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作者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土壤水饱和(T2)以及水淹(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池杉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池杉幼苗光合色素、叶片气体交换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池杉幼苗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旱性.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池杉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应注意浇水抗旱,使池杉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土壤水饱和(T2)以及水淹(T3)4个处理组,研究池杉当年实生幼苗根系的苹果酸、莽草酸含量以及生物量变化(均以干质量计).结果表明:T1、T2和T3这3组池杉幼苗主根的苹果酸、莽草酸含量以及生物量均未与CK组达到显著性差异;T2和T3组侧根苹果酸平均含量分别显著高出CK组1.7和2.2倍,总根苹果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K组0.8和1.5倍;T1组的侧根、总根苹果酸平均含量与CK组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与侧根苹果酸的变化类似,T2和T3组侧根莽草酸平均含量分别高出CK组0.4和1.1倍,这与Tl组低于CK组0.5倍形成鲜明对比;T2和T3组总根莽草酸平均含量虽也分别高出CK组,但并未与之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与T1组总根莽草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0.3倍形成鲜明对比;T2和T3组主根、侧根和总根生物量分别均未与CK组达到显著差异,但T1组的侧根、总根生物量却显著高于CK组.相关性分析表明:池杉总根苹果酸与莽草酸含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总根莽草酸含量与总根生物量之间则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3.
水分是影响干旱区荒漠植被恢复和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试验于2020年8月中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试验站进行,以塔里木荒漠生态关键种—胡杨2年生幼苗为试材,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根施不同用量聚天冬氨酸保水剂(PASA)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施PASA保水剂明显提高胡杨幼苗叶片和根际土壤含水量,其中根施10g/株处理下胡杨叶片与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高于CK(不施PASA)6.11%,483.54%。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M"变化,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nst))呈"L"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根施PASA胡杨Pn, Gs, Tr, WUE_(inst)峰值,日均值均高于CK。根施PASA10g/株胡杨Pn, Gs, Tr,以及WUE_(inst)、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总生物量(TB)、气孔长度(SAL)均最高,分别高于CK 27.48%,50%,20.84%,18.99%,87.14%,88.90%,31.93%,230.54%,22.95%。明显提高了胡杨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扩大了光照生态幅。因此,干旱区造林推荐PASA使用量为10g/株。  相似文献   

4.
研究落羽杉与池杉幼苗对常规水分处理(C)、轻度干旱(MD)、土壤潮湿(WS)以及水淹(FL)等不同水分处理的生理响应特性。与对照组相比,2树种幼苗在轻度干旱与水淹处理条件下叶片自由水含量显著提高,而束缚水含量则显著降低。2树种幼苗在潮湿处理组的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均未出现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轻度干旱、土壤潮湿与水淹处理均未导致2树种叶片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显著变化(池杉水淹条件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变化例外)。水淹处理能显著增加2树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其脯氨酸含量。轻度干旱与潮湿处理能显著增加落羽杉而降低池杉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尽管同属的2树种幼苗表现出较多相似的响应特征,二者对不同水分逆境胁迫条件的响应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火炬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年生火炬树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对照(CK)、轻度水分胁迫(T1)、中度水分胁迫(T2)和重度水分胁迫(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火炬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CK火炬树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积累(叶质量、茎质量和根质量)、主根长度及第一级侧根数量显著高于T2和T3,轻度胁迫(T1)对茎质量和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而显著降低了叶质量和根质量;水分胁迫下,火炬树幼苗Pn和Tr显著降低,抑制了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和火炬树幼苗的根生长,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来适应水分胁迫;此外,整个胁迫期间,3个水分胁迫组的脯氨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CK,在渗透调节作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分胁迫初期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由于胁迫初期的抗旱锻炼,胁迫30 d后, 3个水分胁迫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胁迫后期水分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同时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又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说明伤害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控水法人工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15%(W1)、30%(W2)、45%(W3)、60%(W4)和充足供水(ck)5个水平,研究干旱对3年生橙红丹桂(Osmanthus fragransChenghongdangui)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升高;②在土壤含水量比较充足的环境条件下(W4和ck),橙红丹桂对强光(1 000~2 000μmol.m-2.s-1)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同时对弱光(0~400μmol.m-2.s-1)也有较高的转化和利用效率;③干旱胁迫下,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表观羧化效率ACE降低,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法进行试验,分析了水分胁迫对1年生土沉香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光合特性以及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土沉香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在轻度水分胁迫( W1)条件下Pn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在中度水分胁迫(W2)和重度水分胁迫(W3)条件下Pn降低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水分胁迫条件下,土沉香幼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支数等根系参数均降低,说明土沉香幼苗的耐旱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模拟水淹对中华蚊母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对照(CK)、持续性水淹(CF)、间歇性水淹(PF)和全淹(FF)4个水淹处理,模拟三峡库区秋冬季消落带土壤水淹变化,研究2年生中华蚊母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水淹形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的株高和基径,而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却有所差异,CF 和 PF 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以及电子传递速率( ETR)均出现了显著下降,但 PF植株下降的幅度要小于 CF植株,除光合色素含量、Gs和 Tr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而 F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Pn、Gs、Tr、Fv/Fm、qP 以及 ETR均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与 CK植株差异不显著; CF和 PF植株叶片非光化学淬灭( qN )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但 FF植株叶片 qN 与 CK相比却显著下降。虽然 CF植株较其他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qP 以及 ETR 均下降明显,但水淹处理植株能够通过形成不定根、特化的皮孔以及减少叶片数量来增加耐淹能力。因此,中华蚊母树具有较强的耐淹能力,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秋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防御机制,以期为抗寒性红树植物种的选育、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秋茄幼苗为材料,分别在5℃与12℃低温下进行胁迫试验。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分别测定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应用EXCEL和SPSS13. 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作图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水分利用率(WUE)影响显著(P 0. 05);(2)低温胁迫下,Pn、Gs、Ci均显著降低,持续5 d低温,Pn、Gs随低温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Ci则呈现上升趋势。5℃低温胁迫第1天,WUE明显高于对照(CK),第2天之后开始下降且低于对照(CK); 12℃低温胁迫下,WUE略高于CK且低温期内持续高于CK。(3) 5℃低温胁迫下,可变荧光(Fv)与最大光能转换速率(Fv/Fm)低于CK,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低温第5天,显著低于CK(P 0. 05); 12℃低温胁迫下,Fv和Fv/Fm变化不明显。[结论]秋茄幼苗可在12℃低温胁迫下存活,但秋茄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物产量减少,而5℃低温胁迫持续2 d是秋茄幼苗的生存阈值;秋茄幼苗叶片在未使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中心受损的低温胁迫下,Pn下降主要受气孔因子限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提高叶片水分利用率,以减少光合速率下降,提高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Na2SO4胁迫对沙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60、120和180 mmol·L-1)Na2SO4胁迫对沙枣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对沙枣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Na2SO4胁迫沙枣的株高、侧枝数、总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比叶面积以及各组织(除根)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值则由对照的0.153 1显著增加到180 mmol·L-1Na2SO4胁迫幼苗的0.348 7。(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沙枣幼苗的光合能力。随着Na2SO4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的趋势,而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依次增加,且Pn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180 mmol·L-1Na2SO4胁迫沙枣幼苗的Pn、Gs、Ci和Tr分别为对照的71.57%、30.85%、67.15%和51.65%,而Ls和WUE则分别为对照的1.91、1.38倍。(3)盐胁迫强度与幼苗株高、总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比叶面积、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Pn、Gs、Ci、Tr等光合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的光合参数与总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叶片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与幼苗的株高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池杉裸根苗起苗后,将根部浸水72h,成活率可达83.77%,比对照提高32.01% ̄36.84%。  相似文献   

12.
中山杉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落羽杉属种间杂交种中山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山杉401(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无性系的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2种繁殖方式及其配套技术。同时较详细地叙述了扦插基质的选择、插穗的剪截和扦插后温度、湿度与光照3个主要生态因子的管理及其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水杉、池杉、落羽杉的生态习性、观赏特征,并结合它们在杭州园林中的应用实例,探讨其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池杉采用尼龙暖棚培育小苗,待小苗长到4~5cm时,再移栽到圃地上,当年苗高可达1.5m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江汉平原水杉、池杉、落羽杉人工林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的密度和硬度最大;落羽杉、水杉、池杉的抗弯强度差异不大;水杉的弹性模量最大,约为落羽杉的2.3倍,落羽杉的弹性模量与池杉的比较接近。南北方向对水杉、池杉、落羽杉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在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对池杉、水杉抗弯强度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对落羽杉抗弯强度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对落羽杉、池杉的弹性模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对水杉的弹性模量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三杉南北面近树皮处木材的密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均大于髓心处。对水杉、池杉、落羽杉物理力学性能比较研究,旨在为其培育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落羽杉属树木种间杂交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落羽杉属树木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及杂交后代优良无性系的特性作了综述,并对该属树木种间持续育种和优良杂种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4个落羽杉属树种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沿海围垦滩涂和平原绿化造林乔木树种,对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中山杉(As-cendens mucronatum)、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和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等4个落羽杉属树种开展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绿叶期,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落羽杉与池杉;耐盐性,墨西哥落羽杉>落羽杉>中山杉>池杉;抗风性,中山杉>池杉>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耐水性,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与中山杉;生长速度,中山杉>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池杉。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落羽杉耐盐能力可达5g/L,在该浓度下大多能正常生长。同时,试验还比较了复选出的11个墨西哥落羽杉无性系在5g/LNaC l浓度下的生长量、生长势、成活率以及电导率4个指标,结果显示该4个性状在参试的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明开展墨西哥落羽杉耐盐无性系选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