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达到诱虫的目的,诱来的害虫可被杀虫灯上的电网击毙,被击毙的虫体发出性激素,可诱来更多的害虫,以达到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的目的。为了验证频振式杀虫灯在果菜间作园的诱虫效果,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5——2006年连续二年对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了逐日系统监测。通过对斜纹夜蛾成虫诱集数据、气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1-3月均未诱集到斜纹夜蛾成虫,8-10月3个月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其诱集量占全年的80.86%;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种群基数、旬累计平均气温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探明了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规律,并提出了2种简单、实用的种群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不足2厘米长的圆柱形小诱芯。最高竟能够日诱杀2320头斜纹夜蛾。记者在湖南岳阳市君山区广兴洲镇合兴村蔬菜基地,见识了湖南省植保所研制成功的高科技生态环保治虫技术——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蔬菜害虫。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光谱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的诱杀效果,评估不同光谱杀虫灯对果园昆虫种群的影响。利用3种不同光谱杀虫灯于2015年7-8月在天水地区进行了苹果园害虫诱杀试验。结果表明多光谱及LED多光谱杀虫灯的杀虫数量及杀虫谱优于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多光谱、LED多光谱杀虫灯诱杀昆虫修正益害比分别为1:16.39、1:28.57和1:21.80;LED多光谱杀虫灯对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及双翅目害虫诱杀效果优于其他杀虫灯;群落多样性参数分析显示,3种杀虫灯诱杀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9231、3.6982和3.8134,均匀度(J)为0.7082、0.6399和0.6770。频振式、多光谱、LED多光谱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天敌及中性昆虫均有一定的诱杀效果,本研究为太阳能杀虫灯科学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夏秋季节鳞翅目(蛾)类和鞘翅目(甲虫)类害虫防治难的问题,根据该两类害虫趋味性和趋光性的特性,在储粮区域内安置昆虫气味信息素引诱剂和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引诱捕杀害虫。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杀虫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繁殖生存和对粮食的危害,实现了绿色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诱杀法是利用害虫的趋性,并通过一定的物理装置、化学毒剂或人工处理,将害虫诱集杀死的一种方法。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诱杀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而且省药、省力、省时,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常用的诱杀方法有:黑光灯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每30~50亩地设置一盏黑光灯,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开灯,可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  相似文献   

7.
<正>小菜蛾属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是甘蓝上的重要害虫。小菜蛾食性专一,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特别喜食甘蓝、大白菜,在屯留县属常发性和大发生性害虫。1发生规律为了摸清小菜蛾在屯留县的发生规律,2009年我们采用小菜蛾性诱剂进行成虫诱集,通过连续的诱蛾观测,确认小菜蛾在我们当地一年发生5~6代,并且世代交替重叠,幼虫周年均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性信息素在太湖西南岸的洪桥镇蔬菜基地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三种蔬菜害虫进行了监测,初步摸索了该三种蔬菜害虫在太湖西南岸蔬菜上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测试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斜纹夜蛾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自动计数较准确,诱测效果良好,与测报灯诱蛾量及田间发生动态趋势一致,吻合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虫情测报灯对茶树鳞翅目(尺蠖蛾科、斑蛾科、鹿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蓑蛾科、豹蠹蛾科、毒蛾科、剌蛾科、螟蛾科、镰蛾科等)、鞘翅目(金龟甲科、天牛科等)、直翅目(蝗虫科、蝼蛄科、蟋蟀科等)、同翅目(叶蝉科、蛾蜡蝉科)、等翅目具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初步明确了白蚁、金龟甲、卷叶蛾类、茶银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茶斑蛾、茶鹿蛾、茶白纹螟、黑跗眼天牛、茶天牛、红翅天牛等害虫的灯下年消长规律,其中部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世代数与文献记录存在差异。LED红光杀虫灯对昆虫没有诱集作用,蓝光杀虫灯诱虫能力强于紫光杀虫灯,其中,紫光杀虫灯诱集鳞翅目能力强于蓝光杀虫灯,诱集茶树鞘翅目害虫和天敌的能力也强于蓝光杀虫灯,而蓝光杀虫灯诱集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昆虫的能力则比紫光杀虫灯强,频振灯除了诱集中性昆虫(蚊虫和蜉蝣)的能力比蓝光杀虫灯差外,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诱集能力均大大优于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尤其对天敌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频振灯的诱虫谱比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更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注册梨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黑光灯、性诱剂诱集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两个注册梨园主要害虫及其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两个注册梨园共计采集到主要害虫25种,隶属4目15科。对5种主要害虫成虫消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全年消长呈现两个明显的高峰,表现出2代类型区的特征。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消长全年呈现四个明显的高峰;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一年一代,成虫发生期分别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7月上旬到8月中旬;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危害盛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农田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及其在不同作物田分布特点,笔者采用挖土法,于2011~2014年调查了河北省不同区域内主要作物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总体来看,河北省作物田地下害虫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发生种类上,蛴螬和金针虫占全部地下害虫种类的80~90%,但不同种类蛴螬年度间发生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坝上地区和沿海地区发生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96±0.11头/m2和2.31±0.75头/m2,山前平原发生虫量较大,达到了8.09±3.28头/m2。不同作物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来看,马铃薯和莜麦田以金针虫为主,占全部地下害虫的60~70%,小麦和玉米田内以蛴螬为主,占75~80%,花生田内以蛴螬为优势种,占90%以上。笔者根据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受分布地域、土壤结构和作物种类等多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分区分类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粮食多功能扦样器对重庆市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高大平房仓储粮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大平房仓内优势种群为玉米象和书虱,谷蠹和扁谷盗有少量发生,赤拟谷盗的发生很少;害虫发生绝大多数集中在表层和上层;粮仓中央多于四周;温度条件是影响害虫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储粮害虫种群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象和书虱的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较高;从垂直分布规律看表层储粮害虫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最高;从水平分布规律看东南区域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最高,且绝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北主产棉区340个农户2002-2003年的问卷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为依据,分析了转基 因抗虫棉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影响或改变了农户的植棉意向、抗 虫棉种子选择,棉田害虫防治及植棉技术需求等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6.
豫北地区高羊茅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豫北地区主要城市高羊茅草坪昆虫群落的调查,经鉴定属10个目42个科98个种,其中害虫种类为62种,天敌30种,其他昆虫6种。在害虫中,不同季节优势种不一样,春季的优势种是麦长管蚜和缢管蚜,夏季的优势种是灰飞虱和甜菜夜蛾,秋季的优势种是黑跳盲蝽和土蝗。它们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对山西省临汾小麦玉米造成严重为害的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的种类组成及其年发生动态。利用在农田设置虫情测报灯诱捕的方法,进行山西临汾小麦和玉米1年2熟区农田地下害虫的虫口调查,通过室内鉴定、数据分析、查阅文献等对所诱集到的成虫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鲜黄鳃金龟等7种为山西临汾小麦玉米1年2熟区农田地下害虫的主要优势种群,且不同优势种群年发生量和发生期均有所差异,对黑光灯的敏感度也不同。绝对优势种铜绿丽金龟成虫的发生期较为集中,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且其对灯光敏感度较高,可利用黑光灯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豫北地区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河南省豫北地区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的调查与普查,摸清了其常见的昆虫种类:12个目,37个科,80个种;计有害虫50种,害虫天敌22种,活动性强的昆虫2种及腐食性昆虫1种。同时,根据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对草坪的危害程度,从群落的角度确定了白三叶草坪上害虫的优势种,并分析了这些优势种产生的原因和动态,为白三叶草坪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作者在2007~2008的两年间,对新疆和田皮墨垦区(兵团农十四师224团)枣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枣园昆虫群落中,有各类昆虫种类共计有45种(包括蜱螨类),它们分别隶属于12个目(包括蜱螨目),29个科;其中主要优势种害虫有土耳其斯坦叶螨,偶发性害虫有枣瘿蚊、棉铃虫、棉蚜等。主要优势种天敌是丽草蛉和七星瓢虫。同时对枣园昆虫群落的基本特征, 主要优势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