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以番茄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夏银川地区日出日落时间,设计不同天气状况下揭放保温被时间,探究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和番茄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处理可显著增加阴天温室内光照时间,最高可以提高38.5%;对于平均气温,T处理较CK处理最高可提高1.1℃,最低气温最高可提高1.8℃;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下,T...  相似文献   

2.
选取3栋结构一样的内保温型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作为试验温室,在温室其他管理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设置MB-1(08:30揭被、15:00盖被)、MB-2(08:45揭被、14:45盖被)、MB-3(09:00揭被、14:30盖被)3种棉被不同揭盖方式处理,对比日光温室内环境差异,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指标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揭盖时间范围内,MB-1处理的效果总体显著优于MB-3处理,但与MB-2处理差异不显著,且MB-1处理温室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均优于MB-2、MB-3处理;在不同处理时期内,MB-1处理下番茄株高生长量、茎粗增长量、叶长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产量等总体优于MB-2、MB-3处理。总的来说,冬季日光温室在08:30揭被、15:00盖被的揭盖方式下温室内环境最优,番茄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补光时段株间补光对冬季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番茄品种粉太郎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CK(不补光)、T1(早晨揭帘前补光5.0 h)、T2(晚上盖帘后补光5.0 h)、T3(早晨揭帘前、晚上盖帘后各补光2.5 h)4个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品质、产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13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早晨揭帘前补光5.0 h的补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T1处理产量、果实硬度、单果干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高于CK。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T1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T2、T3处理,CK得分最低。综上所述,早晨揭帘前补光5.0 h番茄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以无限生长型番茄粉冠为试验材料,在花果期于日光温室内设置3 d(T1)、6 d(T2)、9 d(T3)、12 d(T4)和15 d(T5)5个遮阴时间处理,以日光温室内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在不同遮阴时间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时间的增加,番茄株高的生长速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T1、T2、T3、T4、T5相比CK分别减少5.2%、7.2%、12.3%、9.0%、10.3%。番茄茎粗和叶面积的生长速率随遮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与CK相比,茎粗和叶面积分别在遮阴15 d后降低22.34%和41.06%。遮阴时间高于9 d,会减小番茄叶面积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推迟最大相对生长速率的出现时间与盛末点,遮阴时间高于6 d会使叶面积的迅速生长时间增加。遮阴会影响番茄干鲜物质的地下部分分配比,遮阴6 d以上会降低番茄花果干鲜质量分配比,遮阴9 d以上会增加叶片干质量的分配比。遮阴6 d以上会显著降低番茄的比叶重;遮阴9 d以内,番茄比叶重可以在复光后恢复至正常状态,遮阴12 d以上则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5.
探究填埋不同配比鸡粪秸秆复合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_2释放的影响,为复合秸秆发酵物在冬季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番茄为供试材料,共设置9个处理,未填埋秸秆(CK),番茄秸秆∶鸡粪=5∶1(均为质量比)(S1)、6∶1(S2)、7∶1(S3)、8∶1(S4),玉米秸秆∶鸡粪=5∶1(T1)、6∶1(T2)、7∶1(T3)、8∶1(T4)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对番茄根区温度、CO_2释放及番茄的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相比,S2处理和T4处理的根区温度表现最好,比CK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提高1.93℃、1.63℃和2.78℃、1.53℃;S2处理的平均CO_2释放量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并较CK提高37.37%;S2处理能够促进番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番茄生物量。综上,以提高根区温度为目的时,填埋比例为番茄秸秆∶鸡粪=6∶1和玉米秸秆∶鸡粪=8∶1时效果最好;以产生CO_2和促进植株生长为目的时,填埋比例为番茄秸秆∶鸡粪=6∶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负压供水下土壤水分对樱桃萝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T1)、-9(T2)、-14 kPa(T3)三个负压供水压力处理和一个常规浇灌(CK)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樱桃萝卜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水分处理期间,CK、T1、T2、T3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平均为12.60%、12.63%、10.07%和8.47%,其中T1和T2为弱时间变异土壤水分,而T3和CK为中等时间变异土壤水分;全生育期累计灌水量和蒸散量均表现为CK>T1>T2>T3,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②成熟期时,T1、T2、T3三个处理的樱桃萝卜株高、最大叶长、根径、干物质量、根鲜重等指标整体上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土壤含水量基本相同的T1和CK处理,前者的最大叶长、根鲜重显著高于后者,但株高、根径、干物质量等无明显差异。③不同处理樱桃萝卜叶片的SPAD值整体上无明显差异,生长前期净光合速率在处理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生长后期T1和T2显著高于CK,T3显著低于CK。④采收后不同处理的根鲜重、干物质量均表现为T1>T2>CK>T3,其中T1、T2显著高于T3,T1的根鲜重较CK显著提高36.09%,T3的根鲜重较CK显著降低42.36%;不同处理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在0.95~1.05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B)均表现为T2>T1>T3>CK,T1、T2的WUEY和WUEB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42%、57.89%和52.67%、62.00%。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时间变异性共同影响了樱桃萝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平均含水量基本相同时弱时间变异的土壤水分条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樱桃萝卜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上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明确土壤水分与作物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负压供水下土壤水分对樱桃萝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T1)、-9(T2)、-14 kPa(T3)三个负压供水压力处理和一个常规浇灌(CK)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樱桃萝卜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水分处理期间,CK、T1、T2、T3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平均为12.60%、12.63%、10.07%和8.47%,其中T1和T2为弱时间变异土壤水分,而T3和CK为中等时间变异土壤水分;全生育期累计灌水量和蒸散量均表现为CK>T1>T2>T3,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②成熟期时,T1、T2、T3三个处理的樱桃萝卜株高、最大叶长、根径、干物质量、根鲜重等指标整体上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土壤含水量基本相同的T1和CK处理,前者的最大叶长、根鲜重显著高于后者,但株高、根径、干物质量等无明显差异。③不同处理樱桃萝卜叶片的SPAD值整体上无明显差异,生长前期净光合速率在处理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生长后期T1和T2显著高于CK,T3显著低于CK。④采收后不同处理的根鲜重、干物质量均表现为T1>T2>CK>T3,其中T1、T2显著高于T3,T1的根鲜重较CK显著提高36.09%,T3的根鲜重较CK显著降低42.36%;不同处理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在0.95~1.05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B)均表现为T2>T1>T3>CK,T1、T2的WUEY和WUEB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42%、57.89%和52.67%、62.00%。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时间变异性共同影响了樱桃萝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平均含水量基本相同时弱时间变异的土壤水分条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樱桃萝卜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上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明确土壤水分与作物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LED补光时长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影响,研究新疆地区越冬季节日光温室番茄最佳补光时长。【方法】以番茄品种天粉1号材料,以日光温室保温被揭盖时间为基准,比较不同补光时间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保温被盖后/揭前补光2 h/4 h、4 h/2 h、6 h/0 h、4 h/0 h有利于番茄株高和茎粗(4 h/2 h)生长;保温被盖后/揭前补光4 h/2 h、6 h/0 h处理叶片光合特性明显增强,番茄果实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番茄果实果实VC和番茄红素含量以盖后/揭前6 h/0 h和4 h/0 h为最佳。【结论】综合番茄生长、植株干鲜重、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因素,保温被盖后/揭前补光4~6 h为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适宜的补光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探讨不同灌溉量对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影响,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嵌基质土垄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丰收"杂交种为供试品种,采用营养液滴灌。灌溉模式分为常规时间间隔灌溉(以下称"常规灌溉",CK)和辐射累积量控制灌溉两种,其中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分为低灌溉量(T1)、中灌溉量(T2)和高灌溉量(T3),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溉量的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差异。【结果】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灌溉量分别减少了39.3%、30.3%和14.0%,而且灌溉量越大,基质水分含量越高,处理CKT3T2T1。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有利于番茄营养和生殖生长,显著提高了番茄生物量,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番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7.1%、75.3%和32.7%;其中,处理T2的番茄生物量达到102.9 g/株,也显著高于处理T1和T3。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晴天的灌溉量多于阴天,而且中午的灌溉量多于早晨和下午,与植株对水肥的需求相匹配;此外,该灌溉模式有效节约了水肥,避免了水肥的浪费,相比于处理CK,在晴天和阴天时,处理T3的废液排出率分别减少了62.5%和72.6%。该灌溉模式下的适宜灌溉量也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于处理CK,处理T2的产量增加了14.2%,达到61.3 t·hm-2,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4.1%,灌溉量过少则抑制了植株产量的提高。【结论】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能够促进番茄的生长,有效节约了水肥。其中处理T2灌溉量533.0 m3·hm-2,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的参考营养液灌溉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温室樱桃番茄的最佳增氧滴灌方法,以樱桃番茄品种福特斯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物理增氧滴灌(T1)、化学增氧滴灌(T2)和综合增氧滴灌(T3)3种方法对樱桃番茄根系生长、产量、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CK)相比,增氧滴灌可提升灌溉水溶氧量,促进温室樱桃番茄根系生长,光合作用效率、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显著提升(P0.05),以综合增氧滴灌(T3)效果最佳。与CK相比,T3处理平均溶氧量、根系总根长、总根干质量、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结果数、单株产量、667 m~2产量、水分利用率,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V_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增加29.88%、20.11%、16.71%、18.29%、26.67%、22.22%、20.23%、22.87%、11.24%、18.86%、8.72%、24.31%、12.6个、24.65%、21.78%、21.80%、8.68%、38.40%、37.63%、7.67%和12.41%;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9.23%,单果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保温被揭盖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温度的影响,基于温室内部不同位置光照的需求建立保温被精准揭盖位置模型,提出一种逐时揭盖保温被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瞬态模型分析不同的揭盖方式下大寒、春分节气温室内部空气温度变化。【结果】按照温室规格1∶1建立日光温室CFD模型,所建立模型决定系数在0.91~0.92。选取大寒、春分2个节气分析,在光照完全照射墙体时逐时揭盖分别比传统一次性揭盖温室内部温度提高0.03和2.49℃;在光照完全照射地面时,逐时揭盖分别传统一次性揭盖温度提高0.55和0.9℃;在光照完全照射作物层时,逐时揭盖分别传统一次性揭盖温度提高0.53和0.62℃。【结论】逐时揭盖对较为严寒的大寒日前后提高温度不明显,全体平均气温最大提高了0.56℃;在春分日逐时揭盖方式全天平均温度最大可提高2.49℃。寒冷季节下,揭盖方式对温度的影响不大,可增大保温被揭起角获取更多的光照,在春分节气可减小揭起角以增加温室内部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硝普钠对圣女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机制,以圣女果品种朱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对其碳氮代谢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总氮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硝普钠处理的淀粉、蔗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蒸馏水处理(CK);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K和0.25 mmol/L硝普钠处理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下降趋势,0.50、1.00 mmol/L硝普钠处理S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硝普钠处理增强了淀粉酶活性;各处理碳含量逐渐下降,碳氮比除CK呈先上升后下降外,其他硝普钠处理均呈下降趋势;此外,硝普钠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幼苗生物量、根长和苗高。可见,硝普钠处理可影响淀粉的转化和糖的积累,延缓总氮和萌动期前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加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以0.50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在主动采光与普通采光条件下,对其环境以及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在主动采光与普通采光的2种日光温室内,设计4、6、8 株/m2 3种不同的番茄种植密度处理,连续3 d(晴天的条件)测得日光温室环境与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相关数据。【结果】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环境温湿度、光照辐射方面优于非主动采光日光温室,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的光照辐射均值较普通采光日光温室在3 d内分别高出了4.39%、5.85%、5.67%;两栋日光温室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弱的现象,胞间CO2浓度则相反;就不同采光日光温室而言,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番茄的光合特性较普通采光日光温室高。【结论】日光温室主动采光在环境以及番茄光合特性方面均优越于普通采光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鲁中山区的3个大樱桃温室,进行从冬季扣棚开始至大樱桃升温期间温度等气象要素观测,同时结合温室管理人员对扣棚时间、升温时间的记录以及温室大樱桃的生长状况,研究温室大樱桃的扣棚时间和最合适的升温时间。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温室大樱桃扣棚时间在12月中下旬,当该时期外界温度下降至-19.1℃时,花芽冻坏率为30%,建议在该时期强冷空气来临之前扣棚;升温时间在次年1月上旬,升温时间要在满足需冷量的前提下,根据试验结果,7.2℃模型的最小需冷量为1 070 h,0~7.2℃模型的需冷量为484 h。  相似文献   

15.
跨度对日光温室气温和番茄生长的影响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跨度对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及番茄生长的影响。【方法】对陕西杨凌地区越冬种植番茄的8,10和12 m 3种跨度西北型日光温室的气温、光照、热流等参数进行监测,以日光温室夜间传热模型为基础,通过夜间气温的变化来分析跨度对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影响,同时监测了不同跨度日光温室中番茄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10 m跨度日光温室1月份平均气温分别较8和12 m跨度日光温室高1.9和2.6 ℃;种植番茄的平均株高分别高0.4和2.2 cm,平均茎粗分别高0.3和0.5 mm;夜间气温的模拟值与预测值吻合度均较高,其中8 m跨度日光温室夜间气温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40%,10和12 m跨度日光温室分别为2.43%和2.38%。【结论】供试3种跨度日光温室中,以10 m跨度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最好,较适宜在杨凌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与露地红玛瑙甜樱桃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樱桃品种红玛瑙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和露地条件下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红玛瑙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9.6,32.97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2 200,2 283.3μmol(/m2.s),说明温室红玛瑙对光强的适应范围变小了,但对弱光的光能利用率却增强了;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红玛瑙的CO2补偿点分别为51.88,60.61μmol/mol,饱和点分别为1 933,1 822μmol/mol;这说明温室与大田比较,红玛瑙光合利用CO2浓度的范围较大,较高浓度CO2有利于温室红玛瑙的光合作用;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红玛瑙樱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且温室红玛瑙日变化2次高峰值均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樱桃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盐害是樱桃番茄设施栽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给樱桃番茄抗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耐盐性差异显著的两个品种京丹5号和小圆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樱桃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株高和根长,叶面积的减小对盐胁迫更为敏感。153 mmol/L的NaCl胁迫15d时的主根长对樱桃番茄品种间耐盐性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北方寒冷地区早春温室滴灌条件下樱桃番茄生产中有机基质栽培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不同的栽培基质,栽培樱桃番茄,对比研究不同基质及普通园田土栽培对樱桃番茄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基质栽培对滴灌措施下的樱桃番茄植株的生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均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并促进了樱桃番茄产量的提高,从而说明基质栽培对滴灌措施下的樱桃番茄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草炭土∶炉渣=6∶4的基质栽培效果最佳。[结论]综合生产中的除草、防病、节水、节肥等因素,在樱桃番茄生产中采用基质栽培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区分有机和非有机种植模式生产的樱桃番茄。分别以有机和非有机种植模式樱桃番茄样品的绝对峰面积和相对峰面积值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以将有机和非有机种植模式的樱桃番茄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并且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指纹图谱可以提供樱桃番茄的酚酸组成信息。该研究可以为有机番茄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樱桃番茄无土栽培的最佳灌溉方式,为设施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的水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糖樱桃番茄为材料,椰糠为栽培基质,在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设置不同的灌水方式,测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干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光合速率等指标,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无土栽培樱桃番茄形态、品质、产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处理的樱桃番茄果形指数、果实品质、光合参数、产量最佳,其各指标要优于滴灌与潮汐式的灌溉方式。【结论】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最有利于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