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节水灌溉新技术--根区导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区导灌技术是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经过稳流器的稳流再通过导管将水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地下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地下灌溉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材不易老化,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又避免了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使作物对水、肥的利朋更直接有效,便于田间管理和精确控制灌水量,达到农业高效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96.什么是渗灌? 答 渗灌是一种地下节水灌溉方法.渗灌也可称为地下的滴灌,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像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实施渗灌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点式和线式两种.点式渗灌(又称孔口式)是用不透水的塑料管将水送到作物根部,然后通过一种埋在地下可以慢慢渗出水的渗头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3.
机械灌溉节水技术问答(Ⅲ)张佑墉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路18号343信箱(110003[9]何谓滴灌?滴灌有什么优点?答: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输水管道,由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供给作物水分的一种节水型灌溉技术。滴灌有以下优点:(1...  相似文献   

4.
旱作膜下滴灌机械化播种技术在尼勒克县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由于覆膜可大大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与机械化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  相似文献   

6.
滴水灌溉技术,简称滴灌。是利用一套低压管道系统(通常使用塑料管)把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液体一滴一滴地、均匀地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经常保持在适宜于作物生长的最优含水状态的一种先进灌水技术。滴灌的前身是古老的地下灌水技术。随着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大约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滴灌才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灌水技术。它既保持了地下灌溉那种浸润作物根层土壤的优点,又具有地面灌溉和喷灌都不能代替的特点,归纳起来滴灌具有如下优  相似文献   

7.
1节水灌溉的迫切性和经济性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灌溉用水占很大比重,传统的灌溉主要以大田漫灌为主,水的利用效率很低。因此,节水灌溉是今后现代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滴灌非常适合现代农业和园林业等的灌溉,它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  相似文献   

8.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机构及水与动力资源局研制了两种新的灌溉用水管理仪器: 一、自动预报计算灌溉日期和灌水量仪这种仪器是将气象数据及土壤水分.作物生态等资料输入电子计算机,可计算不同作物用水量。预报各地块和各种作物下一次灌溉日期和灌水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通常采用估算的方法,计算精度无法得到保证。基于桶栽试验提出了一种稻田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即利用实测稻田水量平衡要素推算稻田作物蓝绿水足迹,再通过记录每次排水量及测定每次排水水样中氮磷浓度来计算稻田作物生产灰水足迹。试验设置浅水勤灌(Frequent and Shallow Irrigation,FSI)、浅湿灌溉(Wet and Shallow Irrigation,WSI)、控制灌溉(Controlled Irrigation,CI)和蓄水-控灌(Rain-catching and Controlled Irrigation,RC-CI)4种灌溉模式,计算各灌溉模式下的稻田作物生产水足迹。结果表明,稻田生产蓝绿水足迹随生育期呈"增—降—增—降"的趋势,以拔节孕穗期较大;灰水足迹集中在返青期和分蘖前期,这主要与施肥和降雨有关;总水足迹随生育期呈"增-降-增-降"的趋势,以分蘖前期较大,返青期和拔节孕穗期次之。返青期和分蘖前期稻田作物生产水足迹组成以灰水足迹为主,其余生育期以蓝绿水足迹为主。稻田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结果说明灌溉模式对稻田生产水足迹影响显著(P0.05)。基于试验的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各生育阶段作物生产蓝绿水和灰水足迹。  相似文献   

10.
<正> 1974年联合国粮食会议的一个报告认为,灌溉农业几乎没有发展的余地了,这是因为适宜的土地和水已几乎全部开发完了。这一结论值得置疑。因为用来估算适宜灌溉的土壤和水的标准是很保守的,而且在估算时只考虑了所灌溉作物的常规标准和生产过程。如果利用咸水,灌溉农业就能扩大。最近的研究与计算表明,以前被认为不适合用于灌溉的水常可以被成功地用来种植作物,而且对作物与土壤没有长期的危害。采用新的作物和水管理对策能够进一步促进咸水灌溉的可行性。大量的咸水是可利用的,包括灌溉工程的排水和浅层地下水,世界上许多地区有这样的咸水,如美国、苏联、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和澳大利亚。这部分水的利  相似文献   

11.
一、滴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省水.滴灌是局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要精确地进行灌溉.用管道输水,非常省水,一般比地面灌省水35%~55%,有些作物可达85%左右,比喷灌省水15%~25%.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及其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然后通过喷洒器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像下雨一样洒到田间和作物上的灌水方法。节水灌溉的目的,是以浇灌最少量的水,得到最大经济效益的作物产量。为此,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各种节水灌溉设备,分析了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装备现状,比较了各种节水灌溉设备的综合性能,提出了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的参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于不同地区的各种作物,都编有灌溉日程(Schedule)指导作物的适时灌溉。这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收获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应该引起普遍重视,为此,本刊特请余登苑同志从农业栽培角度,提出作物生长与水的关系,写出这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借以推动各地着手编制灌溉日程,进行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非充分灌溉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洁 《节水灌溉》1998,(5):21-23
1什么是非充分灌溉灌溉一词是水利工作者和农牧民朋友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在作物的生育期内给种植作物的农田里灌水。而什么是充分灌溉,什么是非充分灌溉呢?就不是十分明确了,在此,有必要作一简略介绍。1.1充分灌溉充分灌溉,就是要充分满足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要求,按照传统经验或作物需水量试验要求的灌溉水量和灌水定额(一次灌水的水量)进行灌溉。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遵循这一观念进行农田灌溉的。特别是我们内蒙地区,有水就灌,大水漫灌的现象还很严重,甚至有的人认为多灌总比少灌好。其实不然,水量灌得太多反而会减产,造成浪…  相似文献   

15.
8DWG-50滴微灌机(设备) 滴灌可分为膜下滴灌与地埋式滴灌。8DWG-50滴微灌机(设备)用于马铃薯、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灌溉。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通过滴灌系统精确地、适时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作物需求,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省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下灌溉中容易出现的埋在地下的灌水器的堵塞现象和土壤含水率的分布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地下灌溉技术。新型地下灌溉技术将水(或水肥的混合液)和空气充分混合为一体,由埋于作物下方的灌水器以一定的压力输出水气二相流,由气相流带动水分在土壤中浸润、扩散,从而将水(或水肥的混合液)送达作物根部,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用气相流带...  相似文献   

17.
保雨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向天空要水,与蒸发夺水,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在作物需水不足时,提取地下水补充灌溉。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保雨灌溉比常规井灌年均节水2091mm/hm~2,增产粮食2020kg/hm~2,促进了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合理施肥是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主要是借助新型微灌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在灌溉的同时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供给作物吸收,并且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灌溉次数和施肥时间,达到"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术.由于灌溉过程主要是根部灌溉,肥料也随水直接被输送到根系的周围,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极大地减少灌溉和肥料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并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水的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获得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利用首尾测算法来对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分析,即通过作物典型田块的每公顷平均净灌溉定额和典型田块的田块面积加权平均,确定片区的作物净灌溉定额,再利用整个灌区作物种植面积和净灌溉定额,确定灌区的年净灌溉用水量。分析了2016年咸阳市40个样点灌区的基本数据,计算出各类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表明:咸阳市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井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577 7、0.565 0、0.599 0、0.761 3,咸阳市的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7 0。结果表明: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提出了测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计算成果为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农业部水管理研究实验室最近用一台可支撑25t多重量的蒸渗仪(Lysimeter)测定作物需水量的数据,来开发和改进用于作物灌溉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目前靠土壤水分蒸腾损失总量系数来决定灌溉需水量的数字对于滴灌来说显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