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义涛 《中国蔬菜》2003,1(4):53-54
榆耳(Gloeostereum incqrnatum s.Ito er Imai)也称胶韧革菌,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发生在榆或春榆的枯死树干上,是一种非常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治疗腹泻,效果好。榆耳子实体胶质,无柄,肾形,耳片状或扇形。常叠生,直径6~15cm,胶质厚3cm,边缘内卷,鲜时杏黄色或桔黄色,干后为黄褐色或咖  相似文献   

2.
榆耳是一种野生真菌,其子实体食之,质如海参,煎汁可治疗痢疾和肠胃系统等疾病,经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云先生鉴定,榆耳属多孔菌目,伏革菌科,胶韧革菌属的真菌,仅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1984年我们在辽宁省铁岭地区采集到该菌,经组织分离获得纯菌株。为了开发这一食药用菌资源,我们对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形态特征:野生榆耳常腐生在榆树枯死的树干上,每年八、九月是子实体大量发生季节.子实体原基呈球形或平伏,开片后呈耳或扇形。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绒毛,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无柄,胶质、半透明,幼嫩时粉红色,老熟后变为黄褐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2.5~  相似文献   

3.
食疗佳品--木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耳,又称黑木耳、光木耳、黑菜、云耳、川耳等,为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的一种食用菌。因常生于桑、槐、柳、榆、楮等朽树上,状似人耳故名。木耳呈半透明的胶质状。初生时小杯状,长大后呈片状,边缘有皱褶,宽2~12cm。耳片富有弹性,子实层着生于腹面,腹面光滑或略有皱纹,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深褐色至黑褐色,背面灰褐色有短毛。主要分布于温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木耳因采集期不同,有春耳、伏耳、秋耳之分。其中以伏  相似文献   

4.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5.
榆耳春秋季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Imai)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粘韧革菌属食用菌.学名肉红胶韧革菌,也称榆蘑、肉蘑[1-2],具有医治肠胃疾病的医疗价值[3].榆耳以东北地区为主产区[4],主要栽培季节为春秋季;栽培设施多为塑料薄膜大棚或者温室.由于春秋2季设施内的小环境随着外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因此,在栽培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现结合当地榆耳大面积生产经验,总结了榆耳春秋季栽培管理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玉琴  赵义涛 《食用菌》2003,25(2):35-35
榆耳(Gloeostereum incqrnatum)吉林省主要分布于通化、白山、安图、桦甸、敦化等地,发生在榆或春榆的枯死树干上,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榆耳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几年已成为高级饭店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菌菜。经常食用榆耳,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7.
由吉林省通化县工业科研所承担的“榆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通过省级鉴定。榆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曾先后列入通化市和吉林省科委课题。经过三年的科研,完成了人工栽培的各项计划任务指标。榆耳菌系采集野生榆耳经人工驯化而来,人工栽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菌种有较强的抗逆性,春、夏、秋、冬均可栽培,尤以春秋季节利用自然温度培养较为理想。第二栽培原料来源广泛,木屑、农作物秸  相似文献   

8.
(三)病害的防治 1、软腐病:又称指孢霉病。是危害榆耳的一种主要病害。榆耳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受到这种病的原菌侵害。发病时常在培养基表面产生棉毛状白色菌丝、蔓延迅速,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水红色。子实体被侵染后逐渐变成褐色,造成耳片变软腐烂。防治方法:(1)栽培室湿度大时,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以防病菌滋生。 (2)发病初期,可用2%石碳酸或2%来苏尔  相似文献   

9.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频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菌株的选育,其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并没有达到榆耳本身的遗传潜力。我们通过对榆耳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掌握了榆耳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一、菌种制备 1.菌株:实验用我们自己选育的“U06”菌株。  相似文献   

10.
榆耳又称榆蘑,长期来是靠采集野生资源,产量较低。近年来,已驯化成功,但是由于代料栽培的榆耳,菌肉薄、耳片小。为了提高榆耳质量和产量,我们采用了段木栽培,0.1立方米段木,头年产鲜榆耳5公斤,干品销价达1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适合裁榆耳的树种较  相似文献   

11.
于娅  姚方杰  张友民 《园艺学报》2016,43(5):1013-1014
榆耳新品种‘吉肉1号’是由地方品种‘yrzp-1’与野生榆耳菌株经“单—单”杂交选育而成。菌丝生长势强,子实体粉红色,覆瓦状叠生,单朵直径7.3 ~ 11.6 cm,鲜质量112 ~ 205 g,从接种到采收93 ~ 108 d,中早熟品种,每100 kg干料产鲜菇59 kg。  相似文献   

12.
我省种植的黄背木耳是1981年由日本松美株式会社鸠井先生从台湾引入成都,再由成都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试验推广。近年来发展较快,1985年17万多袋,收干耳1.75万公斤,平均每公斤干料产干耳1公两多。1986年,全川已达300多万袋。我所84年开始试种,86年全市已有少量栽培。现将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征黄背木耳属高温型食用菌。荫丝体在10-40℃之间都能够生长,在25-32℃之间生长最良好。多数菌丝扭结成菌线,有运输贮藏营养和水分的作用。耳片革胶质,单生或丛生。幼耳杯状、烟斗状或耳状。耳片有柄或无柄,最大直径可达22cm。夏季在木屑、棉子壳培养基上生长的耳片复面紫红  相似文献   

13.
榆黄蘑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得名,群众取其吉祥谐音称为玉黄蘑.其子实体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花朵,色彩绚丽.榆黄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索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细嫩鲜美,气味清香.此外,玉黄蘑还可入药,有滋补健身、化痰定喘、平肝健胃、降压减脂等疗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子实体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防病抗病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1990年8月,作者在山西省管涔山区进行野生食用菌资源考察时发现,当地百姓喜食一种长耳状的盘菌,并形象地称其为“狍耳朵”,食之清脆爽口,味道很是鲜美,鉴定之在真菌分类学上属于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e,类丛耳属Wynnella的类丛耳W. silvicola(Berk. inSacc.)Nannf.。其形态特征如下: 子囊盘长耳状,一侧开裂至基部,高1—12cm,宽1—5.5cm,脆骨质至肉苹质,干后近角质;子实层面肝褐色至黑褐色;有时稍带紫褐色,干后黑色;外表面上半部红褐色至褐色,向基部渐呈黄褐色至近白色,平滑;柄状基部乳黄色至乳白色,中实,平坦或具浅的沟,长达1 cm。子囊圆柱状,240—300×15—20μm。8个孢子,单列,基部无明显的产囊丝钩,孢子无色,  相似文献   

15.
榆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兼药用真菌,野生的榆耳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榆耳的人工栽培在北方已获成功,为探讨在粤西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是否适合栽培榆耳,我们于1990年12月引种进行瓶栽试验获得成功(见第1期封面彩色照片),现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16.
斑盖偏耳的识别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斑盖偏耳是一种优良食菌,因其形态、生态特点与榆干偏耳Hypsizygusulmarius(Bull.:Fr.)Redhead[又名榆干偏耳Pleurotus ulmarius(Bull.:Fr.)Kummer]的很相近,二者常易混淆。在日本斑盖侧耳业已人工栽培成功,并在市场上批量出售,但其学名一度被误冠为Lyophyllum shimeji(Kawam.)Hongo或与榆干偏耳混为一谈,直到近年(E.Nagasawa等  相似文献   

17.
榆耳发酵液抑菌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杯碟法和纸层析的方法,测定了榆耳发酵液对九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榆耳发酵液对供试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肠炎杆菌的抑制作用较为突出。用乙醇沉淀法除去多糖的榆耳发酵液,对肠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去多糖浓缩五倍的榆耳发酵液通过抗菌素常规的八个溶媒系纸层析显影试验,以肠炎杆菌为敏感菌展层,均未有明显显迹。  相似文献   

18.
李喜范  潘冰 《中国食用菌》1992,11(3):27-27,26
(一) 产生杂菌及病害的原因榆耳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杂菌及病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夹生料污染:拌料不均,有干料颗粒,灭菌不透。 2.瓶(袋)裂口染菌:在制作菌种过程中由于振动,特别是灭菌时,由于温度突变,会使瓶(或袋)壁产生裂缝,造成裂口处污染。 3.棉塞潮湿污染;由于瓶口不净或棉塞与料接  相似文献   

19.
硫磺菌驯化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硫磺菌在我县(500——1000米以上)高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间均有少量分布,夏末秋初生长在栎、白栎、槭、李、冷杉、胡桃、落叶松、柳等树干或树桩上。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我们于1990年秋进行了人工引种驯化试验,现将驯化情况简报如下:(一)形态及营养分析硫磺菌 Laetiporus sulphureus 子实体一年生。菌盖往往呈覆瓦状,半圆形,肉质,多汁,老后呈干酪状,侧生无柄或基部狭窄似柄,3-28×  相似文献   

20.
(一)选用优质高产菌种优质的黑木耳菌种,除保持产量高、抗逆性强、成活率高、朵大、出耳多等优良性能外,在生产中必须具备:菌丝粗壮密集、颜色洁白、上下一致、呈细羊毛状,菌丝在培养基上蔓延时齐头并进.菌丝长满瓶后,一般会出现米黄色色素,这种色素会使培养基变成褐色.瓶口的培养基表面有牛角状耳芽,沿瓶壁的培养基表面会出现菊花状耳芽.另外,菌种没有干涸收缩现象,菌龄不超过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