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武科16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自交系武3910为母本、自育自交系武8151为父本杂交组配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表现出优质、稳产、广适、籽粒脱水快及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70020。对武科16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增产增效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武农科 1 号是武威市农业科学院 2012 年以自育系武 7112 为母本、自育系武 0881 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2021 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甘审玉 20210027)。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粮饲兼用,适宜在甘肃省晚熟春玉米类型区推广种植。对武农科 1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武农科 1 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武科1号是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育自交系457—1作母本,外引系“郑22”优选系“郑22优”作父本选育的高产、抗病、粮饲兼用型玉米新杂交种。2005年12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4.
武农科213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系WY303为母本、自育系武07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经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及生产示范,突出表现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脱水快、早熟宜机收,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武农科21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并对品种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新品种龙辐玉6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辐射育种室2001年春以自育系辐9673为母本、外引系3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08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龙辐饲310.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对青贮玉米的需求日益加大,为解决山西省青贮玉米产量低、抗性差的问题,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A18为母本、B11457为父本通过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出青贮玉米新品种农玉66。该品种具有保绿性好、生物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10132。对农玉6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介绍,为该品种的推广及山西省粮改饲种植业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连晓荣 《中国种业》2019,(10):71-73
随着畜牧业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对青贮玉米的需求日益加大,为解决生产需要,改善甘肃省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单一、产量较低、品质一般、抗性较差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广泛测交组配、异地选育、多点试验等技术选育出了专用型青贮玉米新品种陇青贮2号,其母本为ly9012、父本为ly0302。F1表现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性强、活秆成熟、宜机收、易制种、品质优良等特点;全株粗蛋白含量7.7%,粗淀粉含量33.9%,两项达到国家特级标准。该品种于2019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玉米种植效益,针对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多环境选育等技术选育出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陇单803,其母本为自育自交系M1609,父本为美系变异株选育系0986。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伏、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等特点。作为普通玉米其籽粒品质测定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作为青贮玉米其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2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00002。  相似文献   

9.
金凯10号是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J4992为母本、DH273为父本配制组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作籽粒用玉米折合产量15414kg/hm2,作青贮玉米全株生物产量86250kg/hm2。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10004。适宜在甘肃省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籽用及作春播青贮玉米种植。对金凯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武科8号是201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审定号为甘审玉2013011。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武科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11、2012两年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对武科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武科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
提高玉米产量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新品种的选育,为选育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新品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交系 L1029 为母本、自交系 L282 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连青贮 101,并于 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20505。  相似文献   

12.
<正>豫青贮23(原名大京九23)系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自选系9383为母本,自选系11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青贮玉米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青贮玉米区试,200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蒙认饲2007007号;2006、2007年参加国家青贮玉米区试,完成试验程序,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青贮23,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2。现将选育研究报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玉 17 是针对甘肃高寒阴湿、半干旱、川水等不同类型区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的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自交系齐 319 作母本、自交系 340 作父本进行组配,202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210110。适宜在甘肃省作春播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4.
龙育 15 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青贮玉米新品种。2011 年以自交系 T08 为母本、自交系 T107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品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以及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8044。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生物产量高、稳产、优质、抗倒伏、适应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域作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5.
南玉 21 号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自交系 SCML7275 与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自育自交系南 S267 组配而成的青贮玉米新品种, 2022 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 20220019 。该品种作为青贮玉米生物干重增产,在四川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和四川省育种攻关联合体试验夏播区域试验等各组别试验中表现不俗,推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6.
中原单32号青贮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单32号玉米杂交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原子能利用研究所通过核辐射技术选育而成,父本为原辐黄、母本为齐318.是目前唯一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双重审定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是黑龙江省栽培面积较大的青贮玉米品种,适合黑龙江省第2、3积温带作为青贮玉米品种使用.现将其标准化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武科8号是201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审定号为甘审玉2013011。为发挥武科8号的生产特性及增产潜力,根据2011-2012年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汇总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对武科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武科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农研青贮6号是以自交系CJ16B256为母本、WY144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夏播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耐密性好、青贮品质好、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简便、产量高,在生产中良种良法配套,能够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青贮玉米京科93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采用单倍体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以MX1321为父本、京X005为母本,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生物产量高、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2015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夏播种植。介绍了京科932的选育及配套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陇单339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系LY0988为母本、自育系LY13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339比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5.3%,高抗茎基腐病、红叶病,抗瘤黑粉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2015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5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