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光合特性、植株养分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合包裹控释肥较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复合肥(CF)及单一控释肥(CCRF)冬小麦中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灌浆速率提高,灌浆持续时间延长,千粒重提高,穗粒数增加,籽粒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但成穗数减少;分别较NPK和CF增产8.93%~16.05%和5.34%~12.23%。复合包裹控释肥使土壤速效养分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与转移,使植株干重和全氮全钾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包裹控释肥中以WCRF效果最佳,其冬小麦籽粒产量、中后期叶片Pn、植株干重及全氮全钾均最高,养分释放更符合冬小麦需肥规律。  相似文献   

2.
控释氮肥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控释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对小麦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氮量及减氮30%控释氮肥施用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无机氮含量;推荐施氮量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减氮50%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酶之间及土壤酶与土壤养分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推荐施氮量控释氮肥处理较等氮量普通尿素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14.06%,但减氮30%及减氮50%控释氮肥处理与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推荐施氮量控释氮肥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氮、磷、钾吸收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0.83%~37.63%,32.86%~55.00%和11.20%~21.82%。推荐施氮量、减氮30%及减氮50%控释肥处理较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40.42%,46.05%和65.73%。控释氮肥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利用及小麦籽粒产量,是优化农业施肥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胶结型缓释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盆栽条件下,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NPK养分化肥CK2为对照,研究了胶结型缓释肥塑料-淀粉胶结肥和粘土-聚酯胶结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植株内养分含量、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粘土-聚酯胶结肥和塑料-淀粉胶结肥均能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与CK2相比分别增产14.85%、27.48%;施用胶结型缓释肥能够促进小麦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合成;与CK2相比,施用粘土-聚酯胶结肥和塑料-淀粉胶结肥分别使小麦中后期干物重增加9.24%~45.56%和7.53%~45.64%;使植株内氮素含量分别增加4.43%~12.96%,5.70%~14.42%;与CK2相比,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小麦生长前期低生长中后期高,充分体现了胶结型缓释肥的养分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控释氮肥、生物炭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的作用,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普通尿素与控释肥、添加生物炭及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和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推荐施氮量控释肥(100%CRF)、70%推荐施氮量控释肥(70%CRF)和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秸秆还田(100%Urea+S)处理玉米产量比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100%Urea)处理分别提高46.62%,22.12%和27.24%;70%CRF比70%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70%Urea)处理产量提高36.37%;添加生物炭增产不显著,但显著提高土壤pH;控释肥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生物炭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控释肥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脱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添加生物炭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土壤脱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所有不同处理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马铃薯玉米套作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两种控释氮肥提高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氮素淋失,使耕层以下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28.60%,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32%,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磷、钾的淋失,分别平均减少5.72%和7.03%,使磷、钾的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8.67%和10.01%。控释肥减量处理(80%常规量)与常规量控释肥处理相比,没有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并使耕层以下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利用率提高,其中硝态氮含量减少14.36%,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0.22%,因此该处理为本试验中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包膜类型控释氮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通过6a的连续池栽定位试验,以施用普通尿素(Urea)处理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包膜类型控释氮肥(CRUs):树脂包膜尿素(PCU)、硫包膜尿素(SCU)、硫加树脂包膜尿素(PSCU)及减氮30%树脂包膜尿素(PCU70%)在田间条件下的氮素释放特征以及其对轮作第12季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释氮肥的田间养分释放特征满足了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素的不同需求,与速效氮肥相比,在等量施氮条件下,3种控释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PCU、SCU和PSCU处理比Urea处理分别增产了13.5%,17.1%和20.2%,但3种控释氮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树脂包膜尿素在减氮30%的条件下,与常量速效氮肥相比,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2)控释氮肥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优于普通尿素,其中SCU和PSCU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的效果好于PCU;(3)控释氮肥能显著增加冬小麦中后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在小麦开花期,PCU、PCU70%、SCU和PSCU处理的无机氮含量比Urea处理分别高出23.7%,17.2%,32.5%和30.1%,一次性基施满足了冬小麦各生育期尤其在生育关键期对土壤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平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2012~2015年连续4年研究了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对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3M处理(70%无机肥+3000 kg/hm2有机肥)和0.5 M处理(50%无机肥+6000 kg/hm2有机肥)与NPK处理(单施无机肥)相比都提高了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0.5 M高于0.3 M,说明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比例越高,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就越高。2)土壤中脲酶活性大小顺序NPK>0.3 M>0.5 M>CK,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为0.5 M>0.3 M>NPK,说明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3)小麦4年累计产量0.3 M处理比NPK处理提高5.95%,0.5 M处理比NPK处理降低0.94%,;玉米4年累计产量则是0.3 M比NPK处理降低1.27%,0.5 M处理比NPK处理降低2.00%。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有机肥替代30%无机肥处理能够保证粮食产量,有机肥替代50%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渗漏池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双季稻种植条件下施用控释肥料对氮素径流损失、水稻产量和稻株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N量控释氮肥 (CRNF) 和70%N量控释氮肥 (70% CRNF) 的处理总氮 (TN) 径流损失量比施用尿素处理 (CF) 分别降低了24.5%和27.2% (P0.05)。主要是施用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水稻前期 (施肥后10 d内)的径流水中氮素浓度。与施用尿素相比,两种土壤上施用控释肥的早、晚稻产量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河沙泥上,稻谷总产量以70% CRNF处理最高,比尿素处理增产4.95% (P0.05)。控释氮肥能明显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的植株和子粒中的N含量;在水稻增产显著的河沙泥上,70% CRNF处理的早、晚稻子粒N含量较CF处理提高了9.4% (P0.05)和23.3%(P0.01);其氮素利用率高于施用全量尿素的CF处理。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配施缓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基于一个长期定位的裂区试验,其中两个主区为秸秆还田区和秸秆不还田区,每个主区设7个处理,分别为施用180、375和600 kg ha-1控释肥和相应的化肥以及对照,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秸秆还田和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比不还田区增加了10.65%、全氮含量增加了18.68%;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由不还田区的9.17 mg kg~(-1),152.29 mg kg~(-1)提高到秸秆还田区的10.83 mg kg~(-1)和253.66 mg kg~(-1);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都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施用控释肥对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从2009年到2016年,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控释肥的各处理小麦产量高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处理,也高于秸秆不还田的控释肥处理和化肥处理,增加幅度为1.61%~23.59%。秸秆还田配施控释肥的各处理较化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也较秸秆不还田下控释肥处理和不还田配施化肥处理高,增加幅度为2.22%~15.06%。秸秆还田配施180 kg ha~(-1)缓控释肥的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对花生各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能满足花生对养分的需求,普通复合肥在土壤中养分释放迅速,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纯控释肥处理其次,均明显高于普通复肥和对照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受肥料类型的影响较小,变化范围在2.68~6.26ml/g之间;3种土壤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的相关性最好,其中脲酶活性与土壤速效P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碱解N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碱解N同样存在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水网平原水稻主产区土壤为对象,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13年的不同施肥处理对麦稻产量、土壤养分状况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麦、稻产量; 不同施肥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均呈上升趋势,增幅依次为: 栏肥+NPK秸秆+NPKNPK秸秆栏肥CK处理; 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也呈增加趋势,以栏肥+NPK处理的增幅最为明显。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表明,长期施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土壤孔隙度。经土壤养分平衡分析,栏肥+NPK、秸秆+NPK和NPK处理的氮和磷呈现盈余,秸秆和CK处理氮和磷亏缺; 栏肥+NPK和秸秆+NPK处理钾基本平衡,NPK、秸秆、栏肥和CK处理钾严重亏缺。长期定位试验进一步证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可实现当地农作物持续稳产,农田施肥管理要注意适当减少氮、磷投入,增加钾肥施用量,保持农田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三年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土壤养分含量、植株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土壤培肥提供科学施肥方案。  【方法】  2018—2020年,以新春38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连续进行了3年定点大田试验,试验土壤为灰漠土。试验设置不施肥 (CK),常规施化肥 (CF) 和以有机肥分别替代化肥氮磷投入量的6%、12%、18%、24%,共6个处理。有机肥全部基施,追施氮磷养分量不变,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于2020年,在6个小麦生育期取植株样,分析氮、磷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收获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同时取0—20 cm土壤样品,分析速效氮、磷和有机质含量。  【结果】  连续3年施用不同量有机肥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替代率18%和24%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在灌浆期和收获期显著高于对照和CF。小麦扬花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积累量均随有机肥替代率提高而增加,有机肥替代率18%和24%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氮磷肥料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同样有所提高,有机肥替代率18%处理和24%处理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替代率6%、12%和24%处理的小麦穗数、千粒重、产量与CF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有机肥替代率18%显著高于CF。  【结论】  连续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增加小麦生育后期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实现稳产甚至显著增产。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不能过低,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氮磷替代率为18%~24%时,可在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同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但小麦产量受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影响较小。从肥料低投入高回报的角度,推荐有机肥替代18%的化肥氮磷养分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减施配方控释肥调控土壤理化性状与稳定夏玉米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施配方控释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氮素水平、降低投入,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减施配方控释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稳定夏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设置不施氮肥(N0)、100% 普通尿素(FP)、80%普通尿素(LFP)、100% 配方控释肥(CRF)及80%配方控释肥(LCRF)5个处理,探讨减量配施控释氮肥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  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混合施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既能满足夏玉米生育前期的养分需求,又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土壤中铵态氮(14.0%)和硝态氮(32.8%)含量,显著提高土壤中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在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CRF处理中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较FP分别增加72.9%、40.9%和58.8%,土壤脲酶活性较FP处理分别增加24.6%、95.9%和29.2%,进而增加成熟期夏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在此基础上,减施20%配方控释肥处理仍能保持夏玉米生育后期土壤中氮素水平,LCRF处理中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较FP处理分别增加8.8%和13.9%,也能维持较高的土壤中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LCRF处理中玉米各生育时期内的土壤硝酸还原酶及脲酶活性均高于FP处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且根系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产量较100% 配方控释肥无显著降低,肥料利用率则显著提高。  结论  配方控释肥不仅能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夏玉米整个生长季的氮肥需求,还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夏玉米减肥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4.
掺混型缓/控释肥对杂交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量NPK化肥(CK2)为对照,研究掺混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均高于等量NPK处理.其中,在长沙点中肥力水稻土上,35%聚乙烯醇混聚物(CF2)胶结复混肥+65%废弃泡沫塑料(PS)混聚物包膜复混肥(简称CF2+PS)效果最好,比等量NPK处理增产27.68%,其次是35%高岭土-聚酯胶结肥+65%PS包膜肥,比等量NPK处理增产24.70%;在宁乡点低肥力水稻土上,35%高岭土-聚酯胶结肥+65%PS包膜肥处理效果最好,比等量NPK处理增产37.25%;宁乡试验点各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均高于长沙点,说明土壤肥力越低,肥料的增产率越高;减少20%掺混型缓释复混肥施用量(处理9),仍然比等量NPK处理增产,说明根据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比例,将不同时间段释放养分的缓释肥料按比例掺混,效果较佳,节肥、增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探明黄潮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的管理及其土壤生态系统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 35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 5 种施肥方式:不施肥 (CK)、单施氮肥 (N)、氮磷钾配施 (NPK)、单施有机肥 (M)、有机无机配施 (MNPK),测定小麦的平均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结果】小麦产量和肥料贡献率以有机无机配施 (MNPK) 最高,平均产量为 6393 kg/hm2;其次为 NPK 处理,与当年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 374.2%;单施有机肥增产幅度位居第三;单施氮肥处理增产效果最低。单施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变异系数 (CV) 偏高 (26.72%~38.72%)、可持续性产量指数 (SYI) 偏低 (0.32~0.51),产量稳定性最低,MNPK 处理的CV 最低 (4.86%~7.76%)、SYI 最高 (0.79~0.89),产量稳定性最高,而单施有机肥处理 (CV = 5.44%~15.87%,SYI = 0.60~0.87) 的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不及 NPK 处理 (CV = 5.72%~9.67%,SYI = 0.75~0.83)。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 MNPK 处理 35 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较 CK 处理提高 1.20、1.18、16.13、0.95 倍,增加幅度最为显著。通过相关分析可得,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 < 0.01)。【结论】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黄潮土区小麦产量,以有机无机配施增产效果最佳,最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提高产量可持续性指数,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黄潮土养分均衡,促进农田生产力稳定。  相似文献   

16.
Fertilization is required for optimum plant growth, particularly in unfertile soils, while optimizing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is an alternative to reduce inorganic fertilizer needs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nutrient leach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oil properties and cowpea yield responses to biochars (BCs) made from different feedstocks, baby corn peel biochar (BC1), branches of mango tree biochar (BC2), and rice husk biochar (BC3),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 (NPK) fertilizer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greenhouse, using an acid sandy soil (Arenosol) that was submitted for 70 d to the following eight treatments:i) control; ii) full dose of NPK (a commercial compound fertilizer (12-24-12 of N-P2O5-K2O) + urea (46% N)); iii) BC1 + half dose of NPK; iv) BC1 + full dose of NPK; v) BC2 + half dose of NPK; vi) BC2 + full dose of NPK; vii) BC3 + half dose of NPK; and viii) BC3 + full dose of NPK. All biochars were applied at a rate of 0.9% (weight/weight), and each type of biochar was combined with half and full doses of NPK fertilizers. Soil p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in treatments with BC1 and BC2, whil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available P were higher in the treatments with BC1; BC1 and BC2 also induced higher activity of enzymes related to the P cycle and higher cowpea yield. Similar soil properties and cowpea yield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ull and half doses of NPK fertilizers for each type of biochar used. In conclusion, biochars in the combination with NPK fertilizers improved soil chemistry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 allowing reduc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food production costs in the acid soil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等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探索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以及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为小麦科学施肥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冬小麦—夏玉米的传统种植制度下,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分别设置5个施氮 (N) 量:0、120、240、360、600 kg/hm2,共9个处理。化肥处理的磷、钾用量等同各有机肥处理带入的量。于每年小麦收获期测定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在土壤养分方面,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化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方面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年际间差异不明显,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增施化肥在开始几年能够缓慢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养分含量,之后保持稳定。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化肥各处理。在作物增产方面,施氮240、360、600 kg/hm2的有机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施氮120 kg/hm2的有机肥处理,但三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各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除施N 120 kg/hm2水平下,化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有机肥处理外,其他相同氮水平下化肥处理与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化肥,并且有机肥处理随施肥量的增加能够持续提高土壤养分库容量,而化肥对于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不大,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均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N 120 kg/hm2的低氮条件下,化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优于有机肥,而在高于N 240 kg/hm2的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增产效果基本一致。另外,当产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增加施肥量无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红壤旱地肥力变化及有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红壤不施肥或施用单一营养元素化肥,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施用氮磷钾化肥,有一定增产效果,连续种植导致部分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亏缺。施用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保证了作物高产稳产,是培肥土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沂蒙山区坡耕地花生为研究对象,探究控释肥养分释放对土壤磷钾流失特征、花生产量及磷钾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五个处理,分别为全量和减量30%控释肥(CRF1,CRF2),全量和减量30%普通复合肥(CF1,CF2)及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控释肥在田间土壤中的释放规律与花生植株磷钾吸收特征曲线相吻合,配合土壤磷钾供应量,满足了不同时期花生植株养分需求。等量施肥下,控释肥处理荚果产量较普通复合肥处理显著增加5.75-12.01%,且减量30%控释肥处理较CF1增产3.75%;控释肥处理中植株磷钾吸收量分别较普通复合肥提高11.46-11.78%和10.44-12.38%,其中CRF2磷钾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5.48%和51.84%。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CF1和CF2苗期时0-40 cm的表层土中有效磷含量高于控释肥处理,花针期以后趋势相反,但40 cm以下土层中各处理差异不显著;控释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针期以后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各处理不同时期60-100 cm土层速效钾差异不显著。前三次产流事件中,控释肥处理显著减少了地表径流水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各处理后期径流水中水溶性磷和钾含量降低且趋于稳定,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控释肥能够减少坡耕地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径流和淋溶损失,提高花生养分利用率和产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