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同宝村绵羊急性死亡病例中分离到一株B型诺维梭菌,利用该分离菌株(TB05)和B型诺维制苗菌株(C61-4)所产毒素经甲醛灭活,分离株加入氢氧化铝胶、磷酸铝胶及明矾佐剂,制苗株(C61-4)加入磷酸铝胶佐剂制备成羊黑疫单价疫苗,对该疫苗分别进行了安全性检验、家兔免疫试验及血清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结果表明,B型诺维梭菌菌液用5%甲醛72 h即可灭活;家兔皮下注射5 m L该疫苗,观察期内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家兔免疫试验表明,分离株氢氧化铝苗、磷酸铝苗及明矾苗0.1 m L免疫组免疫21d后,保护力分别为200、200、100 MLD(家兔最小致死量)、0.5 m L组免疫组保护力均为200 MLD,(C61-4)菌株磷酸铝苗0.1 m L免疫组免疫21d后,保护力低于100 MLD、0.5 m L组免疫组保护力为100 MLD。免疫家兔血清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氢氧化铝苗、磷酸铝苗及明矾苗0.1 m L免疫组免疫21 d后,0.1 m L血清中和力分别为300、200、100 MLD(小鼠最小致死量)、0.5 m L组免疫组0.1 m L血清中和力分别为400、300、300 MLD;(C61-4)磷酸铝苗0.1 m L和0.5 m L免疫组免疫21 d后,0.1 m L血清中和力均为100 MLD。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用该地方分离株制备的磷酸铝单价疫苗免疫效果优于C61-4株羊黑疫磷酸铝苗。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羊黑疫疫苗的免疫保护力,从青藏高原牧区病死羊体内分离的6株野毒株中筛选具有高免疫原性的B型诺维氏梭菌制苗用菌株,通过16S rRNA分子鉴定、α毒素基因片段的扩增、产毒素能力对比分析,筛选出1株产毒能力较高的TB05野毒株,以标准株为对照,研制了羊黑疫氢氧化铝菌苗,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6株菌16S rRNA分子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较近,均扩增出大小为570 bp的α毒素基因片段;该TB05野毒株在含1.0%葡萄糖, pH值8.4~8.6的VF培养基中37℃72 h产毒最高,可达40 000 MLD/mL;疫苗对家兔的免疫保护力是对照组的2倍,血清抗体效价是对照组的3倍,免疫羊180 d后仍可抵抗2个致死量的攻击,免疫期远高于对照组的3个月。表明该野毒株具有较强的产毒稳定性和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羊黑疫疫苗生产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3.
先用D型肉毒梭菌菌苗对海猪、家兔进行基础免疫,再用不同致死量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加强免疫3次.采用血清中和试验,测得海猪对毒素的耐受性为40万MLD/ml(小白鼠静注),家兔对毒素的耐受性为100万MLD/ml(小白鼠静注);两种动物每ml抗血清均能中和1万MLD/ml(小白鼠静注)毒素.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和气肿疽等八种干粉菌苗。前七种菌苗对家兔的免疫剂量分别为:3~5mg,2mg,1~2mg,0.1mg,0.5mg,0.25mg,和0.1mg。对绵羊的免疫剂量分别为:4~8mg,1mg,2mg,2mg,≤10mg,20mg,≤10mg。气肿疽菌苗对海猪的免疫剂量为7.5mg。对于前七种菌苗,每毫升培养基可分别制造2.68~1.31,24.1,5.7,13.1,≥2.84,1.51,和≥1.43头剂(绵羊)。四只免疫绵羊血清等量混合,0.1ml分别中和腐败梭菌毒素1MLD以上;魏氏梭菌B型毒素2MLD以上;C型毒素1MLD以上:D型毒素2MLD以上;诺维氏梭菌毒素200MLD;肉毒梭菌毒素1MLD;破伤风梭菌毒素1,000MLD,各该菌苗即可达到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腐败梭菌α毒素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共表达产物,并鉴定其致死活性和反应原性,评价其免疫保护效力,利用PCR扩增腐败梭菌α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Gcsa和Gcpe并克隆至pETDuet-1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自诱导培养基诱导这2段基因共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以及小鼠毒性试验、抗毒素血清中和试验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将诱导后的大肠杆菌灭活,制成铝佐剂疫苗1 m L/只皮下注射免疫家兔2次,测定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用1 MLD的腐败梭菌毒素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别攻击。结果显示,所构建的E.coli BL21(pETDuet-Gcsa-Gcpe)可以同时表达Gcsa和Gcpe,表达产物能够与腐败梭菌和D型产气荚膜抗毒素血清反应;且具有小鼠致死毒性,只有用2种抗毒素一同作用,才能将其毒性中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家兔,免疫血清对腐败梭菌毒素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 MLD/0.1 m L,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中和抗体效价≥50 MLD/0.1 m L;用2种毒素攻击,免疫组家兔全部保护,对照组全部死亡,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版)效力检验标准。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可以实现α毒素和ε毒素的活性共表达,本研究为腐败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多联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我所分离并保存的对本地区牛羊肉毒梭菌病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菌株Nb6514研制成功牛羊肉毒梭菌(C型)灭活苗。用免疫牛、羊血清作小白鼠体外中和试验来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结果显示,免疫10d的牛羊均可抗10个小鼠最小致死量/m L;30d分别可抗30~280和20~240个最小致死量/m L血清;180d达到高峰,分别可抗300~1600和200~1200个小白鼠最小致死量/m L血清;至550(一年半)仍可抗10个最小致死量/m L血清。结果表明研制的牛羊肉毒梭菌(C型)灭活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能有效预防牛羊肉毒梭菌(C型)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的免疫效力进行评价,本研究以表达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的大肠杆菌BL21(pET28a-CSA)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表达量的条件优化后,将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分为上清分泌形式与包涵体形式)、超声波裂解和未裂解诱导后的全菌制成铝佐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家兔后,检测家兔血清中和效价,利用1 MLD腐败梭菌毒素攻击免疫家兔。结果显示,pET28a-CSA/BL21培养至OD600nm达到0.850~0.950时以0.40 mmol/L IPTG,37℃诱导6 h获得的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相对表达量较高,并且以包涵体和可溶性2种形式表达且以包涵体居多;除包涵体疫苗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6 MLD/0.1 mL外,其它可溶性、裂解菌苗和未裂解处理菌苗实验组均为8 MLD/0.1 mL,高于类毒素疫苗组和《中国兽药典》规定的1 MLD/0.1 mL,攻毒后各免疫组家兔均得到100%保护,而类毒素疫苗组保护率仅40%,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尤以可溶性的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免疫保护最佳。本实验为羊快疫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腐败梭菌类毒素抗原含量与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将不同剂量的类毒素分别接种家兔和绵羊,免疫17日后测定血清中和效价,并用1MLD的毒素进行攻毒。测毒结果表明,1个家兔MLD的毒素含量为小鼠MLD的30倍,1个绵羊MLD的毒素含量为小鼠MLD的600倍。血清中和试验和免疫攻毒保护结果表明,类毒素含量与免疫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在家兔和绵羊上能提供保护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100个小鼠MLD和300个小鼠MLD的类毒素。本试验结果为腐败梭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C型肉毒梭菌毒素蛋白,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性。将麦芽糖蛋白(MBP)和C型肉毒梭菌毒素重链C末端(CHC)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和串联,获得基因片段GMBPCHC。将GMBPCHC克隆至pET28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分别在15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诱导表达。利用Ni-IDA亲和层析方法对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MBPCHC。将rMBPCHC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混合制备成疫苗,免疫4只家兔,剂量为100 μg/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一免后21 d及二免后14 d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同时,在二免后14 d对家兔进行攻毒。结果表明,rMBPCHC在37℃的诱导温度下,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在15℃的诱导温度下,可溶性表达的比例可达50%。一次免疫后,免疫组4只家兔血清对C型肉毒梭菌天然毒素(简称天然毒素)的中和效价均可达到1(0.1 mL血清中和1个小鼠最小致死量(MLD)的天然毒素)。二免后,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可达到4~8。用10个家兔MLD的天然毒素攻毒后,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4/4)的保护,而用1个家兔MLD的天然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100%(2/2)死亡。以上结果说明,rMBPCH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C型肉毒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厌氧菌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从一例送检病死羊肾脏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梭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实验、血清中和及胰酶破坏试验,确定分离病原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用自行设计的诺维氏梭菌α毒素特异性引物对纯培养物进行PCR扩增检测,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30bp的目的条带,与常规诊断结果一致;对分离的野生毒株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野毒分离株在自制的VF厌气肝汤中的产毒能力达4000 MLD/mL,证明该菌株具备生产羊黑疫疫苗用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获得腐败梭菌无毒重组α毒素,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和人工合成,获得了缺少第212-222位共11个氨基酸编码序列的基因片段(GCSAΔ11)。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获得的重组α毒素(rCSAΔ11)与腐败梭菌天然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小鼠检测其毒力。随后,以rCSAΔ11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CSAΔ11可溶表达比例可达46%,且能与腐败梭菌天然毒素抗血清反应。进一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CSAΔ11丧失了对小鼠的毒力,0.1 mL的一免兔血清可中和8~12个小鼠最小致死量(MLD)的腐败梭菌天然毒素;二免兔血清可中和32~45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天然毒素。1个家兔MLD的腐败梭菌天然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4/4)的保护。综上表明,无毒性的rCSAΔ11保留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从而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D型肉毒梭菌菌苗及诊断用血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国内首次从动物体内分出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了D型肉毒梭菌菌苗及诊断血清。结果表明:采用透析培养技术制备的D型肉毒梭菌磷酸铝苗,免疫性良好,对家兔和豚鼠的免疫保护力均为100%;制备的诊断血清每毫升可中和10000 MLD毒素,可用于肉毒梭菌菌型鉴定。  相似文献   

13.
绵羊黑疫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0月,青海省海北州某牧场的藏系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半个月内死亡200余只,从其中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毒素中和试验及动物接种,证明分离出的2株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MLD)为2~4万MLD/ml,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羊群于发病半个月前曾注射过羊四联(瘁疽、羔羊痢疾、快疫、肠毒血症)疫苗,此次发病波及到了7个牧户,常急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晚上入圈时尚未发现症状,早晨发现已经死亡。2剖检变化死亡羊只颈部皮下有少量黄色胶胨样液体,…  相似文献   

14.
2000年7-8月,青海省同德县某乡藏系棉羊猝死,经对其中两只症状典型病死着羊病料分离培养,分离到数株疑似魏氏梭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检查、纯培养物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证实致病力较强的两株为C型魏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均大于500小白鼠MLD。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在联苗中的免疫效果,试验用不同含量的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替代羊三联四防苗中腐败梭菌组分制备联苗,分别免疫兔和绵羊,在免疫后的第10,14,21天分别测定血清中和效价,免疫后第25天用1个最小致死量(MLD)的腐败梭菌毒素对免疫兔和绵羊分别进行攻毒,以期得到能使动物获得足够保护的抗原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兔和绵羊联苗中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0. 3 mg、0. 25 mg时,在免疫后第14天腐败梭菌毒素血清中和效价均能达到1;免疫后第25天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兔和绵羊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75%。说明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可以替代羊三联四防苗中腐败梭菌组分用来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A)的C末端(CPAC)与中和抗原表位NE(ARGFAK)的串联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对已知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C及NE的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并将两个基因的三拷贝序列串联,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PAC3NE3。将该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蛋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随后,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在二免后21 d,以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对家兔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且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反应。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40个最小致死量(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80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4/4死亡,免疫组得到了100%(4/4)的保护。以上结果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1.试验成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和破伤风七联干粉苗。2.七联苗中,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和破伤风菌苗的免疫剂量对家兔分别为2.5mg、2mg、1~2mg、0.25mg、0.5mg、0.5mg 和0.05~0.1mg;对绵羊分别为10mg、2mg、2mg、2.5mg、≤8mg、20mg 和≤4mg。3.在七联苗中,快疫、羔羊痢疾、猝批、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和破伤风菌苗对绵羊的免疫剂量分别为家兔免疫剂量的4、1、2、10、≤16、40和≤40倍。4.四只七联苗免疫羊血清等量混合,0.1ml 能分别中和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和破伤风毒素1、1、1、3、50、1和1MLD,即可达到与免疫动物攻毒相符合的有效标准。看来这样标准可以用于检验菌苗的效力,以简化多联菌苗的效检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将Gc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CSA。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的rCSA与腐败梭菌α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犬肾细胞系(MDCK)和小鼠来检测rCSA的毒力。以甲醛脱毒后的rCSA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的比例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CSA为可溶性表达,比例可达50%,且能与腐败梭菌抗血清反应。MDCK细胞毒性试验显示,0.15ng·mL~(-1)的rCSA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rCSA对ICR小鼠的最小致死量是1.5×10~6 ng·kg~(-1);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0~13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每毫升的二免抗血清可中和360~48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1个家兔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4/4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S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11月,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某乡的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3个月内死亡270余只。从其中1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证实其中10株分离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为400~3200,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  相似文献   

20.
<正>用本室自行研制的4批次绵羊肠毒血症菌苗免疫家兔,结果0.1 mL免疫量即可达到规程要求的保护率。为了解在绵羊上的免疫效果及该疫苗的保存期,2012年在海晏县野牛沟乡用绵羊肠毒血症菌苗,选择体重在3040 kg未注射过四联苗的绵羊进行免疫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0901、1002、1101及1201四批肠毒血症氢氧化铝菌苗为本室自行研制,毒价分别为2.5万,1万,1万和2万MLD/mL。攻毒用毒素毒价为7 500 MLD/mL(小鼠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