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机插优势,实现机插水稻高产高效,从秧田准备、播种、秧田管理、大田整地、插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两种育插秧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地力及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钵苗机插秧苗素质高,大田活棵快,低位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粒重,增产效应显著。同时,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钵苗机插基部节间增粗,抗倒性增强,成熟期提前。钵苗机插为大面积机插水稻稳定超高产栽培及稻麦两熟周年安全高效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培育适于机插秧要求的秧苗是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综述国外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指出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早稻佳辐占、中稻宜优673和烟后稻天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了机插秧与手插秧对比试验,研究机插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早稻、中稻、烟后稻全生育期比手插秧的分别延长2、4和6 d。机插会延长水稻生育期,推迟其成熟,且机插对烟后稻生育期延长效果尤其明显。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总结了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对栽培方式的响应,以盐丰47、盐粳662为材料,2020、2021连续两年进行了水稻旱直播与机插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齐穗期比机插秧晚8~10 d;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实际产量2020、2021年的两个品种旱直播比当年机插分别低16.29%、16.14%、16.17%、15....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盐都区机插秧面积徘徊不前的障碍因子,探索水稻机插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技术集成,以减轻劳动强度,轻简栽培,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实现稻作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机械栽插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育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对秧苗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育秧难度,这也是制约我国机械插秧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原因。本文基于对大量基层农技人员相关报道的梳理,在总结我国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插育秧与手插育秧的区别,及影响水稻机插秧苗群体和个体素质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机插育秧技术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机械插秧前的准备、插秧期间的标准要求、插秧后的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阶段的机械插秧技术要点。通过调整格田水深,检验田面硬度,做好插前"三带"工作,适时抢早插秧,合理密植,保证机插深度适宜、补苗合乎要求,机插后做好水肥管理及虫害防治等,可以提高水稻机械插秧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振宏 《北方水稻》2012,42(4):42-46
与传统手工插秧相比,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时、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等特点。详尽阐述了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大田移栽技术、大田管理技术、水稻插秧机使用保养技术等,这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紧密合理衔接,构成了江苏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凤亚  陈洁 《北方水稻》2014,44(5):47-48
机插秧已经在阜宁县推广了10多年,逐渐成为替代旱育手栽秧的主要种植方式,成为该县现代稻作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相关试验与实践经验,从水稻品种选择、苗床整理、播种及育秧管理、基本苗与栽插规格、大田整地施肥及灌溉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集成了适合阜宁县的机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水稻生产全过程系列机械化中,机插秧和机收割还是个薄弱环节。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盘锦地区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生产技术,当年引进日本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8台,完成机插面积3,672亩。到一九九一年,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打破了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水稻嘉优5号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措施。[方法]对水稻嘉优5号进行不同播种期、机插秧龄、播种量、机播密度和大田施肥量等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嘉优5号以5月底播种为宜;机插秧龄以10~15 d最适宜;机插株距以12~14 cm时产量较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30 cm标准盘播种量以50~75 g为好,在现有流水线下,播种量越少越好;在平衡施肥的方法下,以240 kg/hm2左右纯氮用量最为适宜。[结论]研究结果为水稻嘉优5号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华占机插秧和手插秧生理特性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在陕南发展机插水稻的关键栽培技术指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水稻主栽品种新稻1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探讨了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常规普通平盘秧苗机插增产7.74%,比传统人工育秧手插增产13.04%;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生育期比其余两种育插秧方式短;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普通平盘秧苗机插纯效益增加177.99元/667 m~2,比传统的人工育苗手插秧纯效益增383.04元/667 m~2,节本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难题,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形成了"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秧栽培技术",即杂交稻一粒种、一棵秧、一蔸禾栽培技术工程技术,简称杂交水稻"三一"栽培工程技术,为转型期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械化插秧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插栽培有效穗数多,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从而穗粒数较多,结实率提高,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插简易操作育秧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农民容易接受的一种育秧技术。2012-2014年浦城县引进机插秧简易操作育秧技术,效果很好,可节约成本480元/667m2。介绍了浦城县水稻机插露天简易操作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秧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农艺配套技术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实现水稻生产省工、节本、增效的目标 ,2001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机插秧质量与效率PF455S步行式插秧机 ,单程插幅120cm ,4行并列 ,平均行距30cm(固定 ) ,株距调节幅度11~14cm ,田间实插株距平均为11.1cm。理论上每667m2应插2万穴 ,田间实查1.82万穴。机插秧质量受秧苗质量、水层深度、整地、机械性能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同 ,本次插秧漏插率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