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1991年,经过盆栽、小区及大面积示范试验指出,涕灭威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3~2.5kg,结合花生播种,施于种沟内5~10cm深处,对花生安全,田间平均防效为65.85(51.9~73.1)%,增产78.68(23.5~103.7)%,同时能够兼治种苗期发生的蛴螬,金龟甲,蚜虫及蓟马等多种地上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2.
1983—1991年用杀虫剂甲基异柳磷对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于花生播种时,按每公顷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有效成分4.5kg,兑土或水稀释后,施于播种沟内,防效为46.1%,增产75%,并有兼治种苗期蚜虫等多种害虫作用。适合于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较轻而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或田块施用。  相似文献   

3.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4.
花生施用钾肥增产试验/徐秀月(山东省烟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农业大学学报。一1994,25(3).一360~362在烟台市缺K棕壤土类上设8处施用K肥试验(每公顷施纯N97.5kg、P2O5165kg、K2O120kg)增产花生荚果990kg,增产...  相似文献   

5.
早熟大果花生新品种豫花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花1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河南及周边省份夏播花生飞速发展的形势,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大果花生新品种。在省区试、省生产试验及全国区试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4150kg/hm2和3000kg/hm2,均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在示范中,每公顷荚果产量突破7500kg。亚油酸含量38.88%,超过国家“九五”攻关指标37%近两个百分点。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合于一年两熟制(麦油两熟)种植。出米率73.83%,比目前同类型的推广种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硼钼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用广东省花生主产区的3 种代表性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探讨硼钼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硼砂0.1% ~0.2% 喷施和钼酸铵0.1% ~0.2% 喷施,钼酸铵1~2g/kg 拌种和B0.5~0.75m g/kg基施等施肥方式均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花生长长发育并增加产量,其增幅为4.24% ~44.57% 。硼基施明显优于喷施,钼拌种明显优于喷施,硼钼配合施用的效果较优,其最佳组合为硼酸按B0.5m g/kg 量基施,钼酸按2g/kg 拌种,并于花生苗期和花期分别用0.1% 硼砂和0.1% 钼酸铵喷施  相似文献   

7.
春花生科学灌排的增产效益广东省梅县水利电力局灌溉试验站广东农业科学,-1995,(1)-20~21以粤油187为试材自1988~1992年连续5年进行灌排试验,遇旱适时灌水比对照平均每公顷增产花生696kg,遇大雨及时排除渍水比对照每公顷增1249....  相似文献   

8.
卵孢白僵菌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邓春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蒋海林,胡继武…中国生物防治.1995,11(2).-56~59经蛴螬的田间防治试验,确定了防治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剂量,在花生中耕期每公顷用卵孢白僵菌150万亿孢子或75万亿孢子...  相似文献   

9.
宋协松  陈东文 《花生学报》1995,(1):24-25,27
1990-1991年试验指出,每公顷用3%米乐尔颗粒剂有效成分3600g,施药深度为5-10cm,防效为52.43(50-55.6)%,增产118.77(75.4-182)%,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0.
花生的施用磷肥增产效应分析王恒宇(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武继承,王秋杰河南农业科学。—1995,(8).—9~12在粗砂潮土上进行花生施磷试验,按磷肥有效成分P2O5计,每公顷分别施30、60、90、120、150、180kg,以不施磷肥为对照。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土壤钙素水平对花生施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个点次的田间试验表明,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增产效果关系密切。土壤钙素水平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在土壤水溶性钙39~162mg/kg范围内,每公斤CaO可增收花生果-0.75~28.2kg,其增产幅度为-3.5%~82.7%。同时,施钙对改善花生品质有一定作用,可明显增加饱果、减少秕果,提高出米率。  相似文献   

12.
高效花生增产剂(A型)对花生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效花生增产剂兼有调控营养和免疫促进等功能。每公顷产4500kg中高产田,在花生荚果膨大初期,每次用药3kg,兑水450kg,叶面喷施,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效率明显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产量提高,增产效果可稳定在17.6%以上,增收2028.75元/hm2。  相似文献   

13.
1996~1998在黄梅县孔垅镇杨树林、邢圩、公口、严闸、周碾等10个村进行试验、示范调查,粮棉连作夏粮平均单产3189.75kg·hm-2,皮棉平均单产1642.5kg·hm-2,棉田增套豆每公顷平均分别收绿豆937.5kg,黄豆900kg,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黄淮海地区接种根瘤菌和接菌时配施磷、钼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花生接种根瘤菌比不接菌对照每公顷增产268.5kg,提高70%;接菌时配施磷肥增产454.5kg,提高ll.8%;磷钼肥配施增产372kg,提高9.6%;接菌时施钼和接菌处理相比,增产效果不明显。结果还说明,接菌和接菌配施磷钼肥可增加根瘤数量、重量和干物重等。  相似文献   

15.
花生花期喷施稀土试验示范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花生花期喷施稀土试验示范在广西合浦县、邕宁县进行。稀土为广西柳州稀土动植宝公司提供的柳长牌25m l装豆粒饱稀土液,每公顷用30 瓶~45 瓶兑水750kg/hm 2,于花生花期喷施,表现比CK 叶色浓绿,植株矮化,有效分枝,饱果数、百果重均有明显增加,经专家组验收,增产花生荚果5025~8520kg/hm 2,平均增产6765kg/hm 2,增产149% ,投入产出比为1:25~1:31,因此花生花期喷施稀土是一项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操作方便的增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紫色土的肥力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富钾、缺氮、少磷。花生产量与N、P、K施用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施肥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程度达94%~96%。低产紫色土较佳经济施肥量为每hm2纯N90~105kg、P2O590~105kg、K2O75~78kg,中等紫色土较佳经济施肥量为每hm2纯N75~90kg、P2O5105~120kg、K2O85~90kg,考虑到花生根瘤菌的固N能力和紫色母岩的富钾易风化特性,上述施肥量可在投入产出之间保持土壤三要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1990-1993年在即墨市石门乡对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4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达20多公顷,平均单产花生英颗4495.5kg/hm^2,比夏直播不覆膜每分顷增产荚果1380kg,增产44%。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即: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4-D、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进行茎注射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4-D茎注射处理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茎注射2,4-D从10~200mg/kg均可得小麦胚,以100mg/kg为最高。当浓度为500mg/kg时,杂交穗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19.
浅析红壤花生低产原因与增产技术官国科,刘开寅(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我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0.93万公顷左右,前5年平均单产2040kg/hm2,实践证明,花生低产的主要原因是缺苗严重。据调查,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花生的缺苗率在15%...  相似文献   

20.
花生—世界利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世界利用近况闵 平,禹山林(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目前世界上有6个洲种植花生,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和非洲。据统计,80年代亚洲年均花生收获面积为1172.5万公顷,非洲为540.6万公顷,分别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64.0%和2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