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油6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对8个不同播期下冬油菜的越冬保苗率、生育特性特征表现、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等指标的调查分析,认为8月25日至9月15日为北京地区冬油菜的适播期。这一阶段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都在10叶以上,越冬保苗率75%以上;春后各生育阶段及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尤其以9月1日和9月8日两个播期的油菜,千粒重较高,单株产量3.0~3.3g,每亩籽粒产量71~75kg,与8月18日播种的相比,亩增产23~27kg,增产幅度48%~57%。9月22日以后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在8叶以下,根部干物质积累不足,抗冻害能力差,因此,北京地区应避免9月下旬以后播种冬油菜。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密度对神木县糜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对陕北神木县糜子产量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糜子主栽品种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陕北神木县旱作农业区,糜子最适宜播期密度为B2M3即5月31日前后播种,密度5万株·667 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寒旱区冬油菜品种引进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内蒙古寒旱区冬油菜播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寒旱区种植冬油菜的适宜播期为8月15~22日.冬油菜品种陇油6、7号产量在200kg/667m2左右,经济效益达到800元/667m2,实现了“春小麦—冬油菜—向日葵等作物的两年三熟”.对促进内蒙古寒旱区冬油菜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夏银北地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宁夏银北地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冬油菜在该地区完全可以越冬。参试的9个品种中,以陇油6号抗寒性强、越冬返青率高,陇油8号、陇油9号和天油2号产量高,综合性状好,这几个品种可以进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5.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6.
旱作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筛选抗旱性较强的冬油菜品种,以9个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油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越冬期冬油菜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8号叶片POD和CAT活性增幅大于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冬油菜叶片SOD活性在越冬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在越冬期都呈现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综合来看,9个冬油菜品种中,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8号为强抗旱品种,延油2号、宁油2号为中抗旱品种;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为弱抗旱品种,陇油6号为抗旱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白菜型冬油菜播期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越冬率降低,成熟期提前,花期和生育期缩短;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粒重和千粒重逐渐减少。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8月22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 486.62 kg/hm^2,9月2日以后播种的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本试验探索陇油7号冬油菜在奇台地区的适宜播期,以达到优化品种、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试验情况1.试验设计试验按不同播期共设9个处理:处理1,8月22日播种;处理2,8月29日播种;处理3,9月5日播种;处理4,9月12日播种;处理5,9月19日播种;处理6,9月26日播种;处理7,10月2日播种;处理8,10月9日播种;处理9,10月16日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米2,长9米、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研究,明确扬油6号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组织了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和扬油6号不同播期下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扬油6号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较强的耐迟播能力,在10月23日以前播种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密度对扬油6号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较高的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对扬油6号的产量水平较好的补偿作用。同时,随着的密度的提高,株高、茎粗等性状也明显下降,更利于机械收割。说明扬油6号对机械化作业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密度对夏大豆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播期,副因素为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品种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农47的产量在播期6月10—22日间差异不显著,6月22日后播种,产量显著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盐城地区,南农47在6月10日左右播种,667 m2密度为2.08万株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其值分别为194.45 kg和43.9%。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条件不同的15个试点对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表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为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越冬率最高达到95.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产量为167.9~198.5kg/亩,生育期244~295天。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经过本次试验为北方地区筛选出了越冬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适宜的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优良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青花菜台绿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的播种日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花菜台绿1号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期设置8月10日、8月20日、8月30日、9月10日和9月20日等处理,667 m2种植密度设置1 800,2 200,2 600和3 000株等处理。结果表明,播种日期和种植密度对台绿1号商品性和产量均有影响。8月10日播种,667 m2种植密度为2 600~3 000株的获得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红小豆新品种"庆科红2号"在陇东旱塬区的种植技术要求,开展了播期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迟,出苗用时呈缩短趋势,早期播种,幼苗容易受到晚霜冻害影响,对田间保苗不利;6月5日播种,该品种未能正常成熟。5月15日播种单荚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3粒、12.7g、182.3 kg·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红小豆生育期会延迟,8 000株·667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186.6 kg·667m~(-2)。庆科红2号新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最适播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5.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对引进的12个冬油菜品种开展品比试验,重点调查分析了各品种的越冬率、产量和农艺性质等指标,初步筛选出三个抗寒、高产冬油菜新品种:0737、陇油6号和陇油7号,其产量在140~160.4 kg/666.7m2之间;越冬率在80%~100%之间,可见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强产量高,在拜城县种植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7.
冬油菜是会宁县种植的主要作物,冬油菜品种在一个地方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冬油菜的产量,为了筛选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越冬率和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会宁地区种植的品种,2019年,会宁县柴家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进12个冬油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县种植冬油菜陇油12号越冬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分别达到97%和2393kg/hm2。  相似文献   

18.
冬油菜是会宁县种植的主要作物,冬油菜品种在一个地方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其产量。为了筛选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越冬率和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会宁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2019年会宁县柴家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进12个冬油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油菜陇油12号在会宁县种植越冬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分别达到97%和2 394.44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选4个栽培因素,即品种(A)、播期(B)、密度(C)、施肥种类和数量(D),均采用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中,赤单202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3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30kg/667m2;赤早5号的最优组合是产量692.3kg/667m2,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赤单661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8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2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3号苜蓿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对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的株高、物候期、根颈粗、分蘖芽数、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播种密度越大,播期越晚,苜蓿生长越缓慢,越冬率越低。7月初播种,越冬率可达100%,8月中旬以后播种,越冬率为0。同时,早播有利于第二年的返青生长。因此认为,草原3号苜蓿最适播期应不晚于7月中旬。40cm行距条播时播种密度以100苗/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