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0年5—10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香水河小流域,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华山松树干直径呈现出由收缩期、膨胀恢复期和生长期组成的日周期性变化,其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左右。②华山松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5-6月份为匀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7.65~98.11μm之间;7-8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15~112.33μm之间;8月底—10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然而,华山松树干在匀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内的直径日生长量幅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优势木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亚优势木和中等木。整个观测期内,华山松树干直径的累积生长过程符合幂函数曲线(R2=0.75~0.93,P<0.01)。③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日最低温、日降水量、日平均辐射是影响树干直径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日平均饱和水汽压差等对树干径向生长的影响作用则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降雨天气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为开展红椎直径微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样地位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区范围内,选取3株长势良好的红椎标准木,在树干1.3 m高处安装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19年5—10月连续观测直径微变化过程,同步观测风速、空气温度、降雨、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揭示不同降雨条件下红椎直径微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降雨量级下直径微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年研究区域雨季的大气降雨总量为847.90 mm,以降雨量级<10 mm的降雨为主,占总降雨场次的46.88%;降雨量级≥50 mm对总降雨量的贡献最大,占总降雨量的59.19%。观测期间红椎树干日平均直径微生长量为30.65μm,直径总增长量为4383.17μm,大于日平均直径微收缩量(-19.91μm)和直径总收缩量(-796.44μm)。降雨对红椎树干直径变化产生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影响,不同降雨量级对直径微变化的影响表明: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的峰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滞后,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提前,振幅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减小,且在较大的降雨量级下,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表现为单调增加;连续降雨天气条件下,树干直径持续膨胀,当水分达饱和状态时,其直径出现最大值,连续降雨后的几天,直径出现负增长。降雨天气下,直径微变化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因降雨量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降雨显著影响红椎树干直径变化,其日变化特征对降雨量级和降雨时长的响应存在差异;在相关环境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对直径变化影响的贡献最显著,且这3个因子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红椎直径微变化均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热扩散技术测定了帽儿山不同径级白桦样木生长季的树干液流,并初步分析和对比了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树干液流密度的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白桦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一般呈单峰曲线;白桦优势木液流密度明显大于中等木和被压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液流密度值非常接近;不同天气条件下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大不相同,阴雨天液流密度值较小且变化曲线十分不规则,波动性较大,甚至出现多峰曲线。生长季,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日液流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初至7月中旬,分别为2623.97、1744.50、1689.82L.m-2.d-1;优势木日液流通量最小值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中等木和被压木日液流通量最小值均出现在生长季末期。随季节的推移,生长季各月份液流密度均值基本逐渐减小,白桦优势木6、7月份液流密度平均值较大,8月份和9月份液流密度均值较接近,10月份明显减小;中等木液流密度平均值7月份最大,6、8、9月份液流密度均值较接近,10月份液流密度波动微弱;被压木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7、8、9月份液流密度月均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揭示了干旱缺水区林木的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商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6-10月份,利用热扩散插针法对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同时结合HOB全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的气象因子,分析树干液流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在晴天呈单峰型曲线,阴雨天呈双峰或多峰型变化;日均树干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波浪状,但整体上有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液流启动时间在6月份为6:30,7-10月份为8:30。②各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和气温的日变化与树干液流相似,其他因子的相似度较低。③在生长季尺度上,太阳辐射和温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空气相对湿度不相关,不同月份影响树干液流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④建立树干液流速率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预测山桃树干液流速率。【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宁南黄土丘陵区林木的生态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蒸腾耗水特征,为板栗园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大板红’板栗植株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7个相关环境因子: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SR)、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AT)、空气相对湿度(air relative humidity,ARH)、风速(wind speed,WS)、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ST)和土壤湿度(soil relative humidity,SRH),解析板栗树干液流规律和耗水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性。【结果】板栗树干明显液流启动于5月3日,结束于10月26日,前后历时176 d。板栗全生长季晴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几”字形曲线,其在6、7、8月每日启动到达峰值时间早于5、9、10月,而下降时间晚于5、9、10月,致6、7、8月份液流速率峰值持续时间长于5、9、10月。板栗全生长季液流速率日均值、日均耗水量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与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德令哈地区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年表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了其断面积指数(BAI)和水分利用效率(iWUE)变化历史,之后利用共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大气CO_2与气候因子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和iWUE的影响.【结果】相对于1890~1915年,祁连圆柏水分利用效率增长了30%,大气CO_2对iWUE的单独贡献率为16%.降水和干旱指数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BAI)的贡献为15%,1951~2010年,BAI与干旱指数的相关性为0.61(P0.05),长期变化显示外界环境相对湿润时祁连圆柏表现出高生长量,干旱时则表现出低生长量.【结论】德令哈地区影响祁连圆柏iWUE和BAI变化的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显著提升了iWUE,但并未对树木径向生长产生明显影响,干旱胁迫则是限制该地区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环境变化下树木生长和水分特征,2019年5—10月,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测量仪连续监测了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的树干径向变化,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树干日增量、收缩量和水分亏缺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短时树干径向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湿润年,华北落叶松树干半径生长结束于7月20日[日序(DOY)...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心材形成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人工设置4个土壤含水量梯度,即重度干旱(HD)、轻度干旱(LD)、旱季灌溉(DI)和对照(CK),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树体水势(Ψ_(pd))、树干呼吸速率(R_s)、树木生长和边材氮含量及其旱季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土壤含水量和枝条水势旱季表现为下降趋势,各处理从11月底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处理的树干呼吸速率与树干温度(θ)均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均在0.65以上,各处理的温度敏感系数(Q10)为DICKLDHD。树干温度和树干呼吸速率均呈现旱季下降趋势,且在1月份达到最低。各处理的树干温度只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表现差异显著,树干呼吸速率总体表现为DI增加树干呼吸速率,而干旱(HD和LD)降低树干呼吸速率。树干生长量在12月中旬之前基本保持不变,12月下半月开始显著下降,DI和CK显著高于HD和LD处理。12月之前,边材氮含量保持不变,12月开始降低,且各处理只在冬季表现出显著差异。树干呼吸速率解释了56%的树干生长量,边材氮含量解释树干呼吸速率68%的旱季变化。枝条水势解释了49%树干呼吸速率、48%树干生长量和63%边材氮含量的旱季变化。【结论】土壤含水量很可能通过改变树体组织含水量(水势),进而使得树干呼吸速率、树干生长和边材氮含量相互影响。旱季灌溉增强树干呼吸速率,干旱降低树干呼吸速率,而树干温度和边材氮含量只在冬季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树干呼吸速率可能也会对树木心材形成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西伯利亚落叶松、疣枝桦的阳生面和阴生面树干液流进行测定,结合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空气湿度(RH)、饱和水汽压、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气象因子与2树种树干液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疣枝桦阳生面、阴生面树干液流日变化均呈明显的"昼高夜低"的典型单峰曲线型变化,且阳生面高于阴生面,树干液流变化幅度西伯利亚落叶松大于疣枝桦。在生长季节,西伯利亚落叶松阳生面、阴生面树干液流月平均值均呈递减趋势,其液流平均最大值出现在6月,平均最小值出现在9月。疣枝桦阳生面树干液流月平均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阴生面树干液流呈递增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相关分析表明,气象因子与2树种树干液流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气温和光有效辐射是影响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在2011年生长季监测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树干液流速率,分析了夜间树干液流和补水量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宽峰曲线,且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微弱的夜间液流,一般表现为逐渐减小,特别是在晴天,且晴天的变幅显著大于雨天.除生长季中期雨天夜间液流平均速率显著高于晴天,生长季初期及末期雨天与晴天的差异并不显著.生长季内,夜间树干补水总量为11.03 mm,占总蒸腾量的7.22%;5月份的树干补水量最大(4.19mm),其他月份的树干补水量明显减小,在0.9-1.7mm的范围波动.但不同月份间的补水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生长季末期(9、10月)>初期(5月)>中期(6-8月).相关分析表明,日补水量与各气象因子关系不大,仅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率、日间蒸腾量、日蒸腾总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夜间补水的月蒸腾贡献率与月均土壤含水率、月均气温、月均日间蒸腾量、月总蒸腾量等显著相关(P<0.05);而夜间补水的日蒸腾贡献率与日最高气温、日均气温、日间蒸腾量、日均饱和水汽压差、日总蒸腾量、日均太阳辐射强度、日最低气温、日均空气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土壤含水率等极显著相关(P<0.01),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日补水量蒸腾贡献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7种模型拟合同一立地条件下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为福建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合理经营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第7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以同一立地条件下639株(人工林326株、天然林313株)马尾松标准木及687株(人工林498株、天然林189株)杉木标准木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次项方程、幂函数方程、对数方程、S曲线方程4种经验方程及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单分子式模型3种理论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4种林分类型的树高曲线,并以调整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预估精度为评价指标,选择4种林分类型的最优树高模型。【结果】马尾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分别以幂函数方程、二次项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812%和96.474%;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用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742%和96.495%。【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获得了最适合模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产业对栎木资源的依赖是该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表现,因而选取果树替代传统栎木是促进黑木耳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途径。本文选取苹果树木屑、桃树木屑、桔树木屑和核桃树木屑为黑木耳主要栽培基质,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色泽以及锁状联合数目等指标考核最佳果木木屑袋栽基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在桃树木屑袋料基质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5.62 mm/d)比对照组(5.24 mm/d)提高了7.25%;菌丝生长势较好,边缘整齐、浓密、色泽洁白且锁状联合数目较多;选取78%、82%、86%和90%等4个不同桃树木屑配比,通过不同袋料基质对桃树木屑黑木耳袋栽基质进行优化研究,最佳果木黑木耳袋栽基质配方为:桃树木屑78%、米糠19%、红糖1.5%、石膏粉1%、石灰粉0.5%,此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10.06 mm/d)比对照组的生长速度(5.88 mm/d)提高了71.09%,且锁状联合数目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桃树可替代栎木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为黑木耳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鉴定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分离,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特征值,通过茎线虫线粒体COⅠ通用引物、ITS区通用引物及A、 B生物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地区采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群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为B型,关中地区为A型。形态特征值数据显示雌成虫体长、体宽均大于雄成虫,A型的体长、体宽均大于B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陕北不同地区的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合阳、兴平的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与分子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陕西省略阳县某大鲵养殖场高致死性疾病的病原,分析其主要衣壳蛋白(MCP)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患病大鲵,观察其临床症状,取其脏器组织,处理后分别分离细菌和接种鲤鱼上皮瘤(EPC)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分离病毒;对病原进行增殖,采用蔗糖密度梯度(20%,30%,40%,50%,60%)离心法进行纯化,电镜观察纯化样品。克隆分离病毒的MCP基因,测定其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患病大鲵背部有溃疡、头部胀大且有出血点,尾部有轻微的溃烂。取病鲵内脏组织样品分离病原,未分离到细菌;处理的内脏组织感染EPC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电镜观察证实,在蔗糖密度梯度为50%~60%的样品中,病毒粒子的纯度最高,且结构较为完整;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nm,与虹彩病毒相似。MCPPCR扩增得到了预期长度(1 392bp)的特异性产物。NCBI BLAST结果显示,扩增的MCP序列与蛙病毒属的感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食用蛙病毒(RSV)、普通产婆蟾病毒(CMTV)以及梭鲈虹彩病毒(PPIV)的MCP全长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与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蛙病毒3型(FV3)、虎纹蛙虹彩病毒(RTV)等MCP全长的同源性为9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导致该例大鲵发病的病毒为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结论】造成陕西省略阳县某大鲵养殖场大鲵大量死亡的病原为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将该株病毒命名为大鲵虹彩病毒略阳分离株(CGSIV-LY11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国槐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管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树木健康一级和二级诊断法,对生长在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主要街道、胡同、绿地区域的国槐进行每木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3种方法建立健康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生长因素(胸径、冠幅)、管护措施(修剪方法、防踩铺装)、环境因子(与设施距离、遮荫情况)3个方面,进行国槐单株的健康评价,分析不同因素对国槐林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在研究区内的31 475株国槐中,健康单株占12.81%,亚健康单株占82.03%,不健康单株占5.16%。街道、胡同、绿地3个区域内的健康、亚健康、不健康3个等级的国槐数量均呈正态分布。生长在绿地区域的国槐健康状况较好;不健康国槐单株受害等级评价中,1级占29.51%,2级占36.97%,3级占23.66%,濒死占9.86%。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冠幅、防踩铺装、修剪方法、与设施距离对国槐健康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遮荫情况对国槐健康无显著影响。核心区内国槐的健康综合得分随胸径和冠幅增大而总体下降,在有机材料覆盖、修剪规范、与设施距离≥2~<4 m、无遮荫条件下健康状况较好。【结论】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国槐整体表现为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保育养护潜力,但部分不健康国槐受害严重,亟需处理。在国槐树木基部覆盖有机材料、规范修枝技术、确保与设施的栽植距离≥2 m和无遮荫,是国槐养护管理以促进其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中部地区未来气候环境的变化,探讨树木年轮生长与气候环境的响应关系。【方法】对鄂尔多斯中部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样本进行了树轮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树木年轮最大密度指标与树木生长期6-10月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2(P>0.001)。利用油松树木年轮最大密度指数,对研究区1888年以来6-10月的降水量变化进行了重建,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为0.339。【结果】重建结果分析表明,鄂尔多斯中部地区过去115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变化特征,降水较多的湿润时段有:1888-1896年、1903-1908年、1934-1953年、1984-1993年;降水较少的干旱时段有:1897-1902年、1920-1933年、1954-1958年、1994-2000年。功率谱分析表明,重建降水量变化序列有2年、7年以及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结论】该地区降水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相一致,降水变化可能受大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的光合作用对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特征,为赤皮青冈的良种选育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以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赤皮青冈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天然状态下赤皮青冈的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并得出其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生境条件下,赤皮青冈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10:00和14:00出现峰值,13:00出现谷值;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日变化均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光响应曲线表明:赤皮青冈利用光能的能力受不同生境条件的影响(山间平地山地阳坡山地阴坡),3种生境条件下的光补偿点(Lcp)都比较低,山地阴坡条件下Lcp最低(2.257 mol·m~(-2)·s~(-1)),山间平地和山地阳坡条件下Lcp较接近(51 mol·m~(-2)·s~(-1)左右);光饱和点(Lsp)表现为山间平地山地阳坡山地阴坡。【结论】3种生境下的赤皮青冈均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赤皮青冈适应了山间平地和山地阳坡生境下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强光利用能力;而山地阴坡生境下的赤皮青冈提高了弱光利用能力。对不同生境条件的长期适应是赤皮青冈的光合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鸡杆菌河南分离株的具体种属和进化地位。【方法】以9株鸡杆菌河南分离株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序列,针对鸡杆菌3个管家基因rpoB、infB和atpD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将9株鸡杆菌的3个管家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鸡杆菌属和巴氏杆菌科其他属相关参考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扩增出rpoBi、nfB和atpD3个管家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566,531和1 441 bp,将测序结果登陆到GenBank。鸡杆菌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3%~100%(rpoB)、90.5%~100%(infB)和98.3%~100%(atpD);分离株与国外鸭源鸡杆菌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8.5%(rpoB)8、5.2%~93.2%(infB)和98.3%~98.8%(atpD);分离株与国外鸡杆菌属其他种的同源性分别为84.3%~86.8%(rpoB),83.1%~86.7%(infB);鸡杆菌分离株与巴氏杆菌科其他代表属的同源性分别为77.4%~79.3%(rpoB)、78.2%~79.7%(infB)和83.5%~84.1%(atpD)。遗传进化分析显示,9株鸡杆菌河南分离株与鸭源鸡杆菌处于同一大分支之中。【结论】9株鸡杆菌河南分离株均为鸭源鸡杆菌。  相似文献   

19.
石榴小爪螨[Oligonychus punicae (Hirst)]在陕西汉中对樟树已造成显著危害,亟待鉴定。螨虫标本经采集和预处理后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对其跗节附器、须肢、领气管(气门沟)、上颚板(口针鞘)、足、体背刚毛、角质表皮纹等分类学特征进行亚显微拍摄。雌螨足Ⅰ跗节上的2对双毛、跗节爪上的2对粘毛、钩状真爪及其8根腹刺等结构清晰成像,形成直接而确凿的分类依据。此螨虫已成为当地园林害虫新记录,值得充分注意并遏制其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的生长、碱性磷酸酶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电导率、生物膜形成、鞭毛动力等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菌机理。【方法】分别检测茶树精油和多种抗生素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蛋白质量浓度、电导率、生物膜、鞭毛动力的影响。【结果】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均为10 540 μg/mL。2 635,5 270,10 540 μg/mL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茶树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增强,沙门氏菌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蛋白质量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强,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鞭毛动力下降。【结论】茶树精油通过影响沙门氏菌的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蛋白质量浓度、电导率、生物膜形成、鞭毛动力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