利用理论、生活因素理论、竞争互补理论、化感作用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理论等。建立合理稻田耕作制度应遵循用养结合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并举原则,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季”覆盖原则,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和节能“五节”并重原则,以及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和良境“六良”配套原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稻田耕作学在稻田作物布局、稻田种植模式、稻田养地方式、区域稻田耕作制度发展,以及国外稻田耕作制度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成效不断显现。当前,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总要求相比,稻田耕作学发展还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理论不全、技术不新,以及研究不深、影响不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采取应对策略与措施: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深研究、加强交流和强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水稻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建立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好且适合我国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应用的水环境中多效唑残留量的GC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多效唑在湖南和天津两地稻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55、8.88d;在稻田土壤中分别为15.75、15.13d;在水稻植株中分别为2.93、2.36d;多效唑在稻田水、稻田土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降解方程。多效唑在水稻上的降解和两地的气候、降雨、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光照以及温度有关,按照推荐剂量施用多效唑,收获的稻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管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肥,并提出了稻田的水肥技术方案。开展稻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简约、规模经营需求,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减排增效和防洪排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是“五水共治”工程在浙江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辽宁省已开展多年,稻田一般亩放苗5000尾,放苗规格5厘米以上,亩产量200公斤左右,亩纯利润在4000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现将有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要求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笔者开展稻田蜘蛛研究的起因,江苏稻田2003—2017年害虫发生种类、危害状况和防治措施,江苏稻田蜘蛛主要发生种类、消长规律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稻田蜘蛛的保护措施、控虫应用及其出现的问题,利用稻田蜘蛛防控水稻害虫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简单、易操作实施,与传统的生物措施防控水稻害虫相比具有巨大优越性,并对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