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具有较高传染性,发病率在10%-60%之间,死亡率可达30%-90%以上。该病易发难治,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使鸭只自身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感染大肠杆菌,造成鸭只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造成残次鸭过多,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了饲养成本,甚至失去饲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石狮市水禽保种中心是唯一承担着国家级水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品种鸭类资源保种、育种任务的单位,该中心建立的“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今年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将对我国濒危的、富有地方特色或遗传多样性的12个鸭品种进行活体保存,目前已备份保护了金定鸭、莆田黑鸭、连城自鸭、山麻鸭、绍兴鸭、巢湖鸭、攸县麻鸭、莆田黑鸭白羽系等多个品种,前3种是福建省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其中金定鸭、莆田黑鸭、绍兴鸭已采用科学的“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方法进行保种。  相似文献   

4.
鸭常见传染病及防治■连传周于新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450045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兴起,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四大传染病在许多鸭场时有发生,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特征、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一鸭瘟1...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鸭瘫风又称鸭软腿病,各年龄段鸭均可发生,一般以秋、冬季节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发生比较普遍。患病鸭轻者产蛋量较少,发育迟缓,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并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笔者根据潢川县某养殖场发生的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谈这两种疾病的鉴定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鸭瘟,称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染性最高,北京鸭次之。病鸭和病愈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鸭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等均带有病毒,故洪水泛滥时,易引起鸭瘟的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养鸭户对鸭瘟的防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不知如何去防治,为了减少鸭瘟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做好以下工作:1转变观念 很多养殖户对鸭瘟的预防掉以轻心,认为鸭瘟的发病率不高,持无所谓的态度,免疫时以“走过道”…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近几年发病普遍,广泛流传。若与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会增加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将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肉鸭场中疫病流行情况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养鸭大国,无论存栏量还是饲养品种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去年我国存栏量达6.61亿只,约占世界存栏量的70%。我国饲养的鸭品种繁多,如北京的北京鸭、浙江的绍兴鸭、福建的金定鸭、江苏的高邮鸭等,其中北京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肉鸭品种,英国的樱桃谷鸭、法国的奥白星鸭、美国的枫叶鸭、丹麦的丽佳鸭、澳大利亚的狄高鸭等均是在北京鸭基础上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根据当前我省养鸭业发展的情况,对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疫里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鸭副黏病毒病和鸭流感等危害性较大的疫病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出采取强化防疫观念,制订严格合理的防疫制度,阻断传播疾病的渠道(创建生物安全系统),做好雏鸭的运输和饲养管理,满足鸭正常的营养需要,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避免或减轻应激,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建立科学免疫程序以及搞好带鸭消毒等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制定了适合我省养鸭业发展的种鸭蛋鸭免疫程序和内鸭免疫程序。减少鸭疫病的发生,保证养鸭业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鸭的支原体病通常所见的有鸭支原体引起的鸭传染性窦炎和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鸭关节炎。鸭支原体病又称鸭传染性窦炎,其病症发展缓慢且病程较长,主要侵害呼吸道,以张口呼吸、咳嗽、流鼻液为特征,本病可垂直传播。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不断扩大,鸭支原体病的临床病例也不断增多,下面将笔者对此病例的诊治体会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1病因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养殖技术》2004,(22):35-36
(一)数量及分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2年世界鸭存栏量9.48亿只,亚洲存栏量达8.44亿只,占世界鸭总存栏量的89%,其次是欧洲鸭存栏量0.63亿只,占世界鸭总存栏量的6.6%。在亚洲,鸭的饲养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泰国、印尼和印度等国饲养量以中国最多,存栏量达6.61亿只,占世界鸭总存栏量的69.7%,占亚洲78.3%,可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鸭生产国。我国鸭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东、东南沿海各省及华北等省市。除此之外,台湾也是鸭的主产地。据统计,2002年四川、广东、湖南、江苏、广西江西、福建、山东、安徽、浙…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发生炎症。本病常给鸭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症,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两者混合感染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6.
鸭冠状病毒肠炎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感染鸭冠状病毒的鸭在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能抵抗强毒再次感染,对鸭场调查表明:得病后痊愈的鸭很少有再次发病的。用鸭胚上传代培养的第5代病毒,经灭活加佐剂制成灭活苗对鸭进行免疫试验,大部分鸭有一定的免疫效果;对我们已传代至75代的鸭胚传代毒,经口服、肌注两种途径免疫鸭,有较好的免疫效果;用康复鸭的血清对20日龄的鸭实施被动免疫,未能保护鸭抵抗强毒的攻击;康复鸭产蛋孵出的雏鸭缺乏抵抗强毒攻击的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17.
鸭瘟防治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1病因鸭瘟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鸡、绵鸭最易感染发病。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  相似文献   

18.
夏季气候炎热,在一些鸭养殖场、养殖户中,经常发生鸭只中暑和热应激导致昏厥的现象。原因多为气温过高,鸭子没有汗腺,丰厚羽毛覆盖鸭体,散热受到限制;在防暑降温条件差的情况下,造成鸭只体温居高不下;高温、高湿的饲养环境不利于鸭粪分解,造成鸭舍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严重危害鸭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在夏季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即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严重危害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根据病鸭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采取中西医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1选养健康优质种鸭群 购买鸭苗要注意选择生产管理水平高、卫生防疫制度严格、鸭的品种好、种鸭健康无病的鸭场,不要从发生过病毒性肝炎、鸭瘟等传染病的鸭场购买鸭苗,这种鸭场孵出的雏鸭往往会感染这些疾病。购进鸭苗时,要选择精神饱满、羽毛金黄色、脐部愈合好的健康个体,不能要弱残鸭苗。雏鸭在出壳后羽毛干后即可选购挑选,健壮雏鸭大小基本一致,体重55—60克,无大肚脐、歪头、拐脚等不良外形,毛色以蜡黄色为佳,太深(黄中带深红)或太淡(浅黄)均是孵化温度偏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