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昌海 《当代农业》2009,(12):42-42
2.猪 猪的潜伏期为2~3天.个别情况下快者为1天发病.慢者为14天表现症状.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一般最初可见的症状为跛行。病初发热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蹄冠、蹄叉等部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  相似文献   

2.
黄胜义 《农技服务》2014,(2):113-113
<正>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种猪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泡为主要特征,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偶有发生水泡。其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不感染牛、羊等偶蹄家畜。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蹄部皮肤和口粘膜发生水泡。本病病状虽与口蹄疫相似,但并不感染牛、羊等家畜。一、临床症状三天前就已经发病,有的体温升高达41~42℃,前两天发病的已经降至正常。发热的时候于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等部位出现一个或数个黄豆大的水泡;病猪表现跛行,蹄部敏感,弓背和行动困难,有一定的食欲。猪只患病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水泡  相似文献   

3.
<正>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病猪发热,口腔、舌部、四肢、乳房及皮肤出现明显的水泡。初生哺乳仔猪感染此病,除表现水泡、蹄壳脱落症状外,还表现为心肌炎,高达60%~70%的死亡率。一般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牛、羊、猪兼可感染;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60%。猪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猪水疱性口炎以及猪水疱疹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根据这几种病症的微小差别,来认真鉴别。确保诊断无误,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5,(8):162-163
猪水泡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蹄部和口鼻等出现水泡或溃烂。猪水泡病的流行对畜牧生产和国际经济贸易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介绍了猪水泡病诊断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猪水疱性疹是由猪水疱性疹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仅发生于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典型特征是猪的口鼻和蹄部发生水泡。该病死亡率较低,但其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和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很难区分,加大了该病的临床诊断难度。针对该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VS)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引起马、牛和猪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乳房和蹄冠部皮肤出现水泡和溃疡。VSV感染牛和猪时。在临床症状上极易与口蹄疫(FMD)、猪水泡病(SVD)、猪水泡疹(VES)混淆。且能够感染人。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因此.对VSV致病机理和预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意义。从水泡性口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等对水泡性口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猪水泡病是由猪肠道病毒RNA病毒科、肠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简称为水泡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为特征。又称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集中于水泡皮和水泡液,传染力极强,在商品猪大量集中时,仅一、二头病猪即足以感染全群。  相似文献   

8.
疑似猪水泡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疑似猪水泡病,提出猪水泡病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在工作期间所遇到的3起猪口、鼻、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性症状的疾病,通过对病猪采集水泡皮病料,进行了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并对病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水泡病。根据诊断结果,严格按照口蹄疫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置,迅速扑灭。从感染宿主范围、耐酸性、乳鼠人工发病3个方面,对口蹄疫和水泡病进行了鉴别。[结论]对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张煜  苏建青  褚秀玲  成军  高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95-7497
水泡性口炎(VS)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马、牛和猪等动物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冠状带皮肤出现水泡和溃疡。水泡性口炎不但能感染动物,而且能够感染人,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因此,对VSV致病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意义。从病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水泡性口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 100%,犊牛死亡率较高.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本病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一、症状:牛的潜伏期2~7天,可见体温升高至40~41℃,流涎,很快就在唇内、齿龈、舌面、颊部黏膜、蹄趾问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以及乳房皮肤上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红色烂斑,之后糜烂逐渐愈合.也可能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斑痕.病畜大量流涎,少食或拒食;蹄部疼痛造成跛行甚至蹄壳脱落.本病在成年牛一般死亡率为1%~3%,犊牛如发生心肌炎和出血性肠炎,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为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为特征。死亡率虽不高,但可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只有猪感染,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病猪、潜伏期和痊愈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猪的粪、尿、唾液、奶水、水泡皮和屠宰后的内脏、下水等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病毒通过健康猪的消化道感染发病,也经过皮肤、粘膜的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强制免疫中产生副反应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蹄疫俗称“口疮”,中国又称“五号病”。该病主要危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其传播迅速,发病率极高,并能形成大范围流行。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的首位,中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中的第一位。特征为:口部黏膜、鼻镜及蹄部皮肤、哺乳母畜的乳房及乳头部皮肤发生水泡,进而发生溃疡。  相似文献   

13.
力黄 《吉林农业》2002,(9):36-36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等。奶牛感染口蹄疫,不但奶少、干涸,而巨奶中还会带有疫毒。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最初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无精打采,接着在鼻镜、口腔、舌面、蹄部和乳房等部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病是生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产生的口腔及蹄部发生水泡性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性强、发病速度快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猪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猪水泡病是由猪肠道病毒RNA病毒科、肠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简称为水泡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为特征.又称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集中于水泡皮和水泡液,传染力极强,在商品猪大量集中时,仅一、二头病猪即足以感染全群.欧、亚一些国家曾发生此病,但已控制或清除.欧洲报道本病偶也感染人.死亡率虽不高,但可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张小华 《农技服务》2014,(5):145-145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生猪的养殖比例逐渐加大,猪口蹄、猪水泡病也时有发生。然而这两类病在临床症状上极为相似,在诊断上难以区别,往往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就猪口蹄疫、水泡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探索,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规模奶牛场蹄部常见病发病率占牛群的5-15%,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一头蹄变形奶牛日产量可减少0.5-1千克,一头蹄部疾病的奶牛日产奶量可减少1.5-2.5千克。如肥乡县乳旺奶牛养殖场对牛群蹄部修理时,发现蹄部疾病发生率达到10~20%,故此病必须引起奶牛场的高度重视,现将常见的几种奶牛蹄部疾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英国继疯牛病之后,今年又大规模爆发口蹄疫,给英国畜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  相似文献   

19.
牛的口蹄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侵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以口腔粘膜、鼻镜、舌部、蹄部及乳房皮肤等出现水泡、溃疡为主要症状。1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冬季和春季易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20.
<正>初冬季节,天气逐渐寒冷,空气干燥,猪很容易发生裂蹄病。猪口蹄疫也以秋冬季节多发,严重的病例也出现病肢不愿走动、卧地不起等与裂蹄病相似的症状。但不同的是,口蹄疫以蹄部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而裂蹄病以蹄裂为主。一、裂蹄病主要症状发病主要集中在10月到12月和次年1月,以12月最为严重。发病猪只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