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约占无土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基质栽培的方法比较多,国内目前以复合基质的槽式和袋式栽培为主,岩棉培在一些农业科技园区也有应用,但一直难以发展。由于无土栽培在技术和管理上比土壤栽培要求高,对设施环境的调控也更加严格,所以,有必要对基质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阐述,使从事无土栽培的生产技术人员在实践时能灵活应对和分析生产上出现的技术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无土栽培,就是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内,不用天然土壤,而利用栽培基质替代土壤,给予其适当的温、光、水、气,辅以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可缩短植物生长发育周期,克服土地连作障碍,充分利用水分和养分,此栽培模式生产的哈密瓜产量高、品质好、污染少。  相似文献   

3.
无土栽培因其能够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能为作物生长提供均衡的养分,因此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相比较,作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水培是使植物的根系直接生长在营养液中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与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相比较,免除了植株因为与土壤、基质接触给清洗带来的麻烦,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叶菜类蔬菜的水培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洁净无污染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同时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召开,也将对洁净叶菜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无土栽培金佛手是近年来新实验成功的一种栽培技术,使用天然基质(如碎秸秆、锯末、草炭、泥碳、砂等)或人工基质(如岩棉、珍珠岩等)代替土壤,甚至不使用任何基质,运用营养液直接浸、喷植物根部,又称之为营养液栽培。无土栽培金佛手完全可以脱离土壤,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有明显的优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绝大部分蔬菜和瓜类作物采用大棚保护地土壤栽培,多年连作加剧园艺作物积年性病害发生,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和一些元素相对过剩的营养元素不平衡,一些田块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时有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艺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无土栽培却具有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优质、安全卫生的农产品等优点.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无疑是发展蔬菜和瓜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无土栽培是近几年新兴的农业栽培技术,因不受土地限制、不受季节限制、生产产品品质好、产量高、节省养分、水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种植栽培,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观赏植物的栽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菊花无土栽培是其产业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无土栽培利用人工基质或营养液栽培植物,摆脱了传统土壤的限制,可在沙漠、盐碱地等非适耕地上种植,并可有效地克服设施栽培中连作障碍问题。本文从基质和营养液的选择、扦插繁殖及栽培  相似文献   

7.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营养液,让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无土栽培不受任何限制,任何地方只要有空气和水,都可采用这一技术栽培植物。花卉无土栽培是在土壤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土壤栽培花卉存在尘土污染、不卫生、搬运不便等问题,而无土栽培花卉具有安全卫生、无污染、质量高、生长容易控制、不受水土限制、到处可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前景广阔的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不用土壤而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人们对其了解不多。本文通过对无土栽培优越性和应用情况的分析,展示了无土栽培的国内外现状,预示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无土栽培技术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从而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进行植物栽培的方法,因其以人工创造的植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植物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矛盾,使植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而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一)我国无土栽培发展概况我国进行无土栽培试验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经广大科技人员不懈努力,到2000年,我国研究出一些投资少、适合我国国情的无土栽培系统。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浮板毛管栽培系统等。随着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日趋…  相似文献   

10.
夏秋季大棚甜瓜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夏秋季在大棚内应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栽培甜瓜每667m^2产量2115.6kg,产值4015元,分别比土壤栽培增加238%和235%。同时,基质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比较,能明显改善甜瓜品质,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