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芹菜是春节前后重要的绿叶蔬菜,既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又有较好的药用功能,是人们十分喜爱的蔬菜之一。为争取芹菜高产,介绍了芹菜的特征特性、主要品种及冬季大棚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选择芹菜栽培在北方分为春芹菜、夏芹菜、秋芹菜,其中以春秋两季为主,又以秋季生长最好,产量较高。目前在生产中普遍栽培的芹菜品种有:青梗芹、绿梗芹、白梗芹、美国芹等。芹菜耐阴、耐湿、耐低温而不耐高温。为此,作夏季栽培的芹菜,宜选择耐热、生长快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绿梗芹菜、青梗芹菜。  相似文献   

3.
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值,除露地栽培外,还有阳畦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品种以实心芹菜最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菜农多选择实心芹菜栽培。但是,生产中经常出现种植的是实心芹菜品种,长出的却是空心芹菜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销售,降低了经济效益。本人通过多年的种植观察,发现除了假种于外,如果管理不当,实心品种也会出现空心芹菜。  相似文献   

4.
蔬菜软化栽培是一种常见的栽培方式,芹菜的软化栽培可以提高其商品性和适口性。本试验用4种软化栽培法(自然、围纸、夹秆、培土)对3个芹菜品种(高优它、日本西芹、津南实芹)进行软化栽培。结果表明,供试芹菜的纤维素、叶绿素、维生素C和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自然法和围纸法处理的芹菜蛋白质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在杨凌及类似地区,芹菜品种“高优它”是较适合软化栽培的芹菜品种,“围纸法”是比较理想的芹菜软化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5.
芹菜在我国种植广泛,叶柄实心、含纤维,食用鲜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备受消费者青睐。一、芹菜栽培技术1.品种与育苗。栽培芹菜品种选择是严格的,必须具备耐热、抗高温、抗病性强的特性。植株无老化现象,产量高,品质好。品种宜选用较抗寒、抽薹晚、生长势旺、品质好、适于春季栽培的品种。如大叶芹菜、乳梗芹菜、玻璃脆芹菜等。育苗采用大棚育苗的芹菜,可分期播种。露地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6.
芹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芹菜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盐外,还含有挥发性的芹菜油,具香味,能促进食欲,且还有降血压等功能。它产量高,价格好,可周年生产,农民种植芹菜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芹菜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7.
芹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重要绿叶菜之一,尤其是近几年,芹菜生产发展较快,种植效益较高。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具有降压、健脑、保血益气的食疗功能。芹菜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绝大多数品芹菜均适合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但是如何在保护地大棚内更好的提高产量,本文品种的选定田间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及防寒措施方面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阐述,对大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APD分子标记芹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方法]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4JD种不同品种的芹菜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芹菜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13种不同长度引物扩增的不同品种芹菜DNA的谱带清晰度以及数量等有明显区别,在相似系数为0.61时,可将所有测试芹菜品种划分为4类。[结论]RAPD技术是适用于分析芹菜品种亲缘关系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很好的区分芹菜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9.
苏南地区29个秋冬茬芹菜品种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芹菜品种资源进行评价,选取2018年秋季种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29个芹菜品种,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芹菜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1%~39.74%,其中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9.74%;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产量与单株质量、株高、叶柄宽、叶柄厚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3个成分因子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85.586%,分别为株型与产量相关因子、叶片与叶柄数量相关因子和叶片与叶柄形态相关因子,这3个因子基本上覆盖了芹菜农艺性状的总体数据信息。聚类分析将29个芹菜品种在欧式距离为10处分成4组:Ⅰ组包含16个品种,该类芹菜植株较矮小,单株质量中等,叶片叶柄颜色有较大差异,叶柄多为实心;Ⅱ组有2个品种,该类芹菜株型高大粗壮,单株质量大,实心,纤维少,产量高;Ⅲ组有6个品种,该类芹菜植株低矮粗壮,单株质量较大,叶片较圆,产量较低;Ⅳ组包含5个品种,该类芹菜植株矮小,叶片数多,产量低。该结果可为苏南地区芹菜生产,以及芹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夏芹菜主要生长期在6—9月份,高温和强光影响芹菜生长,使其品质变劣。采用大棚遮阳网栽培技术,可提高夏芹菜的质量和产量。具体方法如下:一、选用良种9月中旬可分批采收上市。宜选用抗热、抗病、品质优良的品种,一般空心品种较耐热,如平度大叶黄空心芹、新泰芹菜等,  相似文献   

11.
 钙、硼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氮与钙、硼配施对设施西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与钙、硼配施条件下,硼对西芹的株高影响最大,最佳的配施组合为N2Ca2B3;钙对西芹的叶柄数和茎粗影响最大,最佳的配施组合分别为N1Ca1B1,N3Ca3B1;氮对西芹的叶柄粗影响最大,其中优化的配施组合为N1B1Ca1;在西芹栽培中,氮、钙、硼配施有利于改善西芹的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料在温室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几种叶菜类蔬菜为试验材料,探讨生物有机肥料对温室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蔬菜专用肥(对照)相比较,①在增产性能上,3种生物有机肥料可使蔬菜产量提高15.1-37.3%。②在提高品质上,3种生物有机肥料能有效地降低苋菜和芹菜可食部分的NO3^-含量和芹菜粗纤维含量,其中芹菜NO3^-含量的降低幅度达1198-1947mg/kg。③施用大三元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盐分(EC)含量最低,0-10cm耕层的盐分为0.79mS/cm,比对照低0.24mS/cm;10-20cm耕层的盐分为0.55mS/cm,比对照低0.10mS/cm。可见,在温室栽培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叶菜类蔬菜产量、品质和降低土壤盐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螯合微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03-6405
[目的]探索氨基酸螯合微肥对蔬菜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不同浓度氨基酸螯合微肥(稀释100、500和700倍)3种处理和不同微肥4个处理分别对芹菜和小白菜叶面喷施,进行氨基酸螯合微肥施用效果试验。[结果]3种浓度处理中,氨基酸螯合微肥稀释500倍和700倍喷施于芹菜的处理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稀释500倍液的效果最为显著,施肥的最佳时期为蔬菜生长营养期。4种微肥处理中,氨基酸螯合微肥的肥效显著高于氨基酸、氯化铵和微量元素肥料,说明氨基酸螯合微肥中的氯化铵、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这些成分被作物吸收后出现了互补增效现象。[结论]氨基酸螯合微肥在促进芹菜和小白菜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物质是芹菜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44份中国芹菜种质、美国西芹‘文图拉’和欧洲西芹‘皇后’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的浓度。结果表明:这46份芹菜种质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芹菜素含量、叶片毛地黄黄酮含量、叶片黄酮含量、叶柄芹菜素含量、叶柄毛地黄黄酮含量和叶柄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10%,30%,20%,30%和20%。叶片和叶柄中的黄酮含量没有相关性。叶片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8~50倍,叶柄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9-40倍。大部分中国芹菜种质的黄酮浓度高于西芹‘文图拉’和‘皇后’。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芹菜种质的黄酮含量高于北部地区芹菜种质。综上所述,叶柄是主要食用部位,因此叶柄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芹菜的育种,叶片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生产芹菜素产品。  相似文献   

15.
荆州市蔬菜重金属和砷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过取要分析,对荆州市郊区蔬菜基地易受重金属和砷污染的芹菜和菠菜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和露天芹菜、菠菜都存在轻度砷污染;露天芹菜、菠菜存在铅污染,而大棚芹菜无铅污染;大棚芹菜和露天芹菜、菠菜都不存在镉、铬、汞污染。污染和土壤、肥料、灌溉水及空气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金异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63-3764
[目的]为开发研制功能性芹菜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数据。[方法]以果蝇为试验对象,研究并比较芹菜原汁和不同浓度的芹菜乙醇提取液对果蝇的驱避、触杀、熏蒸作用。[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芹菜提取液对果蝇的驱避作用增强,驱避效果达100%,而芹菜原汁对果蝇的驱避效果为80%。芹菜原汁及不同浓度的芹菜乙醇提取液对果蝇的触杀效果均为0。在芹菜原汁和乙醇提取液的熏蒸作用下,果蝇在短时间内死亡。[结论]芹菜的乙醇提取液对果蝇的驱避效果和熏蒸效率果均可达到100%,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驱避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7.
申玉香  李洪山  乔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60-10762
[目的]为稳定芹菜生产。[方法]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芹菜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并用10%、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芹菜叶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种子或残留病株,发病适温为22~30℃,相对湿度85%以上。该病普遍发生在苗期至成株期,主要为害茎、叶。芹菜叶斑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株率、严重度逐渐增加,但与当时的气候状况密切相关,其中,病株率增幅为11.11%,1、35、级平均病斑数为8.141、7.28、29.33个。芹菜叶斑病病叶随着茎枝的生长,发病部位向上移升。苯醚甲环唑可有效防治芹菜叶斑病,防效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结论]芹菜叶斑病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发生普遍,发展迅速。苯醚甲环唑对芹菜叶斑病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水清  王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19-2520
采用回流提取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旱芹和西芹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质量浓度40%、温度70~80℃、料液比1 g∶15 ml、提取3 h.并以芦丁为标准,测定了旱芹和西芹整株、叶及茎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芹菜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芹整株、叶片及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西芹.  相似文献   

19.
以青梗芹菜、白芹菜、紫芹等19个品种芹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料液比1∶30 (g·mL-1)、时间2 h、温度60 ℃]下提取得到可食用部分(茎和叶)的水提取液,用于筛选具较高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芹菜品种及其部位。结果表明,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P<0.05)高于乙醇溶液提取物;不同品种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集中在80%~100%;总黄酮含量集中在200~250 mg·L-1,白梗芹菜叶中含量最高,白芹叶中含量最低;总酚含量集中在130~150 mg·L-1,紫芹叶中含量最高,空杆绿芹叶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芹菜叶的体外ACE抑制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3~0.6。体外ACE半抑制浓度(IC50)表明,青梗芹菜叶水提物的IC50最低(1.258 mg·mL-1),其次为四季慢芹菜叶和白芹菜叶,分别为1.368 mg·mL-1和1.829 m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