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玲 《中国种业》2020,(7):19-23
为全面提升农作物种业质量水平,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近年来以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监管手段,开创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检验工作新局面。总结了湖北省种子质量监管与检验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了当前种子质量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种子质量问题仍不容忽视,假冒伪劣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了种业发展和农民用种安全。从发挥政府种子质量监管职能出发,推动种业发展,保护农民用种安全,加强县级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在县一级的不少地方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部获悉,目前全国农作物种子供应形势良好,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同时,农业部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春耕备耕的种子供应和质量。根据今年种子市场的特点,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一是从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入手,突出抓好主要作物和重点区域市场监管,以玉米、水稻、棉花种子为主,以冀鲁豫、东三省和川湘鄂赣等省区为重点跟踪监管区域,结合春季农资打假活动,进行种子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种子市场的各种违法行为。二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对18省区、184家企业的“两杂”种子和8省区39家企业的棉花种子进行质量…  相似文献   

4.
付玲  王培 《中国种业》2022,(10):14-18
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直接关系到种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依据进行梳理,总结了质量监管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国家层面种子质量监管、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采取“1 个重点、2 个层面、3 种手段、4 种制度”的“1234 质量监管模式”建议,以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黑龙江省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及执法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质量监控及行业指导工作,使黑龙江省种子管理执法体系更趋完善,执法监管更为有力,充分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种子市场从价格竞争逐步走向质量竞争,政府对种业质量进行监管,对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种子质量安全监管相对薄弱。本文从质量监管含义入手,首先从法律法规、质量监管职能、监管技术及种业价值链分段监管层面,阐述了种业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种子质量安全监管薄弱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种业质量监管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工作,切实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提高监管效能,防止劣质种子下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种子管理局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下发了《关于加强2015年种子管理工作》的通知,采取五项措施强化监管,确保林区农业用种安全。一是严把品种进货关。在采购种子之前,先到种子管理局进行登记备案,不得调入虽经国家和省级审定但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春播在即,湖北省竹山县种子管理局组织工作专班积极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对全县17个乡镇的种子经营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主要做到"三查":一是查种子质量,主要抽查春季市场上销售的水稻、玉米种子,检测种子的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二是查种子标签,检查种子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三是查品种审定情  相似文献   

9.
我国种子产业管理体系主要由种子产业监管体系、种子协会自律体系、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障体系4个子体系构成。其中种子产业监管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构成,分为决策层和执行层,目前执行层面的执行力问题较为突出;种子协会自律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以及不同种子类别的种子协会构成,虽然协会组织基本建立,但基本未发挥其职能作用;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质量制度、质量检验、制种基地、制种过程、种子贮藏加工、种子营销等管理构成;种子产业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体系、产业保险体系、种业基金等。各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对种子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是种子管理的重要职责,也是防范劣种下田、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湖北以创业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创造性的工作,以种子质量监管的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三大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强手段、竭心尽力谋发展,夯实了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的基础,全省常年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近年农业生产上从未发生大的种子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11.
种子检验工作。是种子企业提高商品种子市场份额,创造更多效益的保障;是种子管理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加强质量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依据。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对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冰  张英  张田 《中国种业》2023,(2):36-38
种子检验是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种子质量监管工作形势的变化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种子检验体系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通过对陕西省种子检验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摸底调研,分析了当前种子检验体系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杜芹 《中国种业》2018,(10):39-41
2018年是农业农村部提出实施"种子质量年"的第一年,"种子质量年"的核心是质量兴种,品牌强种。结合宜昌种子质量监管的现状,对种子质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县级种子检测机构、完善种子种苗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创新应用快速检测、建立地市级真实性检测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推动种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近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1加强种子检验体系建设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四大作物常年需种量7.5亿kg左右。全省共有持证种子企业360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农业部发证)、3 000万元企业85家、500万元企业203家、100万元以上企业71家。如此巨大的种子市场、如此巨大的用种量,保障种子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到目前为止,在黑龙江省包括农垦在内的91家种子管理机构中(省  相似文献   

15.
晋芳 《中国种业》2015,(7):12-14
实验室能力验证是实验室自身质量控制和验证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测试检验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自种子执法年以来,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承担的监督抽查样品逐年呈指数增加,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及时掌握种子检验体系水平,加强体系监管,更好地发挥种子检验体系在种子市场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2014年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能力验证结果,分析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发芽试验技术能力,并对能力验证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宁夏青铜峡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始终坚持把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国家制种大县政策优势,以发展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市场化基地管理运行模式,种子基地监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面对新形势下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新要求,青铜峡制种大县如何进一步强化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确保繁育出高质量农业生产安全用种及站得住脚的高质量“宁夏种子”,结合青铜峡制种大县质量监管现状及宁夏种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对青铜峡制种大县质量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青鸾  袁绍华 《种子科技》2005,23(5):253-254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根据目前种子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必须从加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建立种子质量公告制度、建立不合格种子收回制度、建立种子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加强质检机构的建设、提高种子检测手段及水平等方面,强化种子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18.
正1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取得新突破1.1切实加大种子扦样、检验工作力度2016年以来,石家庄市进一步强化种子监管措施。以冬春季、秋季种子扦样、检验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以玉米、小麦、蔬菜、棉花等作物为主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对辖区内所有玉米种子生产企业、节水补贴项目小麦种子企业做到了全覆盖抽检。特别是对节水补贴项目小麦种子做到供种企业、补贴品种、种子批次"三个"100%监督抽查,实现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耕地土壤质量和品种是影响吉林省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合理耕作制度使耕地土壤质量持续下降。工程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种子质量控制技术不规范阻碍品种选育和种子质量的提高。品种审定制度不合理和市场监管不利,导致品种市场混乱。指出玉米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改革育种机制,建立现代化龙头种业,实现育种商业化,加强种子政策法规建设和监管措施,是促进吉林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种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种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针对我国种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科技创新体制不健全,研发投入不足;育种、生产基地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源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分销渠道需要整合;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保护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改善种子生产条件,提升种子质量;加强种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种子监管调控,保护知识产权;强化种业品牌建设,健全营销渠道网络;种子企业准确定位,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