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养殖类型池塘藻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9月对3种养殖类型池塘[养殖过程投饵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N1R7)、不投饵料的背角无齿蚌高密度(N4R6)、低密度(N1R3)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因子(温度、p H值、浊度、透明度、溶解氧、总固溶物、盐度、电导率、电阻率)定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镜检出藻类7门58种,其中绿藻35种、蓝藻11种、硅藻8种、甲藻1种、隐藻1种、裸藻1种、金藻1种;N1R7池塘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四尾栅藻、蹄型藻等;N4R6池塘中藻类优势种种类较多,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螺旋藻、双对栅藻、单生卵囊藻、小球藻、尖针杆藻等;N1R3池塘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小球藻等;各池塘藻类生物量总体呈逐月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细胞数2.02×106~27.20×106个/L;3种池塘中藻类生物量总体上呈N1R7N4R6N1R3的趋势,而其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N1R3N1R7N4R6的趋势;调查期间,温度、p H值呈逐月增加趋势,而浊度总体上呈N1R3N1R7N4R6的趋势;各池塘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浊度、温度、p H值等水质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饵料投喂可引起养殖池塘的富营养化和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快速增殖;养殖池塘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明显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泽相 《新农村》2007,(2):24-24
1.发病原因(1)水质恶化不及时换水,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微生物孽生,蓝绿藻浮游植物生长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2)饲喂不当投喂饵料营养不全,或不定时定量,饥饱不匀,或者饵料腐败变质,都可引发病症。(3)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皮肤受伤出血、脱鳞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合适的饵料和底质,提高三角帆蚌稚蚌成活率,在水温(24±1)℃下分两个阶段测试了不同饵料和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的生长影响,第一阶段测试了两种底质(黄泥、黄泥加钙粉)和两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对1~30 d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第二阶段测试了5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卵囊藻)对31~60 d稚蚌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投喂Nanno 36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3)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1)稚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钙粉为底质的组(A2)(P0.05),A1、A2、A3组均与投喂Shellfish diet 18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4)和池塘水养殖且不投喂的组(A5)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2组稚蚌生长最快,壳长显著高于A1、A3组(P0.05),A1、A2、A3组极显著高于A4、A5组(P0.01);第二阶段中,池塘水养殖组(B5)成活率显著高于卵囊藻组(B1)、小球藻组(B2)、Nanno 3600藻组(B4)(P0.05),极显著高于四尾栅藻组(B3)(P0.01),B5组与B4组稚蚌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B1、B2组(P0.05),极显著高于B3组(P0.01)。研究表明:稚蚌在1~30 d时添加藻类可提高稚蚌存活率,且以微拟球藻效果最好,底质中添加钙粉有利于稚蚌生长;稚蚌在31~60 d阶段,投喂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索乌鳢池塘养殖最佳容量,设置3个养殖密度(15 000尾/hm~2、30 000尾/hm~2和45 000尾/hm~2),采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2种饵料饲喂乌鳢,通过比较分析56 d养殖后的生物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品质指标、鱼类福利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提出池塘养殖乌鳢的最佳养殖容量。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水体中TN和TP显著增加(P0.05),COD_(Mn)有所下降,且配合饲料投喂组水质状况要优于冰鲜鱼投喂组;不同放养密度乌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投喂组(P0.05),各试验组乌鳢的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养殖密度和投喂不同饲料对乌鳢肌肉综合性营养无显著性作用(P0.05);不同试验组乌鳢肝脏的3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P和AKP呈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酶活下降的变化趋势;纯利润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冰鲜鱼组效益最高,且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利润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投入产出比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冰鲜鱼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乌鳢池塘最佳养殖容量为650 g/m~3(冰鲜鱼投喂)和545 g/m~3(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5.
在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网箱设置网箱由聚乙烯制成,网衣网目一般要求在2~3厘米,网底网目为1.5厘米,网箱的规格以12~24平方米为宜,箱深要求2米.   用楠竹或木条制作框架,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用圆柱体的泡沫作浮子,网箱底部用鹅卵石作沉子,让网箱随水位涨落而升降.网箱设置水域的水质要求活爽,溶氧较高.在鱼种放养前1周将网箱放入水中,使网箱壁粘附藻类,减少鱼体被擦伤.网箱之间的距离为2~3米.   2.鱼种放养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在春节前后开始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低,鱼体不易受伤,鱼种下箱前需用10克/米3孔雀石绿或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以杀灭寄生虫和病菌.网箱养殖黄颡鱼密度一般在100~150尾/米2.此外,可适当搭养一些团头鲂和细鳞斜颌鲴,以充分利用饵料,净化网箱水质.   3.饵料投喂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可以投喂小鱼、小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菜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9~10点和下午4~6点各投喂1次.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6%.   4.日常管理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以调整投饵量.定期(一般5~7天)清洗网箱和周围的附着物,保持水体的对流.检查网箱是否损坏,防止逃鱼.另外,注意水位的变化,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5.适时捕捞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从8月初开始分批起捕销售,商品鱼规格一般可达到200克/尾以上,养殖效益约为40~50元/米2.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鱼塘养殖投饲模式粗放,养殖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理论,设计一种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采用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传统投饲模式和精准投饲模式的决策性能进行评估,利用池塘试验,以鱼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投饲模式对鱼生长的影响。设计的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投喂决策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3个部分。首先通过水质监测系统获取投饲区养殖水体水质参数溶解氧饱和度(DO)和温度(T),结合投饲决策模型计算出目标所需投饲量,然后通过模块子程序控制驱动执行机构步进电机,带动齿轮齿条运动以调控供料斗开度,并采用测角法反馈饲料流量信息,调整目标投饲量,实现精准按需投饲作业。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投饲模式与传统投饲模式相比,NS值由-0.772提高至0.903,RMSE降低了19.671,鱼生长参数和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饵料系数同比降低9.23%,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研究表明,精准投饲模式系统决策控制性能良好,在不影响鱼类生长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饵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浪费,达到精准按需投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续第3期第32页)6.种养管理泥鳅的饵料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谷糠、瓜果、蔬菜和颗粒配合饵料等。饵料要青、粗、精结合,搭配投喂。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3%~5%。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每次投喂的饵料量,以1小时吃完为宜。超过1小时应减少投喂量。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不投喂。投喂地点选在鱼沟和鱼溜内,每天2次,上午和傍晚各1次。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不同种养密度和投喂频率对鱼菜共生系统中鲫鱼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建立温室基质栽培式鱼菜共生系统(鲫鱼+生菜),设置种植密度分别为28(A1)、42(A2)、56(A3)株·m-2;养殖密度分别为8(B1)、10(B2)、12(B3)kg·m-3;饲料投喂频率分别为1(C1)、2(C2)、3(C3)次·d-1,以明确鱼...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鳜鱼科学养殖技术,包括选取养殖池塘、水质控制、培育养殖饵料鱼、定选苗种、选取有利地势放养、饵料投喂、鱼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水产养殖病害预防工作的关键就是养水,深水养大鱼、好水养好鱼。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泼洒益生菌和藻类,补菌改底调水,保持水体水质稳定,定期开展物理清淤、化学解毒、生物调养,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同时选择投喂优质蛋白原、适口性强的全价配合饲料,促进鱼类生长,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室内立体养殖(蟹公寓)拟穴青蟹生长性能和摄食环境的影响,通过投喂不同饵料(缢蛏、鲜鱼肉、青蟹配合饲料和鳗鱼配合饲料),采用标准方法对青蟹摄食过程中的生长和环境水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方面,缢蛏组最高(1.15%·d-1),鳗鱼饲料组(0.56%·d-1)次之,同时除缢蛏组外,其他饵料组特定生长率与pH值、溶解氧、氨氮等显著相关。存活率方面,缢蛏组与水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鱼肉组仅与活性磷酸盐、亚硝氮显著相关,两种人工配合饲料组与活性磷酸盐、悬浮颗粒物、溶解氧、pH值、亚硝氮等指标显著相关。除水温度和盐度外,水质指标主要受饵料投喂的影响。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摄食过程中4种饵料组均处于污染状态,同时环境富营养化(NQI≥8.5),但缢蛏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研究表明,缢蛏是最优的蟹公寓养殖饵料,其饲喂的青蟹具有较高生长性能,且养殖水体环境更优。综合考虑养殖成本,配合饲料也适于蟹公寓养殖青蟹,但需进一步改善摄食环境水质。研究结果为设施化拟穴青蟹养殖的饵料选择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培养基对克氏原螯虾池塘浮游藻类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周鑫  秦伟  柏爱旭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8):1474-1480
【目的】筛选出适合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新型饵料培养基,为开展池塘施肥养殖虾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不同饵料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鸡粪培养基、鸡粪+猪粪混合培养基)施入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每种培养基设两个重复,试验期间以视野法计数浮游藻类,并测定pH、溶解氧(DO)、氨氮、亚硝酸盐、H2S等相关水质化学指标。【结果】与其他池塘相比,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蓝藻门和裸藻门种类数明显减少,硅藻门种类数极显著增加并成为优势种群(P〈0.01);浮游藻类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也均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浮游藻类生物量方面,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硅藻门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 mg/L和44.4%,约是其他两种培养基的两倍;而裸藻门和蓝藻门的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水质化学指标方面,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能稳定水体pH,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H2S含量。【结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可有效抑制有害蓝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并改善水质,在螯虾池塘养殖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质量不同的鱼摄食能力不同,准确估计鱼体质量有利于水产养殖中鱼类精准投喂,避免饲料浪费及水体污染。首先使用1元硬币作为参照物采集鲫鱼图像和体重数据,其次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鲫鱼和硬币的特征值,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以及Numpy库构建的神经网络实现多特征的鲫鱼质量估计。结果表明:使用BP和Elman神经网络估计鲫鱼质量时决定系数分别为0.925 6和0.906 4,均方误差分别为0.003 68和0.004 55。采用Numpy库构建的神经网络估计时决定系数值为0.823 7,均方误差值为0.008 1。因此,使用BPNN-面积-周长和Elman-面积-周长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估计鱼体质量,实现水产养殖中鱼类的精准投喂,以及在鱼类被捕捞后根据质量进行分级,推进渔业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放养鲢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是用8个容积3立方米的水泥池和10个网箱进行的。一组池塘加水库底泥,一组只加库水,池塘和网箱都用空池、空箱对照,分别放入不同密度的鲢鳙鱼(2:1),经2天放养。放养期间测定了许多水化学、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和浮游植物的初级产量以及鱼的生长。发现随着鱼密度的增加,试验池和网箱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增加,而个体小型化,易消化种类减少,浮游动物则随鱼的密度增加而减少,鱼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及鱼的生产量和浮游植物生产量之比随放鱼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作者认为放养鲢鳙鱼对浅水水体确有促使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在池塘养殖生产中的效果,向大宗淡水鱼类混养池泼洒噬菌蛭弧菌,观察养殖池养殖水体的水温、pH值、NH3-N、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及鱼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蛭弧菌制剂对养殖水体的主要水化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塘的NH3-N、亚硝酸盐值极显著低于对照塘(p0.01),而试验塘与对照塘的硫化氢、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鱼病预防方面,蛭弧菌制剂使用后,能有效预防草鱼的赤皮、烂鳃和肠炎病,草鱼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养殖池塘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对池塘养殖的水质评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carpio)为主养鱼,平均规格71.4g/尾,密度分别为6000、9000、12000尾/hm2的3组池塘的水质情况。[结果]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养殖过程中,6000尾/hm2组池塘属Ⅰ类水,9000和12000尾/hm2组池塘属Ⅴ类水。[结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池塘水质逐渐变差,但从综合评价结果也可看出9000和12000尾/hm2组池塘的水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静水高产精养食用鱼池塘中各种规格鲢鳙日增重率与水温、贮存量、浮游动物及易消化浮游植物生物量等多种因素的关系,经微机运算分析,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以下简称回归方程),确认贮存量和水温是影响日增重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并确定鲢、鳙的最适贮存量。为定量分析高产精养池塘中诸生态因素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作用和确定其作用程度(主次关系)建立了有效的现代分析方法,对研究提高池塘鱼产量及拟定科学放养和生产模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会民  张韦  梁传辉  樊振中  谢刚  高勇  缴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0-6112,6115
[目的]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养殖池塘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对池塘养殖的水质评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为主养鱼,平均规格71.4 g/尾,密度分别为6 000、9 000、12 000尾/hm2的3组池塘的水质情况。[结果]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养殖过程中,6 000尾/hm2组池塘属Ⅰ类水,9 000和12 000尾/hm2组池塘属Ⅴ类水。[结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池塘水质逐渐变差,但从综合评价结果也可看出9 000和12 000尾/hm2组池塘的水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省岳阳洞庭黄龙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的鱼池中,分别投喂桂牧1号草、美国矮象草、苎麻3种饲草,研究草鱼主养池塘中鱼类的生长及效益。15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桂牧1号草组的草鱼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苎麻组(P <0.05),其中苎麻组的草鱼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又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P <0.05);各试验组中,鲢鱼和青鱼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美国矮象草组中的鳙鱼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05);桂牧1号草组鲢鱼成活率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苎麻组(P <0.05),其中苎麻组又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P <0.05),各试验组中的草鱼、鳙鱼、青鱼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投喂桂牧1号池塘中的鱼类总产量及效益最高,分别为934.25 g/m2、26 967.75元/hm2。综合分析,投喂桂牧1号池塘中的鱼类生长良好,且养殖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