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粱全1504A是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可育株连续自交、测交、兄妹交育成纯合两型系(粱纯4A),与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不育株和从贵州省油菜所引进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黄籽临保系(S2375C-15)杂交转育的临保系(粱临4C)组配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株型紧凑,含油量较高,一般配合力较高,组配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杂交油菜组合丰产性好,抗性好,品质性状优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时书玲  傅宗华 《种子》1994,(6):35-36,41
对杂交油菜种子进行科学的质量分级,是当前种子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认为,对于育成时间短,应用面积小的杂种组合进行种子质量分级,条件尚不成熟。但对推广时间长。面积大,质量比较稳定的质不育“三系”和核不育“两系”杂交组合制定种子质量标准则是可行的。该文依据试验结果,探讨了质不育“三系”和核不育“两系”油菜杂交种种子质量的分级问题。  相似文献   

3.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利用分子标记创制新型不育系,根据双亲遗传差异确定优势群,定向设计优势组合,是目前杂交油菜最先进的育种技术。"浙核杂"系列油菜杂交组合所用不育系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下的连续回交,将2个不育基因导入浙江省主栽品种浙双72、浙油50而成,株型、结实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较好,这是选育出较高水平杂交油菜的基础。"浙核  相似文献   

5.
保油杂3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以隐性核不育两型系0318AB与恢复系0518R杂交选育的甘蓝型双低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经过两年多点鉴定试验及引种示范,表现出长势强、抗倒伏、抗病、丰产、适宜种植区域广等特点。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阐述了保油杂3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韩宏仕  张敏琴  高志宏 《种子》2021,(3):107-110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授粉控制系统是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安全、高效的授粉控制系统,因其育性稳定、恢复源广等优点,在油菜杂交育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的遗传机理,结合多年从事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的育种实践,梳理出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材料选育中,自交或杂交下一代常见的不育株分离比例,并依据遗传机理推断其基因型,从而为育种工作者明晰育种思路和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保油杂1号是以隐性细胞核不育系270AoBb为母本和恢复系387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丰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油菜种植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油菜恒禾油 998 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禾油998系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油菜课题组用自育双低隐性核不育内油11-83AB作母本、优质恢复系11-603R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核两系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于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10080。介绍了恒禾油998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阐述了其在区域试验中的栽培表现,并总结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邡油135R是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2017年用自育的优良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不育系邡133AB作母本与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华双5R作父本配制的甘蓝型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2018—2020年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等冬油菜区进行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表现出了高产、高含油、高抗根肿病、低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适应性强的诸多优点,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公告登记。本文介绍了该品种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保油杂1号是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隐性核不育三系双底甘蓝型杂交油菜,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经过在云南省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2016年通过云南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油菜2016003号,2017年通过第五批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登记号为GPD油菜(2017)530224。2018年成为云南省主推的杂交油菜品种之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 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性不育系分别与12个新春性恢复系和1个春性亲本恢复系Ag-5进行NCII双列杂交, 测定其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16份新恢复系中除931和帐23外, 其余的14份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春性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的遗传距离,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扩大春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 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中, 其双亲中不育系所对应保持系单株产量为高亲值的组合有15个, 其中13个组合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都强于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可增强甘蓝型春油菜杂种优势; 12个新恢复系分别与2个不育系所配24个组合中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都分别超过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杂种的产量; 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均强于其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抗菌核病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可能为春油菜杂交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2.
籼型节水抗旱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22 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用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不育系沪旱1A与西农1B/滇陇201改良,再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云红香软米)杂交,历经6年11代回交选育成的质核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育性技术鉴定.本文着重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翔油1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118 A与恢复系5958 R组配育成的新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简称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品质优、株型紧凑、匀生分枝、分枝部位较低、分枝角度小、花序中长、荚果期果层较厚、果序挺直、着果密、角果粗、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14.
油菜新品种汉油9号是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利用自选甘蓝型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1003-2 AB与自选恢复系08-H 16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核不育油菜杂交种.鉴定、品比、多点区试、生产试验、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第45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西省汉中、安康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促进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基础,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方式、相关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础研究、杂种优势的应用及其杂交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芸薹属种间远缘杂交结实的特异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与白菜、白菜与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观察杂交当代结荚、结籽以及种子发育的特异性。采用特定的芸薹属甘蓝型油菜、白菜不育系材料和白菜、甘蓝型油菜自交材料进行配组,选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和白菜薹不育系分别与白菜薹和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观察分析杂交后的种子发育过程,分析不同组合的结荚、结籽以及种子发育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以染色体数目多的油菜不育系为母本,杂交亲和力明显高于以染色体数量少的白菜型不育系做母本的杂交组合;虽然其结实率远低于非远缘杂交组合,但所结的种子大多发育正常;而以染色体数量少的白菜型不育系为母本同染色体数目多的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在种胚的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遗传紊乱,致使杂交结实过程中出现授粉困难,授粉后绝大部分受精不良,甚至胚发育死亡,特别是部分种子尚未发育成熟即在荚内发芽等特异情况的发生得到了反复验证,但其内在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陈大伦  张瑞茂  李敏 《种子》2004,23(12):68-71
1994年春在本所比较试验的一个隐性核不育两系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F1群体中,发现花朵育性类似质不育的5株雄性不育株,经广泛测交,与具有良好保持作用的黄籽双低常规优质品系3231连续6代回交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质核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 3231 A及相应保持系RM 3231 B(YE-2选系),其不育系群体不育率100%,花期无死蕾、闭蕾现象,不育性较稳定,不育度94.4%~96.4%,恢复源广泛,易选配强优势组合,且具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8.
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913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HF15为父本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授权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开发。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贡油5206是以甘蓝型油菜褐籽核不育系BZ551AB与双低恢复系7(50)R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褐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85.31 kg/667 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5.47%,芥酸平均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甙平均含量23.1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6.44%,籽粒褐色。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高油褐籽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贡油 070 是以杂黄籽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两用系 BZ207AB 与双低恢复系 6173R 杂交,鉴选出的双低、高产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80.21kg/667m2,平均芥酸含量 1.67%,商品菜籽硫甙含量 32.55μmol/g(饼),含油量 46.90%,籽粒花籽。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22。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油量高,适合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