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草莓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洲 《保鲜与加工》2017,17(2):133-138
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三个方面综述了草莓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展望了草莓贮藏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草莓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草莓的成熟浆果自然保鲜期只有1~2天,极易腐烂。采用下列保鲜贮藏技术,可实现增产增收。(1)选栽耐贮藏的品种,做好采前处理选栽耐贮藏的草莓品种是延长其保鲜贮藏期的关键。比较耐贮藏的品种有:狮子头、戈雷拉、宝交早生、鸡心、绿色种子、硕丰、布兰登堡等;适宜速冻贮藏保鲜的品种有:布兰登堡、宝交早生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从生物保鲜技术、物理保鲜技术和化学保鲜技术三个方面对猕猴桃的贮藏保鲜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天然提取物保鲜技术和微生物保鲜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生物保鲜技术研究,展望了猕猴桃未来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葡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葡萄采后生理、微生物病害、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采后贮藏保鲜的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葡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草莓贮藏与运输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装备的发展,介绍了现有草莓保鲜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分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草莓贮藏与运输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促进草莓贮藏与运输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该文对磷脂酶D抑制剂-L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处理采后“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的研究,以探索保持草莓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的新措施;并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25μM LPE、75μM LPE浓度的磷脂酶D抑制剂LPE处理草莓果实,设对照,放入4℃低温条件下贮藏。通过对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呼吸速率、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表明:【结果】25μM LPE处理后的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降低了呼吸速率,维持较低超氧阴离子含量,贮藏后期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含量和较低水平的可滴定酸含量,与75μM LPE处理和对照相比,较好地保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结论】磷脂酶D抑制剂LPE处理有利于草莓果实采后品质的保持,且其作用效果受处理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大久保桃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久保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如贮前热处理、间歇升温处理、气调贮藏)和化学保鲜技术(如涂膜、水杨酸、钙处理、乙醇处理)。  相似文献   

8.
柑橘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柑橘贮藏保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柑橘采后生理代谢、防腐保鲜技术、贮藏设施和条件、采后分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保鲜与加工》2021,(4):I0002-I0002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保鲜第二研究室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核心团队之一,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采后保鲜与贮运岗位科学家团队。该研究室聚焦保鲜行业工程共性技术问题和葡萄、鲜梨、萝卜等大宗果蔬及樱桃、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是全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成立最早的从事农产品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下设采后生理实验室、采后病理实验室、技术开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草莓为试材,分别采用大蒜精油、山苍子精油、丁香花蕾精油、生姜精油复合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涂膜保鲜原料,研究(15±2)℃条件下不同精油涂膜液处理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山苍子精油、大蒜精油、生姜精油-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涂膜液均能显著降低草莓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指数及重量损失,显著抑制贮藏前期草莓果实的呼吸强度,进而抑制草莓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的下降及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提高草莓的贮藏品质。其中,山苍子精油-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涂膜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佳,为草莓的贮藏保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草莓形美味甜,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草莓没有果皮,在采收及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导致微生物侵染,腐烂率极高,因此非常需要安全高效的草莓保鲜技术。主要介绍可食用膜、气调包装、热处理、非热处理、保鲜剂等保鲜技术的概念、实现过程及效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方向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6种不同处理方式对五叶草莓进行保鲜处理,以蒸馏水处理组为对照,测定贮藏过程中五叶草莓果实感官性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其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组五叶草莓果实保鲜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2%柠檬酸+3%CaCl2处理、1%壳聚糖处理和2%柠檬酸+2%VC 3种处理组的五叶草莓果实感官性状维持最好,且1%壳聚糖处理组还在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损失及丙二醛产生等方面显著优于上述两种处理组.综合各项指标考虑,五叶草莓采用1%壳聚糖处理保鲜效果最好,保鲜期可延长至6d左右,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草莓易变质、不宜贮藏等难题,从草莓的生理特性入手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物理、化学、生物和纳米等方面对草莓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的保鲜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展望了我国草莓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类寡糖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种类寡糖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莓失水率、腐烂率、发霉率明显降低,VC、蛋白质、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全明星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CaCl2、植酸、柠檬酸和山梨酸钾不同浓度的复配组合及其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常温(20~25℃)条件下贮藏7d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在常温条件下草莓采后保鲜的最佳复配组合为:1%CaCl2+0.15%植酸+2%柠檬酸+0.1%山梨酸钾。该复配保鲜剂再与l%壳聚糖制成涂膜,在抑制草莓果实腐烂,保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下降方面的作用效果好于单纯复配保鲜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剂量(0、1.8、3.6、7.2g)的乙醇缓释剂处理新鲜草莓,用聚乙烯保鲜袋(180mm×280mm,厚度0.03mm)包装后。分别于室温(20±2)℃下避光贮藏7d,研究乙醇缓释气体处理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乙醇缓释气体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草莓的腐烂,延缓果实硬度、水分、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乙烯产量及呼吸强度在贮藏期内均显著小于对照。与传统的使用乙醇浸泡处理或乙醇熏蒸处理方法相比.采用缓释技术能够使极低剂量的乙醇气体持续缓慢地释放到贮藏空间内.在延长果实货架期的同时.能够避免传统方法处理时果实产生的类似酒精发酵的异味。使草莓保持正常的口感与风味。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草莓的保鲜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莓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却难以保藏。目前,草莓的保藏方法主要是控制温度,并使用保鲜剂进行贮藏。控制温度一般通过冷藏库实现。草莓控温在冰点以上进行冰温贮藏比普通的冷藏效果要好。而使用气调库、气调包装则能更好地保持草莓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9.
以感官品质、好果率、失重率、糖酸比、微生物生长情况等为评价指标,对大豆多糖与三七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石榴皮提取物、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蒲公英提取物复配涂膜保鲜草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糖与几种植物提取物复配涂膜均能提高草莓的感官品质,降低草莓的腐烂率、失重率、糖酸比,减少微生物的滋生,提高草莓的保鲜效果;大豆多糖与石榴皮、葡萄籽和蒲公英提取物复配对草莓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果实好果率较高,失重率较低;与蒲公英复配,草莓中VC含量最高;与石榴皮、茶多酚提取物复配,草莓的糖酸比较高,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包装材料对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贮藏12 d不同包装材料对绿芦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微孔膜包装可明显抑制绿芦笋的呼吸强度,降低水分损失和叶绿素的分解速率,较好地保持了绿芦笋的原有品质;PE膜包装能够有效降低VC的降解速率,但保鲜效果较微孔膜次之;保鲜纸包装能够较好地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但贮藏期较短;泡沫箱包装对延缓绿芦笋衰老效果不明显,不适于用作绿芦笋贮藏保鲜的包装材料,可结合其他措施作为周转箱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