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库县云水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祥  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62-13863,13867
论述了法库县水资源现状、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法律依据、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气象条件、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鲁家永 《现代农业科技》2010,(3):316-316,318
阜阳市降水年际、月际分布不均,部分年份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充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介绍了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原理,指出阜阳市空中云水资源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统计邯郸地区16个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的逐月自然降水资料和逐日地面水汽压资料来分析邯郸地区自然降水、空中有效水资源分布特征及空中水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从年分布特征来看,空中有效水资源呈现2000年前为上涨、2000年后开始减少的特征;邯郸地区空中有效水资源分布特征与自然降水量分布特征一致,西部山区多,东部平原南部次之,东部平原东北部最少;邯郸地区年平均空中有效水资源为2 075.2 mm,增雨潜力平均为1 581.1 mm,自然降水平均效率仅为23.8%,增雨(雪)潜力巨大;空中水资源开发潜力呈现为西部大于东部,在6—9月可开发潜力值约占全年的72%。  相似文献   

4.
陈达炎 《农技服务》2009,26(1):160-161
对高要市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开发和利用天上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2013年辽宁省人工增雨开发潜力。[方法]采用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评估方法。[结果]2013年度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总量为12.3亿t,人工增雨云水资源量为16.3亿t。[结论]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潜力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可开发潜力较大的时段主要是春季和秋季,加大这两个季节的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力度可以收到明显成效。加大辽宁省作业能力建设可以弥补作业能力的不足对云水资源开发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2013年辽宁省人工增雨开发潜力。[方法]采用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评估方法。[结果]2013年度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总量为12.3亿 t,人工增雨云水资源量为16.3亿 t。[结论]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潜力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可开发潜力较大的时段主要是春季和秋季,加大这两个季节的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力度可以收到明显成效。加大辽宁省作业能力建设可以弥补作业能力的不足对云水资源开发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巳成为制约我省白城松原地区粮食生产的第一大自然灾害.增加水资源总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提高我省实现商品粮增产百亿斤的前提条件。据最新探测研究表明.吉林省积层混合云.云中含水量高达3.28克/立方米.这说明我省过境云水资源具有极大开发潜力。自然降水只是空中水资源的10%左右,其余90%左右的空中水资源白白流过.如再科学开发1—3%的空中水资源可增加地面降水10-30%.中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约为400毫米.增加10%.就可增加降水4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利用景宁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996—2013年观测资料,分析浙南山区景宁县降水资源的特征及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评估。  相似文献   

9.
马文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4):190-194
利用咸阳市1971-2010年气象资料和1977-2010年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了咸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下水变化特征,指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紧缺、地下水严重超采、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依法治水;加大力气兴建水源工程,进行雨水集流,提高天然降水的拦蓄能力,增加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大水资源调控力度,防止过度开采,防止水体污染;加大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陕西省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提出 了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污水资源化、实施空中增雨工程、科学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率、年降水量和干旱现状进行分析,表明华北地区水资源非常短缺;再对华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进行分析,根据CWR-PEP法,评估得出华北地区进行人工增雨的作业开发潜力;最后,收集并整理了华北地区2004~2013年5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得出经济效益与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并通过估算得出华北地区人工增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羊河流域及绿洲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动态分布差异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就其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对策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并试图有所创新和发展。研究显示,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人口合理调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性缺水的下游绿洲区其生态系统的维系须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和研究开发空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年平均降水量390~ 660 mm,历年有效降水不均,分布差异较大,区域性显著,一般东部多、西部少,西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以上气候特点决定了黑龙江省有必要从空中云水资源中开发获取较多的降水,弥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缺水现状.鉴于以上原因,需对云水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在此依据CWR-PEP方法对2013年黑龙江省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认为2013年黑龙江省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共约为1.295亿t,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率、年降水量和干旱现状进行分析,表明华北地区水资源非常短缺;再对华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进行分析,根据CWR-PEP法,评估得出华北地区进行人工增雨的作业开发潜力;最后,收集并整理了华北地区20042013年5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得出经济效益与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并通过估算得出华北地区人工增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薛小宁  刘敏  刘建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5-13967
利用榆林市所辖各县区1971~2010年地面水汽压和降水资料,对该地空中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年大气可降水量随年际有增多趋势,递增率为448.2 mm/1Oa;空中云水资源月变化呈近似正态分布;各地的自然降水产出率4和11月较大,7、8、12、2、3月较小;榆林市年平均增雨潜力达78.67%,增雨潜力巨大;7、8、3、12、2月增雨潜力较大,4和11月增雨潜力最小,西北部的增雨潜力大于东南部,定边增雨潜力最大,清涧的增雨潜力最小.  相似文献   

16.
飞机人工增雨可以充分利用空中的云水资源,作为一种增加水资源的手段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文利用ArcGIS缓冲区自动生成增雨影响区,比原有确定增雨影响区方法更加精确,可有效提升飞机增雨作业区域评估精度,提高人影作业为农业生产等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人工增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热点问题,科学地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将是新世纪解决水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措施。回顾了人工增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了人工增雨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反效果、污染及技术缺陷等问题,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人工增雨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影响天气是科学有效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人影作业基地建设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水体蓄水量的重要举措,在对抚顺市人影作业基地建设的需求分析基础上,阐明了该地区人影作业基地的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和保障举措,为建设人影作业基地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朝阳市2013年夏季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朝阳市夏季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日照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降水时空分布极其不均匀,部分地区伏旱较重。该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有利有弊,局部地区出现冰雹、洪涝等气象灾害。应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沈阳夏季降水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班显秀  房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28-14930
[目的]分析沈阳夏季的降水效率。[方法]采用胡志晋先生提出的估算云水资源的方法,利用"QFW-1型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与"粒子激光探测仪"(Parsivel)反演的1 m in时间间隔的雨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7年7-8月的降水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当雨强I〈7.5 mm/h时,降水效率E平稳,为3.2%-2.7%,平均3.0%;当雨强I≥7.5 mm/h时,降水效率E随雨强I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雨强越大,空中剩余的液态水含量越多,人工增雨潜力越大。[结论]该研究为分析空中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