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青鱼人工繁殖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鱼繁殖与鲢、鳙、草鱼比较 ,技术难度较大 ,生产操作要求较高。生产鱼苗的单位大部分不生产青鱼苗 ;而生产“四大家鱼”苗的单位 ,青鱼又是少数 ,青鱼苗仅占“四大家鱼”苗的 5 %左右。本场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鱼类人工繁殖 ,在青鱼的人工繁殖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 ,本场在催产药物、催产方法等诸多方面又作了改进 ,青鱼的催产率稳定在 95 %以上 ,受精率、孵化率均比过去提高 1 0— 2 0 % ,平均每组亲鱼产苗 76 2万尾 ,现将试验方法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亲本选留与培育1 1 1 亲鱼留养 青鱼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  相似文献   

2.
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是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人工繁殖的技术难度较大,生产操作要求较高,一些鱼苗生产单位往往不生产青鱼苗。靖江市水产良种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在青鱼的人工繁殖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催产剂、催产方法等方面又作了改进,使催产率稳定在95%以上,受精率、孵化率均比过去提高10%~20%,平均每组亲鱼产苗84.4万尾。现将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本选留与培育1.1.1亲鱼选留青鱼性成熟年龄较鲢、鳙、鲩(草鱼)要晚得多,但年龄过大性腺发育也差。生产中发现30…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青鱼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在总结过来青鱼人工繁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1983年冬,确定以江永县鱼苗鱼种场为基点,开展青鱼人工繁殖试验,从青亲鱼培育和人工催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索。1984年催产二组青鱼,一组人工授精成功,一组未产;1985年催产二组青鱼,一组获得自然产卵成功,一组人工授精;1986年又催产二组青鱼,均获得自然产卵成功。三年的试验结果不同,究其原因,一是青亲鱼培育管理逐年有所改进,二是催产技术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亲鱼培育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亲鱼培育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我场各年从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一、亲鱼的更新换代认真开展“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首先逐步淘汰老亲鱼,不断引进原种新亲鱼,使亲鱼群体保持在青壮年状态,其次应大小归一、年龄相仿、专池培育,使性腺发育能保持同步。并且在引进亲鱼时要避免近亲血缘,使亲鱼保持优良性状。二、产后培育亲鱼催产结束后,在短期内抓…  相似文献   

5.
叶素兰 《内陆水产》2002,27(8):16-17
青鱼,俗名螺丝春、黑鲩、青鲩,系中下层鱼类,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为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的人繁难度远大于其它家鱼。鲢鱼、鳙鱼、草鱼经人工催产能自然产卵、自然受精,且催产率可达96%以上。而青鱼自然产卵的概率很低,自然受精率在50%~60%。笔者多年从事青鱼人工繁殖,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青鱼的人繁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重视亲鱼的种质青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其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5龄左右性成熟。人工繁殖青亲鱼最好选长江中下游3~4龄的成鱼,以避免近亲繁殖;没有条件的繁育场也可根据自身条件…  相似文献   

6.
青鱼人工繁殖的几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鱼属中下层鱼类,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青鱼的人繁难度远大于其它家鱼,鲢、鳙、草经人工催产后能自然产卵、自然受精,催产率达96%以上。而青鱼自然产卵的概率很低,自然受精率只能达到50%~60%,根本解决不了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笔者经过20多年的探索,改进了产前培育管理,调整了激素配伍及人工授精的方法,从1996年以来催产率稳定在95.7%以上,受精率90%以上。青鱼的人繁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重视亲鱼的种质青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其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5龄左右性成熟。因此亲…  相似文献   

7.
在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中,青鱼的人工繁殖是最难把握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难度大。我们在多年青鱼繁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经验,现总结如下。1亲鱼的产后培育青鱼是较大型的底栖鱼类。青亲鱼饲养池水面要大,一般在0.5h以上,水深最好达到2m...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5,(6):13-14
我所于1964年冬开始从1962年生产的青鱼鱼苗中选留培育青鱼亲鱼,自1969年青鱼(7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至1974年已经连续六年比较顺利地孵化青鱼鱼苗共一千余万尾。十年来,对于青鱼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以及青鱼鱼苗、鱼种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有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家鱼人工繁殖已经有了二十来年的历史。但从我省来看,能孵化青鱼苗的单位不多。摸索青鱼性腺成熟的规律及其影响青亲鱼性腺成熟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搞好青鱼人工繁殖的关键一环。根据青亲鱼性腺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我们对青亲鱼的培育采取了相应措施。一、增加肉食性食料。青鱼以螺丝、蚌类为主要食物,在池塘饲养,由于水域狭小,螺丝,蚌类十分不足,这是影响性腺发育与怀卵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场几年来的数据考  相似文献   

10.
1967年以来,我县一直采用人工授精法繁殖青鱼苗,受精率低,获苗少,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经过几年的试验后,在1982年6月,檀树岗水库人工催情青鱼3组(雌3、雄4)后,自行产卵,获得鱼苗340万尾,获产率100%,孵化率82.9%,产后亲鱼成活率100%.他们获得显著成绩主要抓住了三个环节.一、加强亲鱼的培育雌亲鱼6尾,体重90公斤;雄亲鱼6尾,体重60公斤;后备亲鱼6尾.放在1亩水深1.3米的池塘内,这口塘一直保持微流水,边灌边排,能自产部分软体动物供青鱼食用,但是,供不应求.1981年固定专人培育亲鱼,从7-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8,(1):33-33,32
1974年,我们用HCG和鱼脑体催产青鱼,突破了青鱼催产孵化关;催产率为70%以上。1976-1977年用LRH类似物催产,获得青鱼苗1,181万尾,催产率达95%以上。1977年在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协助实验的二个点,催产青鱼13组,催产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6,(5):20-21
我县从1974年起,突破了青鱼催产孵化关,1975年又获得了新的发展,为我县大批生产青鱼摸索了一些经验。1974年6月17日开始,共催产18组青鱼,实产17组,催产率达95%,获卵960万粒,第一次获得青鱼苗185万尾,其中杂交鱼苗62万尾。  相似文献   

13.
于丽萍 《齐鲁渔业》2002,19(10):26-27
随着池塘养鱼的普及,各地鲢、鳙、青鱼、草鱼种一直供不应求。现将其人工繁殖高产决窍介绍如下:1严格选留亲鱼秋季至初冬到江、湖、水库等水域中收集大规格家鱼作后备亲鱼。应选择体型相同的天然原种,要求体表完好,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个体重鲢在6kg以上,鳙在10kg以上,青鱼15 kg以上,草鱼在8kg以上。每年催产期间,对每尾亲鱼要严格挑选,将体型变态、受伤有病的淘汰;清除产龄过长、催产效果差的亲鱼。亲鱼年更新率应达10%左右。2科学清整鱼池培育亲鱼的鱼池,要灌排方便,鲢、鳙池底有20cm深的淤泥,青鱼、草鱼池底则应少含或不含淤泥。面积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任丘市鱼种场由于重视亲鱼的产前、产后培育,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使亲鱼性腺发育较好,成熟较早,催产孵化日期比前几年提前了15~20天,为提高水花鱼苗的生产量和培育大规格鱼种争取了时间。 1985年前家鱼的催产孵化日期一般从6月7日开始,年产水花鱼苗1300万尾左右。1985年后,催产孵化时间提前到5月20日,这提前的18天,正值鱼种培育的黄金季节,可由水花培育成夏花,当年即可全部培育成13.2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对鱼种培育场来说提前18天进行家鱼的人工催产孵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夺取当年鱼种生产的主动权,提高鱼种生产规格,增加鱼苗生产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也为养鱼专业户提供当年投放。当年起捕的鱼种亲源条件,基本上解决了南苗北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一般靠人工助产受精的方式孵化鱼苗,青鱼催情后,雌雄自行交配产卵受精,仍为国内难题,人工助产受精,消耗劳力,损伤亲鱼,受精率不正常,针对这一问题,我所通过九年的反复实践,认真总结,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律:青鱼催情,不能达到自然产卵受精,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青亲鱼性成熟季节迟生殖力弱,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要在其他三大家鱼催产后期  相似文献   

16.
1亲鱼培育与适时催产鳜鱼亲鱼的培育是人工繁殖成功的首要环节,亲鱼性腺发育直接影响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也影响孵出鱼苗的生长发育。成功经验表明:采用专池强化培育、流水刺激,提前打预备针等方法催熟,效果好,催产率高。且催产时间提早、保证当年苗饲养达到商品规格。我省许多厂家人工繁殖均在5月下旬或6月中旬,催产季节过晚,后期饵料难以解决.导致苗种培育失败。实验表明5月上中旬催产是可行的。笔者认为:鳜鱼催产是否成功.关键不是催产季节、而是性腺是否成熟、所以、鳜鱼人繁催产时间最好安排在5月中旬,与家繁穿插…  相似文献   

17.
2000年4月对南方鲇进行了第一次催产人工繁殖,产后亲鱼经50 ̄60天的强化培育,再催产繁殖,催产率为100%,出苗率为74%。实验表明,一年内对南方鲇进行第二次催产繁殖是可行的,且第二次繁殖的鱼苗在生长上与第一次繁殖的鱼苗无差异。南方鲇一年二次繁殖对于南方鲇的鱼种来源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场家鱼人工繁殖,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探索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以往因亲鱼成熟度差,常常出现半产、流产、难产现象,催产率只有40%左右,产后亲鱼死亡率高达20%。现在亲鱼成熟率95%,催产率达95%以上,草、青、鳙鱼产后基本无死亡,急躁的鲢鱼下降到2%左右。1.亲鱼春季要强化培育:入春后,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在秋冬季培育管理的基础上,春季必须强化管理。我们的管理措施是:首先是喂足高质量的饲料,以保持亲鱼良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四大家鱼是属一年一次产卵类型的。在人工培育条件下,会不会改变这一特性?耒阳县水科所技术员、工人在党支部领导下,通过细致的工作,发现草、鲢、鳙鱼在人工强化培育后一年可以两次产卵,并已运用于生产,收到较好效果。在实习中,我们与耒阳县水科所同志们进行了鳊鱼两次催产试验,试验用的亲鱼都是历年催产的老亲鱼。试验亲鱼均用硬蕊铅笔于头部编号。虽然经过两次催产,标号仍可辨认。鳙鱼两次催产试验过程及结果,见表一:从表一可见鳙鱼两次催产是可以获得鱼苗的。下面谈谈催产过程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我场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特有的青鱼催产授精方法,使几年来平均催产率达80%,受精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一、加强亲鱼培育根据青鱼的生活习性,主养青亲鱼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