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黄、弱、死苗诱因。①土壤墒情差,气温快速下降:秋冬小麦田间干旱.加上小麦抗逆性能较差.容易导致小麦黄、弱、死苗。②前茬用药不当,贻害下茬小麦。前茬作物在使用除草剂除草时若选用了长效除草剂。一般就会引起下茬小麦苗黄、苗弱,直至死苗。  相似文献   

2.
代勇 《农技服务》2012,29(1):49
在蒙城县内不同区域进行取样调查,并对玉米秸秆焚烧灰堆底子和非玉米秸秆焚烧灰堆底子及漆园埋设天然气管道的田块,取相对应的耕层土壤,进行分析化验,土壤化验结果和小麦植株考苗分析及田间调查和对产生黄死苗田块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出小麦黄死苗存在的9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以黄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每种土壤上按照有机碳加入量一致的原则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有机物)、1.1%和2.7%秸秆处理、2%和5%猪粪处理,研究施用秸秆和猪粪对小麦Cd含量、土壤Cd形态、pH值、有机质组成的影响,为利用有机物调控小麦Cd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和猪粪均可显著降低小麦各部位Cd含量。施用秸秆和猪粪均可促进土壤Cd由活性较强的交换态向其他形态转化。土壤交换态Cd含量与小麦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秸秆对土壤pH值总体上无显著影响,猪粪可显著降低潮土pH值,增加黄棕壤pH值。施用秸秆和猪粪可使土壤胡敏酸(HA)与富里酸(FA)的比值HA/FA显著升高。土壤HA/FA与交换态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态Cd含量与pH值只有在猪粪施入黄棕壤的处理中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其他处理中均呈正相关。综上,施用秸秆和猪粪均可通过促进土壤Cd形态的转化抑制小麦对Cd的吸收,其机制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组成和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1死苗原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人员认为冬季小麦死苗有以下几个原因。内因。若采用抗寒、抗旱性差的小麦品种,遇冻害易出现死苗现象,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较弱,遇冻害时死苗严重。另外,一些晚播弱苗由于自身积累的糖分较少,遇寒害、旱害也容易出现死苗。外因。夏秋季降水少,土壤底墒不足,冬季少雨雪、多寒风,会加剧土壤干旱,导致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播种过晚、过深或过密,均易形成弱苗,不利于小麦安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和小麦籽粒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某耕层土壤总镉含量超标(亚耕层不超标)的农田上开展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耕作措施对土壤及小麦籽粒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耕作可以将亚耕层土壤与耕层土壤混合,降低耕层土壤总镉含量;小麦籽粒镉含量与耕层土壤总镉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深翻土壤+施用有机肥的耕作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耕层土壤总镉含量,并提高土壤pH值,缓解镉对小麦的毒害作用,最终降低小麦籽粒镉含量。因此,在成都地区耕层土壤镉含量高于亚耕层的农田,推荐使用深翻土壤+施用有机肥的耕作措施种植小麦,以保证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保北冬小麦冬季死苗现象年年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给农户收益造成了损失。1死苗原因1.1干旱是冬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保北冬春少雨雪、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1.2农艺措施没有跟上。一是我地冬小麦  相似文献   

7.
正保北冬小麦冬季死苗现象年年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给农户收益造成了损失。一、死苗原因1、干旱是冬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保北冬春少雨雪、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2、农艺措施没有跟上。一是我地冬小麦主要是机耕机播、抢墒播种。小麦播种时没有必要的播后镇压措施,造成土壤过宣、冬季失墒严重。二是个别农户因个人或客观原因不浇冻水。  相似文献   

8.
pH值是土壤重要属性之一,研究耕地pH值的分布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之间的关系,对土壤改良和合理高效施肥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利用统计分析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长株潭地区耕地土壤pH值分布情况,及不同pH值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耕地pH值以湘潭县最高,炎陵县最低;土壤类型中的pH均值依序为:紫色土潮土水稻土黄壤红壤黄棕壤;除有效磷外,各土壤养分在不同pH值组分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麦中后期出现的异常现象会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该文总结了河北省小麦中后期经常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对其症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草剂药害或使用不当是造成小麦苗黄的主要原因;旗叶干黄尖是强光照射、水分缺失或感染病害造成的,除草剂药害、晚霜冻害和土壤熟化程度低造成抽穗困难;死苗与病害、劣质肥害及盲目用药有关;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和病虫害易造成小穗败育;小麦白穗与病虫害及气候条件有关.针对小麦苗黄、旗叶干黄尖、抽穗困难、死苗、小穗败育、白穗等异常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河北省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小麦冬季黄苗、死苗的原因近几年,邓州市一些地块的小麦在越冬期间出现黄苗、死苗现象,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其形成原因,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干旱缺墒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底墒不足、口墒不好、抢时抢墒播种的地块。当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  相似文献   

11.
董红霞  刘志敏  胡小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93-12994,12996
[目的]培育优质、健壮的辣椒苗。[方法]以湘研19号辣椒为材料,研究了碳化谷壳培养土和撒施碳化谷壳对辣椒苗生长和苗期病害的影响。[结果]碳化谷壳培养土由于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使辣椒苗根数增加、根长增长,能提高辣椒苗定植成活率,缩短缓苗天数。使用碳化谷壳作培养土和撒施碳化谷壳做干燥剂,能显著降低猝倒病和灰霉病发病率,对降低总死苗率也有极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冷冬年份效果更加突出。[结论]碳化谷壳对培育优质、健壮的辣椒苗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小麦幼苗根系pH在酸、碱逆境中的变化及其对生长的影响,选用3个pH 水平(4.0、6.5 和9.0)的营养液对4个品种(系)小麦幼苗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处理1 d 的小麦根系pH 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在pH 6.5 的营养液中最大(平均5.82),比在pH 4.0 和9.0 的培养液中平均高0.18 个单位;处理10 d 时,百农3217和百麦06的根系pH值的变化趋势为pH 4.0处理<pH 9.0处理<pH 6.5处理,而扬麦01-88 和矮抗58 的变化趋势为pH 4.0处理<pH 6.5处理<pH 9.0处理;地上部干重增长量和根长增长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品种之间的变化趋势与根系pH值的变化趋势相似.推测在碱性条件下根系pH值越接近中性条件下的根系pH值的品种较耐碱性,相反则较耐酸性.  相似文献   

13.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乙草胺90%乳油30,60,90mL/667m2三个剂量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后苗前施用乙草胺在土壤潮湿或遇较强的降水时,施用量60mL/667m2对小麦的出苗及幼苗生长造成明显的药害。播种后10d的出苗率较空白对照降低了5%~25%。出苗后3周,受药害幼苗的生长量(高度)较空白对照降低11.62~13.08cm。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早稻育秧技术要求,考察了不同育秧工艺对早稻育秧期生长和插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质育秧(T1)秧苗密度和根系伤流量较大,个体干物质重、茎重与株高比值较小,30 d时秧苗叶绿素SPAD值较低;以营养土铺垫麻基膜育秧(T2)比不铺膜(CK)处理的30 d秧苗密度大,个体根系发达,根系伤流量大;不覆盖处理(T3)死苗率较高,漏插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不符合水稻田间机插秧质量要求,其余处理均符合要求。基质疏松易于秧苗扎根、供肥迅速,但较营养土保肥性差,育秧时应在后期视苗期补施氮肥;麻基膜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不覆盖不利于秧苗扎根固定,盘内成苗不均,田间机插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碱性砂质土壤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炭还田对砂质土壤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原因。本研究设置2个盆栽试验。试验1比较0%、0.6%、1.8%、3.6%和5.4%(质量分数)5个生物炭梯度对小麦出苗率、小麦萎蔫时含水量和有效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出苗率及有效水含量呈降低趋势,小麦萎蔫时含水量则与之相反。在此基础上,试验2进一步研究30%~50%(WL)、50%~70%(WF)、70%(WE)3个水分梯度下生物炭施用量与5个生物炭梯度的耦合效应试验,分析其对幼苗生长、土壤pH和EC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分梯度下施用过量生物炭(3.6%)抑制小麦幼苗生长,WF和WE水分条件下土壤pH和WL、WF和WE水分条件下土壤电导率均与小麦根系活力、植株含水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综合表明,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后会提高土壤pH和EC,从而抑制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双季早稻机插适宜的机插秧育秧基质与营养土比例。[方法]以常规早稻品种浙辐203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比例的育秧基质与营养土配比处理(即全部营养土、1/4育秧基质+3/4营养土、2/4育秧基质+2/4营养土、3/4育秧基质+1/4营养土和全部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叶蘖动态、成穗率和产量构成性状等的影响。[结果]2/4育秧基质+2/4营养土配比培育的秧苗成苗率较高,秧苗素质和栽秧质量较好,实测产量最高。同时,采用该配比育秧可以大幅节省用土,减小早稻育秧取土困难问题。[结论]2/4育秧基质+2/4营养土配比可成为庐江县双季早稻毯状机插秧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罗汉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方法]对影响罗汉松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激素品种、激素浓度等因子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根长、生根数、生根率最好的组合是黄土+NAA(200μg/ml)。[结论]基质为黄土、激素为NAA(萘已酸)、浓度为200μg/ml的处理组合(A2B3C1)生根率、生根数和最长根长均最好。  相似文献   

18.
王波  董彩英  荣宝  薛林宝  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78-5380
[目的]为推动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的标准化奠定基础。[方法]选用3种常用基质(中药渣、有机活性基质和营养土)和5种规格的穴盘进行黄瓜的穴盘育苗试验,研究不同基质处理对黄瓜出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处理和不同规格穴盘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播种5 d后,使用中药渣基质的黄瓜出苗率最高(95%),有机活性基质和营养土次之。在育苗前期和后期,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均较大,其中有机活性基质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而中药渣和营养土的效果较差,且差异不显著。穴盘规格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5种穴盘规格都适于黄瓜育苗,以50孔穴盘效果较好。[结论]在黄瓜工业化育苗中,宜选用50孔穴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科邦生态肥"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旱育秧上施用绿营高系列生态肥作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和利用,加速秧苗生长和提高秧苗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人工老化处理后,种胚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降低,但种子重量、α-粉酶活性、相对电导值、MDA含量、SOD活性及TTC还原量在经人工老化处理和未经老化处理种子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小麦种子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H_2O_2积累,对细胞造成毒害。种子经人工老化处理后,能萌发生长的幼苗在长势上劣于未处理种子的幼苗,较明显的表现为根系发育不好,根冠比下降,根系活力降低。但SOD、CAT活性在老化处理未与老化处理种子幼苗之间变化不大。SOD同功酶谱带数目不受人工老化处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