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食品产地溯源是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地区名优特色产品、增强消费者信心的有力措施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种绿色、快速、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研究现状,旨在推动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障食品行业的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对水稻产地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来自齐齐哈尔、建三江及五常地区的150份水稻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具有简单、快速、高效、无损的技术特点,并能实现对水稻产地溯源的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我国进口棉花原料以及收储棉花的品种产地溯源监控技术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棉纤维DNA的提取方法,旨在建立以棉纤维DNA为介质鉴定棉花品种真实性及产地溯源的体系。【方法】通过改进和优化提取方法,提取了开花后不同时间棉纤维及不同年份皮棉的DNA,以其作为模板,进行了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并选取13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对鲁1127、石抗126和瑞杂816棉纤维DNA进行SSR-PCR扩增。【结果】此DNA提取法可提取出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年份的棉纤维DNA,随着纤维发育成熟及年代增加,所提取的DNA含量尽管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下游试验需求;所提取的棉纤维DNA可进行常规PCR扩增,且PCR扩增条带清晰;以13对棉花SSR引物对鲁1127、石抗126和瑞杂816棉纤维DNA进行SSR-PCR扩增,均可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谱带,且易于区分。【结论】该提取法适合提取棉花纤维的基因组DNA,且满足于常规PCR扩增和SSR分子标记。本研究证实基于棉纤维DNA分子标记用于棉花品种溯源切实可行,并有望为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分析茶叶的品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应用在茶类鉴定、产地识别、等级评价、茶饮料辨别等方面,定量分析主要应用在快速测出茶叶中各化学品质成分的含量;指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茶叶质量控制、在线监测、物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提升方面更广阔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张天真 《棉花学报》2000,12(6):321-326
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随着人民群众对衣着要求的普遍提高,纺工部门引入高效快速的纺纱技术,对棉花品种的总体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棉花育种家除了利用常规技术外,还大规模开展了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克隆出的棉纤维发育基因以及外源基因开展棉纤维品质改良的转基因育种和棉纤维优质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和辅助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根据我国目前棉花品种品质水平、生产状况,提出了棉花品质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家在棉花纤维发育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最近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相关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技术手段在棉花纤维发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在棉纤维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重要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期刊《ThePlantCell》等杂志上。从分子水平弄清控制棉纤维细胞伸长的真正机制,对于棉花纤维的发生与伸长的调控以及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形态的建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显著的学术意义。通过棉花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建立了棉纤维品质分子改良的技术平台,同时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纤维品质改良的关键功能基因,为进一步显著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创制纤维品质优异的新材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北疆高产棉花纤维品质形成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对与棉纤维品质形成发育相关的7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位适宜度测算,对比实际收获棉纤维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北疆高产田棉纤维生态位适宜度值第3~6果枝较高,第1~2、第7~8、第9~10果枝相继下降。影响棉纤维发育的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适宜度值(Fi)与棉花纤维品质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果枝节位棉纤维品质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对棉花纤维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生态位适宜度分析法可以作为指导棉花生长调控、建立高产高效棉花群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米产地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米产地溯源方法,本研究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矿物元素分析技术、有机组分指纹图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在大米地理鉴别上的应用进展。发现产地溯源研究的还比较浅显,目前所采集的样本仅选取几个有特点的品种来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的大米地理鉴别方法不具有普遍性,今后的研究要保证样本的充足性,而且可以几种技术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判别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模型的指标确定与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纤维综合品质指数是既能评价棉纤维品质质量,又能反映成纱品质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数,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本文利用不同品质原棉的纺纱试验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并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了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长度整齐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是表示棉花纤维综合品质的关键指标,提出了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IFQI)模型。经过分析认为,反映纺纱均匀性指标(SCI)选择的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模型为IFQI=(Len-10)/Mic~(1/Mic)×Str×Un;反映单纱强力选择的IFQI模型为IFQI=(Len-10)/Mic~(1/Mic)×Str。IFQI模型机理性强、自变量少、形式简单直观,而且与单纱强力、纺纱均匀指数呈正相关。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高,说明棉花纤维的品质好,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既可直接用来评价棉纤维品质,又可直接表征成纱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油储藏及其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庚 《粮食储藏》2007,36(1):29-3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是具有快速、准确、低成本的现代检测技术。本文简介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基本概况,着重综述了近红外技术在我国粮油重要品种如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的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储藏虫害的检测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等的最新动态,还简要地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Cott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crops in the world,and it provides natural fiber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textile technology and increased consumption demands on cotton fiber,both cotton yield and quality should be enhanced.However,cott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re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s and are usual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that hampers the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of lint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by traditional breeding.  相似文献   

12.
棉花产量与品质改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世界经济形势对棉花作为主导的纺织纤维来源提出了挑战.过去10年中,世界棉花的丰产性育种进展不大,棉农种植棉花的收益较低,棉花生产效益不稳.从目前单产水平的这种停滞状态可看出在多年的育种进程中,棉花从种植到成熟过程中产量组分所受到的生理限制.就改进产量的育种对策而言,注重产量组分比之注重衣分或铃数更为重要,此外应注重的是棉株的生理特性,如种子的含油量.而在产量处于徘徊的这段时期,经济的竞争使世界纺纱与纺织技术加速改进,以满足棉纤维品质的需求.在棉纤维加工过程中,短绒(12.7mm及以下绒长)的问题往往是造成棉纱拉力降低,尤其是对气流纺织技术.随着乌斯特公司"高级纤维信息系统"R的问世,已可以在对棉纤维长度分类时直接对棉短绒含量进行测定.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如何在保持现有纤维品质的前提下,采用新的技术与对策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Cotton is the worlds leading natural fiber crop,and 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extile industries worldwide.The cotton industry is confronted with problems in cost of produc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high quality in the product.It is an industry in which marketing is based on measurable quality factors and where technological chang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rapidly and constantly.So the breeders have to constantly breed cotton varieties to sui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As a major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fiber crop in the world,cott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fiber can be divided into initiation,elongation,secondary wall synthesis,and maturation stages.The initiation and elongation stages of fiber,which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fibers on each seed and the final length of fiber,directly affect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otton fiber.  相似文献   

15.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otton Fiber Qualit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fiber quality status is very important for super quality cotton production and diverse requirements of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渝棉1号优质纤维QTL的标记与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07,33(12):1915-1921
利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优质品种渝棉1号组建了(TM-1×渝棉1号) F2和F2:3分离群体。通过5 544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筛选,获得178个多态性标记,用其中138个构建了总长为959.7 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9%。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了该组合的F2单株和F3家系纤维品质性状,共检测到12个纤维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包括1个纤维长度的、4个纤维强度的、3个马克隆值的、3个整齐度的和1个伸长率的,分别解释各性状表型变异的6.1%、5.31%~14.62%、7.88%~19.17%、7.4%~11.71%和8.26%。研究还发现Chr.23和Chr.24是优质纤维QTLs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导致全世界棉花严重减产、纤维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获得高产、优质、耐旱的棉花新品种一直是棉花的育种目标。本研究选取217份陆地棉栽培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生育期处理组灌水量为对照组50%的干旱胁迫处理,并在处理后期对217份材料的株高、衣分、单铃重等18个性状进行2年2点的表型鉴定,干旱胁迫后,群体间响应差异明显,多个表型性状在对照和处理间表现显著差异。通过BLUP分析表型数据并计算各性状的抗旱系数;全基因组范围选取的214对多态性SSR分子标记扫描群体,共检测到39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多样性系数平均值为0.402,范围为0.072~0.631,PIC值平均为0.329,范围为0.070~0.56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该群体可分为2个亚群。用上述SSR标记分别对18个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关联分析,共关联到76个极显著位点(P<0.01),表型变异解释率为2.930%~7.218%,其中共有14个标记位点能同时被2种或以上性状检测到。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棉花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及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疆棉花与国外典型主产区棉花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新疆棉花内在品质与世界公认的优质棉(美国SJV和澳大利亚棉花)相比有明显差距,但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优质棉相比,互有优、缺点,品质总体属中等略偏上,具体表现为:新疆棉花纤维较长、强力尚可和马克隆值较高。另外新疆棉花存在异性纤维污染、纤维类型单一、机采棉纤维长度短、杂质高、供给成本高、供给效益和效率低,以及各品质指标间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不同纤维类型优质棉花品种选育、优化棉花品种种植区域布局、防止异性纤维污染、构建棉花种植生产管理规模化与标准化模式,推广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等关键措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GGE双标图划分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乃银  李健 《作物学报》2014,40(5):891-898
长江流域棉区棉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合理划分纤维品质生态区有助于提高原棉品质和配棉效率。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分析2000-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环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模式,提出长江流域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可划分为“中等品质生态区”、“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和“低马克隆值生态区”。其中,长江流域中等纤维品质生态区涵盖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岗地棉区、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南襄盆地棉区、湖南省环洞庭湖东部和西部棉区、江西省环鄱阳湖棉区、安徽省沿江与江淮棉区、江苏省宁镇丘陵与沿江棉区和浙江省沿海棉区,纤维品质较好,代表了长江流域的总体水平;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位于湖南省环洞庭湖北部滨湖沃土棉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良,而马克隆值偏高;低马克隆值生态区涵盖长江流域最西边海拔较高的棉花熟期早长势较弱的四川丘陵棉区和最东边土壤含盐度较高且棉花长势较弱的江苏沿海棉区,纤维马克隆值达到B级水平,为长江流域马克隆值最好的区域,但纤维比强度水平一般。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在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面的应用效果,可为长江流域棉花区域化种植和纺织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决策支持,也为其他棉区和作物生态区划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