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麦籽粒生长及麦芽品质对短期高温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籽粒灌浆期间的环境条件是导致大麦麦芽品质下降的一个因素,但有关不同环境条件对大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特定影响却知道得很少。本研究试图利用便携式气候室在田间评价短期高温(〉35℃)对大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连续两年(1993和1994)内进行了两套试验,两年的供试品种分别为啤酒大麦栽培品种Schooner(1993年)和Parwan(1994年)试验处理为:(1)全灌浆期对照(不置气  相似文献   

2.
新消息     
新消息0262大麦籽粒淀粉性状的遗传──大麦淀粉可分为A型(大粒)和B型(小粒)。A.B.tyliveira等运用14个遗传特性不同的大麦品种在4种环境中评价了品种与环境对淀粉粒大小的影响,各品种亲一子代淀粉粒的遗传以及淀粉粒与麦芽品质间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灌浆期遮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灌浆期对扬麦13、宁麦13和烟农19进行30%遮阴后籽粒的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遮阴显著降低了<10μm的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增加了>10μm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其中A型淀粉粒中主要增加了10~20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占比;遮阴处理对淀粉粒数目分布无显著影响。遮阴处理后,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等糊化参数指标均显著降低。小麦籽粒硬度、容重、出粉率等指标也因遮阴处理而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遮阴处理改变了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降低了淀粉糊化参数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籽粒中淀粉粒发育的影响,选用新疆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试验材料,在籽粒灌浆期设2个昼夜温度水平(24/17℃,37/28℃),研究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淀粉粒表观特性、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以及淀粉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灌浆期高温胁迫使两个参试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籽粒瘦瘪,粒重明显下降。高温胁迫影响了A-和B-型淀粉粒的发育进程,从花后14 d开始淀粉粒表面出现孔洞,成熟期B-型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两个参试小麦品种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新冬23号受影响较大。高温处理下两个小麦品种的AGPase和SSS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SS酶活性明显降低;灌浆后期籽粒α-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强。花后高温胁迫打破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和降解酶之间的平衡,α-淀粉酶活性增强导致淀粉粒表面出现孔洞,最终影响淀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39个国外品种和12个波兰品种(以R,’,论做对照)的经济性状、产量、穗长、抗倒住每d有效穗数、对主要病害的抗性以及包括麦芽品质在内的籽粒品质特性。每年在3~4个地点种植上述材料。1989~1991年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新品种Krona及Bitrana,麦芽酶的淀粉分解活性高于对照的是Merest、Krona、Nebi、Korinna、川eds、MObek及M0B3969。对照品种的品质表现出最大的稳定性。在品质的稳定性上类似于对照又有较高麦芽酶的淀粉分解活性的是Nebi与Korin-nas在波兰的品种中最好的是Mobek和M0B3969。1989~1991年波兰所引进国外麦芽大麦…  相似文献   

6.
在Quebec中部和东部,对采取保护耕作措施的限制包括春季冷湿、生长季节短暂和的降雨方式多变。本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保护耕作措施对Quebec地区谷类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合性。检测了在Kamouraska粘壤土和Saint-Andre重沙壤土上作物(春大麦)单作、春大麦-红三叶草轮作、耕作和杂草管理强度对中耕作物和杂草群体、干重的影响以及对籽粒产量和产量因素的影响。在粘壤点免耕中,中度杂草管理有利于作物建成、生长和获得籽粒产量,与犁耕(MP)处理相近。在5年中,免耕(NT)的籽粒产量平均为2877kg·hm-2,与之相对照的MP和CP(凿耕)分别为2870和2260kg·hm-2。籽粒产量不仅一致,而且轮作(3014kg·hm-2)高于单作(2322kg·hm-2)。在沙壤点作物建成、生长和产量对减少作物和杂草管理强度具有负反应。沙壤点的CP和NT处理中,大麦植株建成和杂草控制在单作中不如轮作中成功。免耕籽粒产量平均比CP低7%,比MP低29%。  相似文献   

7.
啤酒大麦与饲用大麦籽粒结构和淀粉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大麦籽粒结构和淀粉粒与其用途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啤酒大麦(港啤1号和扬农啤2号)与饲用大麦(扬饲麦1号)的籽粒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表现相似的胚乳结构,但啤酒大麦的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不紧密,饲用大麦的淀粉粒和蛋白质结合较紧密,且饲用大麦的蛋白质基质含量高于啤酒大麦。采用碱处理和差速沉淀法分离了籽粒胚乳大、中、小淀粉粒,虽然品种间淀粉粒的形态无明显差别,但大、中、小淀粉粒的大小和含量差异很大。DSC分析所得参数表明,大淀粉粒糊化时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结温度(n)高于相同品种的中、小淀粉粒,且糊化过程所需的热焓(△H)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区试和多年多点大面积试种,比福建省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5.8~19.4%(籽粒),麦草(幼嫩)产量为莆大麦4号的163.9%,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莆大麦4号高2.31和2.45个百分点,麦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高6.75和4.87个百分点,新鲜的麦苗汁液中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SOD。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稻品种浙禾香2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期进行15 d高温(HT)和适温(NT)处理,同时喷施浓度为0.15 mg/L的EBR和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assinozole, BRZ),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浙禾香2号的结实率,但对粒重的影响较小;高温处理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高温下外源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浙禾香2号的产量、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EBR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消息     
新消息0269半矮秆大麦的饲草产量与品质──具有抗倒性的半矮秆大麦已投入饲草生产,但其生产潜力并没有评价,为此,CraigC.SHeaffer等人对半矮秆大麦和常规大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品质和籽粒产量进行了测定。3个半矮秆大麦品种较2个常规大麦品种茎秆...  相似文献   

11.
新消息     
新消息0292汪芜湖高温对75个小麦品种产且和品质的影响——P.1.Stone等人在控制条件下检测了75个小麦品种对开花后10或30d施加的短期(3d)高温(最高40℃)的反应.结果表明,72%的品种高温处理后粒重有所降低,尽管花后10d和花后30d...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镁对小麦花后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昼/夜32/22℃)下施镁(0、10和20kg·hm~(-2))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和产量,施用镁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高温胁迫降低了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施镁对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正效应。高温胁迫下施镁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提高了灌浆速率和粒重。孕穗期施镁能有效缓解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伤害,有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以扬麦18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小麦抽穗期(SAHG)、开花期(SAAG)、花后5 d(SA5G)以及花后10 d(SA10G)对其喷施水杨酸(SA),在灌浆期(花后15~19 d)采用被动式模拟增温方法对其进行高温胁迫,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NN)相比,灌浆期高温胁迫(NG)显著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不同时期喷施SA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产量和千粒重的下降幅度,不同处理缓解效果表现为SAAG>SA5G>SA10G>SAHG。外源SA处理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小麦不同穗位强、弱势粒粒重的损害,对上部小穗及弱势粒粒重的影响较为显著,从而缓解了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的降低。喷施SA显著降低了灌浆期高温胁迫下籽粒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降低幅度,提高了籽粒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推测喷施SA通过调控小麦籽粒内源激素水平提高籽粒糖类物质含量,进而缓解高温胁迫对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粒重是小麦籽粒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的函数。目前尚缺乏有关灌浆速率及灌浆期的遗传方面的资料,本研究旨在确定灌浆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组分。分别于1987和1988年对4×4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进行宽距离种植,扬花后每隔2-3d从每个小区取样1次,以获得灌浆期数据。2年中,在灌浆速率、灌浆期及粒重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遗传变异,在所有灌浆性状中,基因型与所份互作均不显著,灌浆速率、灌浆  相似文献   

15.
灌浆期高温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花后高温和干旱逆境胁迫对小麦淀粉组分的影响,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灌浆期短暂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量符合Logistic方程,但逆境胁迫会缩短籽粒淀粉积累持续时间,降低其积累速率,使其最终淀粉积累量减少。与对照相比,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显著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受影响较小,淀粉的直/支比增加。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下,洛麦24的千粒重分别较对照下降42.03%、21.95%和50.01%,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7.88%、40.75%和61.08%;郑麦366的千粒重分别较对照下降34.39%、7.64%和43.16%,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41.58%、30.97%和48.49%。综上所述,高温、干旱胁迫抑制支链淀粉积累是造成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影响大于干旱或高温单独胁迫;高温胁迫的影响大于干旱;洛麦24较郑麦366对高温和干旱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大麦籽粒中有许多成分与啤酒生产有关,其中,大麦胶是严重影响啤酒产量及质量的不利品质成分,它是存在于大麦籽粒胚乳细胞壁中的一类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可使麦芽汁粘度增加,减慢麦芽汁的过滤速度,从而影响生产工艺,降低经济效益。另外,大麦胶对啤酒的质量及大麦籽粒的饲料价值也有不良作用国外对大麦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有不少探讨,而在我国对此尚无人试验。为对我国啤酒大麦品质育种工作提供一快速简便的分析手段,我  相似文献   

17.
粒重是籽粒产量的一个构成部分,籽粒灌浆延续期是成熟度的构成因素,两者都是应用植物育种中重要的性状,并都依赖于籽粒灌浆过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有2点曲线法和多点曲线法。依籽粒灌浆期间对粒重重复测定为基础的多点曲线法较依花期、熟期和最终粒重记载为基础的曲线法需用大量的劳力和试验室资源,为了评价这两种测定籽粒灌浆方法的特点,作者于1989和1990年在加拿大Saskatoon,SK灌溉和旱地上试验种植了11个春小麦品种,对最终粒重、50%灌浆所需时间、相对籽粒生长率用从花期至成熟每周两次测定粒重进行适于罗谛斯基曲线拟合估计;对籽粒灌浆延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收获粒重/延续期)用花期和成熟期资料估计。结果表明,相对籽粒生长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无关(r=-0.01),并较平均灌浆速率与收获粒重(r=0.93,P<0.01)的相关性小。估计的50%灌浆时间与观察的灌浆延续期在品种方面的差异更为一致,对环境影响也较小。与两点曲线法相比,罗谛斯基曲线在籽粒灌浆速率和延续期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遗传差异估计。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大麦立体栽培理论,更好地推动高海拔地区大麦的生产,通过不同海拔种植大麦试验,分析了海拔对大麦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大麦生育期显著延长,株高显著增高,千粒重增大,籽粒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麦芽浸出物和库尔巴哈值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氮先降低再升高;海拔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在试验区内产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对两个大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相同。因此,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重视海拔对大麦品质的调控作用,以改善大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磷素在小麦淀粉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0 kg·hm-2(CK)、105 kg·hm-2(LP)和210 kg·hm-2(HP)3种施磷(P2O5)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和GBSS)活性和基因表达、胚乳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粒结合蛋白含量及谱带特征、胚乳微观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后期磷肥对粒重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低磷(LP)条件下, agp1agp2gbss1gbss2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3个处理下AG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籽粒灌浆中期(14~21 d),低磷处理的GBSS活性显著高于CK;不同磷处理对淀粉粒结合蛋白和胚乳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但对蛋白谱带特征的影响较弱。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不同磷处理的胚乳淀粉粒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与CK和高磷(HP)处理相比,低磷处理下籽粒胚乳横断面蛋白基质较少,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较疏松。说明常规施磷(低磷)条件下,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agp和gbss)相对表达量提高或酶活性变化可影响籽粒淀粉合成及胚乳中蛋白与淀粉粒的嵌合度,并最终造成粒重的增加和淀粉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碘量法和密度瓶法分别测定103份贵州地方栽培大麦的糖化力和麦芽无水浸出率,并分析糖化力与无水浸出率之间相关性,以及受资源产地、棱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材料的糖化力(68.12-297.37WK°)和无水浸出率(29.56%-78.50%)表现出性状分布的多态性,其中2份大麦资源麦芽品质符合国家啤酒大麦生产的行业标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糖化力与无水浸出率之间成不显著负相关(r=-0.127),意味着从大样本量材料中分别检测糖化力和无水浸出率才可能筛选到适宜的啤酒大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也提示选育四棱和六棱啤酒大麦可成为丰富国内啤酒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稳定优质啤酒大麦资源遗传力是保持最佳啤酒麦芽品质的重要育种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