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索北美海棠在银川地区的区域适应性,总结北美海棠的栽培技术,引进4种北美海棠一年生幼苗,研究北美海棠在银川地区的物侯期、成活率、观赏性状特点以及生长规律变化。结果表明:4种北美海棠在银川地区的成活率均达到92%以上,北美海棠各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耐寒、耐高温和抗病性,叶片观赏期长达8个月;各品种的生物量增长趋势表现为道格海棠绚丽海棠王族海棠钻石海棠;结合其形态特性,绚丽海棠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丽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175-176
北美海棠品种的耐热性在其“北树南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电导法测定5个北美海棠品种(火焰、凯尔斯、绚丽、雪球、钻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出5个北美海棠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同时对5个北美海棠品种高温下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北美海棠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变化的曲线与Logistic方程的拟合度很好;5个北美海棠品种叶片的LT5o均在40℃以上,其中火焰的最高,达45.7℃,表现为较高的耐热性;雪球的最低,为40.5℃;在高温胁迫下,雪球的蛋白质降低率最高,火焰的最低;5个北美海棠品种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火焰、绚丽、凯尔斯、钻石、雪球.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棠不同品种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23-4525
[目的]为日本海棠春节催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种不同需冷量评价模式,研究4个日本海棠品种的需冷量。[结果]4个日本海棠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差异较大,复长寿、银长寿在12月上旬,长寿冠在12月下旬,世界一在1月上旬。按照7.2℃模式,供试日本海棠品种的需冷量为383.0~916.0 h,差别在2倍以上,世界一的需冷量最高。不同日本海棠品种的成花率与处理的低温时数呈正相关。需冷量是日本海棠促成栽培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在菏泽气象条件下,采用7.2℃模式测定日本海棠的需冷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部分北美海棠品种具有小乔木特性,但之前低干矮冠的培养方式使这一特性并未显现,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近年由于出现海棠存圃供过于求的被动局面,北美海棠向高分枝点行道树方向培养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分别从品种选择、整形修剪和培养特点3个方面介绍4种北美海棠高分枝点行道树培养方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观赏海棠的引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沈阳地区海棠品种和数量,本研究引进10种优良海棠品种进行试验栽培,其中6种为北美海棠品种,4种为国内品种。通过对海棠的物候观测和电导率测定,初步确定可以在沈阳生长的部分海棠品种。最后用“百分法”进行优良品种筛选,推出红肉苹果、道格海棠、火焰海棠和凯尔斯海棠这4种表现优异的为沈阳地区的精品海棠。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海棠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有记载的海棠野生品种27个。最近十几年在观赏园艺中又引进了一批北美海棠,品种多达几十个。本文对这些海棠品种的品种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50%、35%、20%)对5种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和苹果砧木的筛选提供优良的海棠品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各海棠幼苗新梢相对生长量和根系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八棱海棠仍能维持高达79.649%的相对生长量,而红果海棠仅为34.820%;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八棱海棠根系活力降幅最小,为35.71%;重度干旱胁迫下,除八棱海棠外,其他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红果海棠最高,为对照的3.077倍;重度干旱胁迫下,珠美海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最快,为对照的1.119倍。综合各项指标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5种海棠幼苗耐旱性强弱依次为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平顶海棠珠美海棠红果海棠。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天津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园林绿化时应选择抗旱性强的植物。本试验通过徒手切片的方法,以西府海棠、珠美海棠、北美海棠3种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其表皮厚度、气孔密度、气孔大小、叶肉厚度及主脉厚度等指标,分析3种海棠的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府海棠表皮最厚为80.55μm,珠美海棠表皮最薄为47.6μm;西府海棠的角质膜厚度最厚为39.83μm,北美海棠次之为35.6μm,珠美海棠角质膜最薄为21.1μm;表皮气孔密度最大的是西府海棠(197个·mm~(-2)),最小的是珠美海棠(88个·mm~(-2));北美海棠的栅栏组织较珠美海棠(537.39μm)和西府海棠(540μm)厚,为674μm;西府海棠的主脉最厚,为1 975.7μm,珠美海棠主脉最薄,为1 654.6μm;北美海棠的栅海比最大,为139.83%,西府海棠的栅海比最小,为62.01%;北美海棠的叶片组织紧密度最大,为49.29%,西府海棠组织结构紧密度最小,为32.83%。根据以上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3种海棠的抗旱性为:西府海棠北美海棠珠美海棠。  相似文献   

9.
不同北美海棠品种抗螨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棠(Malus spp.)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北美海棠因其品种多、适应性强、观赏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园林景观中极有发展潜力。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海棠的主要害螨,不仅对植物危害严重,还影响园林景观。通过田间调查山楂叶螨在不同北美海棠品种上的种群数量,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北美海棠品种之间表现的抗螨性差异显著,其中露易莎等12个品种均有较强的抗螨性,王族等4个品种抗螨性次之,绚丽抗螨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省南京市引进亚当斯和高原红2个北美海棠品种在福建省沙县地区试种,通过3年引种观察,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适应性强,表现为耐旱、耐寒、耐热;在株高、胸径、冠幅、分枝量等方面,生长状态较好;适宜引进推广种植。观察发现这2个北美海棠品种抗病虫害能力一般,引进种植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1.
河南垂丝海棠品种的调查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形态比较学方法,对河南垂丝海棠品种进行分类研究。共记载33个品种,根据品种分类原则和垂丝海棠品种演化规律,确定花瓣数目、果实形状为划分品种群的主要依据,花冠直径、开花时幼叶颜色、刺状枝的有无、花梗是否下垂、花香有无、花柱颜色、花柱与雄蕊的高度差异、花序下嫩梢的长度等性状作为品种群划分品种的主要依据。33个品种被分为3个品种群,其中单瓣海棠品种群6个品种,圆果海棠品种群17个品种,梨果海棠品种群lO个品种。3个品种群的演化途径为单瓣海棠品种群→圆果海棠品种群→梨果海棠品种群。  相似文献   

12.
北美海棠品种在不同栽植模式下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北美海棠(North American Begonia)对不同栽植模式的响应,提升北美海棠在园林绿化中的栽植广度。研究了6个北美海棠品种在5种栽植模式下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从不同品种对栽植模式的响应来看,栽植模式1要优于其他栽植方式;其中露易莎对各种栽植方式适应性最好,其次是罗宾逊、凯尔斯、丰花;各北美海棠品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中栽植高度以小于地面40 cm为宜;光合特性差异较小的品种有高原之火、丰花、罗宾逊、凯尔斯;高原之火的成活率最高,为100%,其次是凯尔斯、露易莎、丽丝,成活率为80%。凯尔斯、高原之火植株的叶片发病率较低,丰花、丽丝的植株叶片虫害较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北美海棠不同时间及不同砧木选择进行嫁接试验,对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美海棠“王族”“绚丽”两个品种嫁接繁殖时选用花叶海棠为砧木.于春季4月用劈接法嫁接,生长表现良好,嫁接成活率为79.2%.为在西宁地区北美海棠嫁接繁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性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对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美海棠的观赏价值极高,春季可观花,秋季可观果,而且适应性强,是不可多得的优良绿化树种。本文研究总结了一套综合性北美海棠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强养护管理措施,提高北美海棠的抗逆性,这是北美海棠病虫害防治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化学防治做到早防早治,相同功能的不同药剂交替使用,防止植物产生药害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化学防治中需要注意的是,高温季节海棠对敌敌畏、氧乐果、石硫合剂等药较敏感,叶片上不要使用。积极探索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使得北美海棠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环保、无害化,这是未来植保行业发展的趋势。虽然北美海棠的生物防治效果不很明显,但还要加强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北美海棠品种及在北方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美海棠是指由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从自然杂交中选育出来的,在北美地区已经流行并应用了几十年的海棠品种,是集观花、观叶、观果为一体的观赏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等特点,现已在我国北方园林景观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北美海棠的生物学特性,并从日常养护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北美海棠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北美海棠的科学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夏季高温环境下彩叶北美海棠‘紫宝石’、‘王族’和绿叶北美海棠‘亚当’的生长情况、生理生化、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响应曲线的研究,探索3种北美海棠对高温环境的响应策略并初步探讨其与绿叶北美海棠对夏季高温环境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彩叶北美海棠与绿叶北美海棠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均能通过维持细胞膜的热稳定性、降低活性氧积累、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与叶片内部水分利用效率的方式来适应高温环境,耐热性由高到低表现为‘紫宝石’、‘亚当’和‘王族’。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高温地区彩叶北美海棠的引种驯化、栽培育种以及耐热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适合苏北地区环境条件的北美海棠品种,以5个北美海棠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结果表明:5个北美海棠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都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红宝石、雪球和道格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王族和亚当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红宝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高于其它4个品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低于其它4个品种;道格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高于其它4个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低于其它4个品种。王族和亚当在下午16点至18点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气孔限制值也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从该研究结果看,红宝石的耐涝性较强,道格的耐旱性较强,王族和亚当耐弱光能力较强,而雪球综合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0.
以北美海棠为试材,以田园土、泥炭土、城市污泥、腐熟的鸡粪、腐熟的猪粪以及腐熟的牛粪为基质材料,进行北美海棠栽培基质的筛选.通过对各处理组栽培北美海棠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北美海棠生长发育的混合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以田园土、泥炭土、城市污泥、腐熟的鸡粪按照体积比为6:2:1:1的栽培基质较有利于北美海棠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