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糯质谷子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是加工小米黄酒、小米醋的最佳选材。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饮食文化,促进谷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特色功能性谷子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研究”项目,从全国各农科院所引进收集了 19 份糯谷种质资源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期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糯质谷子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济糯米 2 号每 667m2 籽粒产量为 372.69kg,在参试品种中最高,比对照品种豫谷 18 增产 27.53kg,增产率达 7.98% ;汾特 5 产量最低,为 206.68kg,比对照减产 138.48kg,减产率为 40.12%。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济糯米 2 号、济谷 18 和李渠黑谷表现较好,适宜在鲁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害、生育期适宜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实现谷子化学调控间苗,2020年辽宁省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5个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并开展了大区随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品种中,天粟1号、天粟7号、豫谷18产量居参试品种前3位,分别为380.4千克/亩、373.4千克/亩、369.5千克/亩,生育期适宜,适合在建平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挖掘适宜南疆地区复播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9-2020年以不同生态区的13个主推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产量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在78~109d,供试材料中6个品种生育期均≤88d(豫谷18,CK);有7个品种连续2年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产量稳定,相比CK显著增产。穗重、穗粒重、成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8个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依次为穗重>穗粒重>穗数>生育期>株数>穗粗>穗长>株高,说明抗除草剂复播谷子品种的筛选应首先关注穗部性状,其次是生育期与株高。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豫谷32、赤谷K1、冀杂金苗、豫谷31和冀谷41等5个较适宜在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抗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汝阳县陶营镇大北西村,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是具备灌溉条件的旱肥地,中等肥力,交通便利,土质为幼褐土土种,黏壤土质地,前茬为小麦,产量6 000kg/hm~2。1.2参试品种试验品种为省内外近年新审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共11个,其中张杂谷8号为对照品种。参试品种为豫谷16号、豫谷17号、豫谷19号、豫谷23号、豫谷24号、豫谷5415号、冀谷31号、晋谷51号、豫谷18号、衡谷10号。  相似文献   

5.
为了定量评价不同生态区新育成夏谷品种在鲁中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和生态适应性,于2017—2018年连续2个夏谷生长季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在系统分析田间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对16个参试谷子品种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属于“优良”等级的品种有‘豫谷32’、‘济白米1号’和‘济糯米2号’;属于“良好”等级的品种有‘豫谷18’、‘济谷22’、‘济谷19’、‘济谷20’和‘济谷21’;属于“一般”等级的品种有‘中谷2号’、‘济谷17’、‘保谷23’、‘沧谷9号’、‘豫谷31’和‘冀谷39’;属于“较差”等级的品种有‘中谷7号’和‘冀谷42’。说明,‘豫谷32’、‘济白米1号’和‘济糯米2号’在鲁中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对于推动当地谷子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朝谷 24 是由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联合选育的抗除草剂新品种,以豫谷 18 为母本、冀谷 32×Y7 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经 7 个世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于 2022 年 1 月 4 日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抗嘧草硫醚除草剂、熟期适中、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特点,适宜年≥ 10℃活动积温 2700℃以上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等地区春播以及河北秦皇岛夏播种植。对朝谷 24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逆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介绍,为谷子新品种朝谷 24 的推广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优质谷子新杂交种张杂谷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杂谷16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谷子不育系A 2为母本,以"复1×5号父"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谷子新组合。其中母本A 2为该院自育谷子不育系,恢复系"复1×5号父"是由复1(抗谷瘟材料)与5号父转育成抗除草剂(拿捕净)的新种质资源。张杂谷16号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23.75kg/667m2,较对照冀谷25增产6.27%,较对照张杂谷8号增产5.42%,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10.3kg/667m2,较对照冀谷25增产9.6%,较对照张杂谷8号增产10.8%,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5年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8.
谷子新品种陇谷1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抗拿扑净种质DSB98-6做父本、自育品系材料8519-3-2做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谷2011003),201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陇谷11号在甘肃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281.56kg/666.7m2,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9.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36kg/666.7m2,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10.03%;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早熟组)中两年平均产量332.80kg/666.7m2,较对照大同29增产1.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8.10kg/666.7m2,较对照大同29 增产5.25%。陇谷11号含粗蛋白160.9g/kg,粗脂肪46.4g/kg,赖氨酸3.56g/kg,粗淀粉740.3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6.56%,高抗谷子黑穗病;抗除草剂拿扑净;适宜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峰和甘肃省中部、河西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9.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kg/hm~2和7 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李志华  穆婷婷  李爱军 《种子》2021,(3):124-131
基于201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展示谷子部分登记品种的春谷早熟区和中晚熟区试验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展示点69个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进行比较与分析。参试品种与各自对照相比,产量变幅为4425~4942.5 kg,株高变幅为111.0~178.6 cm,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8.85%~15.47%,籽粒脂肪含量变幅为1.06%~5.69%,籽粒淀粉含量变幅为58.81%~86.8%,春谷早熟区生育期变幅为108~122 d,春谷中晚熟区生育期变幅为118~126 d。谷子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对谷子登记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旨在为谷子品种的合理评判以及谷子的引种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育食味上佳兼具功能性的优质商品性品种和株高适宜机械化收获品种是今后谷子育种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谷15系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9号为母本,本院创新材料安99-2231为父本杂交,通过异地加代动态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为国家一级优质米,2008~2009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适应度最高,单位面积产米量第一。平均产量5288.85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5.98%,在生产示范中,最高产量5869.5kg/hm2,2009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夏谷区春播或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汾杂 163 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杂交谷子新品种,母本为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晋汾系 21A6,父本为抗拿捕净除草剂恢复系K37-9。2016-2017年参加所内品种比较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比对照长农35号增产14.9%。2019年、2020 年连续 2 年参加山西省谷子新品种区域性试验,每 667m2 平均产量分别为 316.8kg、362.04kg,增幅 8.22%~23.70%。该品种高抗黑穗病,中抗谷瘟病,适宜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春播种植。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谷子(2022)140057。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辽西地区种植的优质谷子品种,对 18 个来源广泛的谷子品种进行 2 年的田间种植鉴定,通过测定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高产稳产、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结果表明,在 18 个品种中豫谷 35 和嫩选 18 号综合表现较好,推荐在辽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十堰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筛选出适宜十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引进郑青贮1号、豫青贮23和雅玉青贮8号3个青贮玉米品种,选取湖北省自育国审青贮玉米品种华玉11以及湖北省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7个籽粒玉米品种进行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雅玉青贮8号为对照,对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华玉11、华玉12、金与669持绿性好,抗逆性好,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适宜十堰地区作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谷子新品种豫谷35在全国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谷35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有明显差异,但豫谷35具有良好的年际间适应性和区域间适应性,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均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安全成熟,并且各区组较对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具有较好的产量适应性。豫谷35适宜在全国各主要谷子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谷子新品种豫谷35在全国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豫谷35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其农艺及产量性状虽然有明显差异,但豫谷35具有良好的年际间适应性和区域间适应性,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均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安全成熟,并且较各区组对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具有较好的产量适应性。豫谷35适宜在全国各主要谷子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兴安盟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以24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兰105和东富105产量较为突出,达673.45kg/667m2和670.63 kg/667m2,较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显著,生育期分别为136d、140d,适宜在兴安盟活动积温较高地区进行生产推广;高世代稳定品系795-1和兴粳5号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2.43%和9.27%,生育期均为133d,适宜在兴安盟地区大面积生产推广;建航1715在所有参试品种当中产量最低,但由于其生育期较短,籽粒商品价格较高,在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适合在兴安盟无霜期较短的地区进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瑾 《中国种业》2014,(3):88-88
豫安3号是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PA63为母本,自选系PA2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平均每667m2产量为566.8 kg,比对照增产6.36%;2012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4500株/667m2组),该品种平均每667m2产量为759.7 kg,比对照增产9.2%,居该参试品种第1位;经多点试验,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高抗茎腐病,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是一个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区推广种植优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豫农803是以高产、稳产、广适的周麦18为母本,以抗逆性强的新旱1号为父本,采用水旱一体、“两减一辅”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80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65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310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3 %。品质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干基)含量12.5 %、16.0 %,湿面筋含量26.8 %、32.4 %,稳定时间1.6 min、2.9 min。该品种抗倒伏性强,抗旱抗寒性好,籽粒饱满度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或早中茬无灌溉条件及年降水量在500-650 mm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赵秀琴  辛泽毓  汪大伟  刘万代 《种子》2020,(2):128-130,F0002
豫农516是以豫农416为母本、(周麦16/偃展4110)F 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8075 kg·hm^-2和7571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1.3%和12.3%,分别居参试品种第1位和第3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656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9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36),其特点是高产、早熟和稳产,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中晚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