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春波  申由 《齐鲁渔业》2008,25(8):16-17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A.Miline-Edwards)属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蟳属,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蟳和石蟹等,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属沿岸定居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岛礁区及浅海水域。近年来,由于资源量下降,日本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日本蟳池塘暂养育肥增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蟳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蟳或石蟹等,属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蟳属,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属沿岸定居性种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m~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我国沿海的岛礁区及浅海水域都有分布。近年来,人们对日本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  相似文献   

3.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A.Miline-Edwards)属梭子蟹科、(蟳)属,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蟳)和石蟹等,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15 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属沿岸定居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岛礁区及浅海水域,近年来,由于资源量下降,人们对日本(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受到人们的亲睐.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蟳血淋巴细胞有形成分进行显微观察分析,根据细胞大小、有无颗粒及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日本蟳血淋巴细胞可区分为3种,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及饥饿状态下,日本蟳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密度及3种类型细胞所占比例等指标的数据变化,并与其他甲壳动物的血细胞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的免疫水平,实验对大连黑石礁、莱州湾、海州湾和象山4个地理群体日本蟳的肝胰腺、肌肉、血清和鳃组织中的抗氧化以及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在不同群体间的酶活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各种酶在日本蟳各组织中均存在,但是不同群体间不同酶活性有所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的血清ACP、AKP、LSZ酶活均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与其它两个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而在肌肉和鳃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SOD、GSH-px和CAT酶活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其活性以大连群体最高,莱州湾群体次之,海州湾群体最低.通过对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间免疫相关酶活的差异比较,发现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免疫水平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日本蟳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日本蟳(Charybdis iaponiea)俗称靠山红、石蟳仔和石杂蟹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海区。日本好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并具有清热、滋补、消肿等功效,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型海产蟹类。由于近年来的酷采滥捕,其天然资源量日趋衰竭,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大力开展日本蟳的人工增养殖。日本蟳的繁殖期在对虾和河蟹之后,可以利用对虾、河蟹育苗室的空闲时间进行日本好的人工育苗,使现有的设施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蟳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温度和体重对日本蟳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个体重量的增加,日本蟳单位体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减小,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均符合Y=aWb模式。随温度增加,日本蟳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增加。根据O/N和呼吸商(Q)可知,日本蟳能量代谢的底物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比例为56∶31∶13。  相似文献   

8.
日本蟳幼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蟳Charybdis(charybdis)Japonica(A.Milne-Edwards)是我国大型海产食用蟹类之一。它遍布我国、日本、朝鲜和马来西亚沿岸,红海等亦有分布。关于日本蟳幼体发育的研究,Aikawa(1937)曾观察了第1期溞状幼体,Kurata和Nishina(1975)观察到第4期溞状幼体;八塚刚(1952、1957、1962)和寺田正之(1979)也曾对日本蟳的溞状幼体进行过描述,而我国沿海日本蟳发育,迄今未见研究报告。笔者自1984年7月,开始了日本蟳的室内人工繁殖和幼体培育,并培养出第1期幼蟹,85年又对各期幼体的发育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本蟳入笼行为及其地笼网逃逸口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蟳山东沿海捕获的体质健壮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在实验室水槽内暂养1周后开展相关实验。观察蟳光照、诱饵条件对日本入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蟳日本畏光,在明亮条件下大多数分布于养殖水槽的四角,在黑暗条件下趋向随机分布,蟳遮黑处理和放置诱饵均能增加日本的入笼比例;在地笼网底部设置尺寸(长×高)分别为4 cm×3 cm、4.5 cm×3 cm、5 cm×3 cm、5.5 cm×3 cm的长方形逃逸口时,蟳日本50%选择甲长(L50)分别为3.75cm、4.24 cm、4.54 cm、5.08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0.65 cm、0.45 cm、0.62 cm、0.82 cm;L50与逃逸口长度呈线性相关关系,约为逃逸口长度的92.3%。根据实验结果,蟳结合日本最小性成熟甲长和市场最小可接受规格,综合分析认为,地笼网逃逸口最适尺寸(长×高)为4.3 cm×3 cm。本研究旨在为有效保护日本蟳幼蟹资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日本蟳系大型海产食用蟹类之一。这种蟹生活在水深20米等深线内.属沿海种类,移动范围小,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是人们较为喜爱的海水蟹类品种。笔者在江苏赣榆利用对虾、河蟹育苗室的空闲时间,进行了日本蟳的人工育苗技术试验,现将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漂白粉对日本蟳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6mg/L,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该质量浓度下漂白粉蓄积对日本蟳4种组织细胞(肌肉、鳃、肝胰脏和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漂白粉主要损伤日本蟳的鳃和肝胰脏,其次是心脏,肌肉基本无损害。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细胞器溶解,角质层变薄,线粒体、内质网的肿胀、解体;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解体、内质网扩张、细胞核空泡化、核膜水肿、脂肪滴增加;心脏细胞的毒理变化为线粒体内嵴肿胀、瓦解,肌原纤维不规则,内质网溶解。安全质量浓度的漂白粉经16d蓄积后,虽没有导致日本蟳死亡,但已对其体内的鳃、肝胰脏、心脏等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蟳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蟳[charybdis(charybdis)japonica]系大型海产食用蟹类之一。我国沿海均产,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红海等地也有分布。这种蟹生活在水深20m等深线内,属沿海种类,移动范围小,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是人们较为喜爱的海水蟹类品种。笔者在江苏赣榆利用对虾、河蟹育苗室的空闲时间,进行了日本蟳的人工育苗技术试验,现将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盐度对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锈斑蟳为一种海产大型经济蟹类,可以作为海水养殖和人工增殖放流的对象,研究温度和盐度对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影响,并建立相关模型,所得结果可为锈斑蟳人工培育、创造其胚胎发育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提供理论依据,预测锈斑蟳抱卵孵育时间。本文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期间,取分布在东海的锈斑蟳抱卵亲蟹,在实验室水族箱(80×45×55cm)内饲养,然后在温度14℃~36℃、盐度15~35之间设置梯度,进行温度和盐度对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这两个环境因子都对锈斑蟳的卵孵育时间有显著影响。锈斑蟳卵孵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1-29℃,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胚胎发育速度越快,孵育时间越短,最适培育温度为27-29℃,其生物学零度为15.68℃;适宜盐度范围内20-35,在此范围内,盐度越高,胚胎发育速度越快,孵育时间越短。最适培育温度为25-35,盐度与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关系拟合曲线方程为: D=0.53+200.24-0.14S+0.24S (R2=0.99,P<0.01)。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对江苏南通近海的57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眼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其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日本蟳的眼柄结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构成,能够用于研究的生长纹主要存在于钙化层内。通过分析日本蟳生物学数据及生长纹读数并结合AIC法后发现,在7种常用生长函数中日本蟳甲长和甲宽间呈线性函数关系,甲长、甲宽与体质量间呈幂函数关系,但其生长纹与甲长、甲宽和体质量的关系则适用逻辑斯蒂函数关系来表示。  相似文献   

15.
李凡  丛旭日  张孝民 《水产学报》2021,45(8):1384-1394
根据2010—2019年夏季莱州湾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4种大型甲壳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口虾蛄)的优势度、种间联结、空间生态位特征,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4种大型甲壳类的营养级、营养生态位与摄食来源。结果显示,口虾蛄、日本蟳是目前莱州湾夏季甲壳类最主要的优势种,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为群落的重要种;4种大型甲壳类的种间联结性不强,显著正联结主要出现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之间;日本蟳空间生态位宽度最高(2.45),口虾蛄(2.13)次之,中国明对虾(1.92)和三疣梭子蟹(1.93)较低;生态位重叠较高主要发生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3种之间;4种大型甲壳类营养级相近(3.02~3.28),中国明对虾生态位总面积最大,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的生态位总面积相近,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营养生态位重叠较高;摄食来源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摄食双壳类比例更高,其他3种摄食来源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莱州湾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优势度低于口虾蛄和日本蟳,表明增殖放流虽然扩大了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种群规模,但尚未较大程度改变甲壳类群落结构。综合4种甲壳类的群落地位、种间联结性、空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营养级与营养生态位以及摄食来源的研究结果,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竞争相对较小,而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竞争较大。为最大程度发挥增殖效益,建议在确定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时,应着重考虑相近生态位物种对放流物种的竞争和限制。  相似文献   

16.
日本蟳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在连云港俗称石杂鳖、石岬蟹、赤甲红、靠山红,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具有较高食用和商用价值的温、热带海洋蟹类,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海洋蟹类之一,盛产于黄渤海水域。其适温范围5~30℃,最适20~27℃:适盐范围10~35,最适15~27,适宜pH值范围为5~10,最适8~9。  相似文献   

17.
日本蟳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俗称靠山红、石蟳仔和石杂蟹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海区。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运输成活率高,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海产蟹类,  相似文献   

18.
感染溶藻弧菌对日本蟳肝胰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探讨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采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健康日本蟳,分析了感染前后日本蟳肝胰腺 PO、SOD和LSZ活性变化及注射免疫多糖后的免疫保护率,并研究了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后,肝胰腺中PO、SOD和 LSZ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感染6~12 h,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免疫感染组因感染弧菌前注射了免疫多糖,日本蟳肝胰腺中PO、SOD和LSZ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的酶活性,感染7 d后的免疫保护率高达72.73%,表明免疫多糖可提高酶的活性,使机体的抗病菌能力增强。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日本蟳肝胰腺细胞结构形态正常,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免疫组内质网、糖原颗粒和线粒体丰富,微绒毛排列致密;感染组肝胰腺组织受到明显的损伤,细胞和部分微绒毛脱落、受损;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形、水肿或仅剩一空泡;核高度异染色质化,核膜破裂。与感染组相比,免疫后感染组具有形态结构较正常的细胞核、整齐致密的微绒毛和丰富的溶酶体,但依然可见水肿的内质网和狭长畸变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19.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三唑磷对日本蟳的安全浓度为0·27mg·L-1,然后研究三唑磷蓄积对日本蟳体内5种组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SOD和CAT组成,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没有发现POD的存在。(2)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按SOD活性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心脏>鳃和肌肉>性腺和肝胰脏,CAT活性大小顺序为:性腺>肝胰脏>心脏>鳃>肌肉。(3)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在三唑磷作用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低水平的胁迫能对酶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度的胁迫会抑制酶的活性。(4)不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鳃、肝胰脏和性腺的敏感性大于心脏和肌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007年,我们在山东省日照市海源养殖育苗场,利用一个养殖三疣梭子蟹收获后闲置的池塘,进行日本蟳(图见彩中插2)暂养育肥增值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