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制定出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可进一步协调杏树与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显著提高杏棉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于2021—2022年开展紫花苜蓿-花溪芜菁甘蓝-辣椒粮草间作种植模式,分析该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该种植模式全年合计纯收入为4 995.23元/667m2元,经济效益显著。为紫花苜蓿-花溪芜菁甘蓝-辣椒粮草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介绍在该间作模式下紫花苜蓿、花溪芜菁甘蓝、辣椒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多元立体复合间作套种,可以明显地提高经济效益.采用日光温室黄瓜-平菇-黑木耳-草菇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效益成倍提高.该模式的优点是:黄瓜、平菇共生期温度要求基本相同,黄瓜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有利于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平菇放出二氧化碳,又有利于黄瓜光合作用.同时,平菇、黑木耳下脚料是生产草菇的优质原料,草菇下脚料又是优质有机肥,可提高温室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该模式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短毛独活为试材,采用短毛独活与玉米间作的种植模式,研究间作玉米对短毛独活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可以有效防控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3种间作种植模式下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短毛独活单作种植模式。间作玉米有效改善了短毛独活冠层微环境,与短毛独活单作种植模式相比,植株冠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较低。间作玉米可提高植株抗性,与短毛独活单作种植模式相比,3种间作种植模式下,植株内总酚、类黄酮含量,POD、CAT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另外1∶5和1∶6间作种植模式下,植株生长旺盛,株高、叶片开展度和单株产量较高。总的来说,1∶6间作模式下,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最轻,生长势强,单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对供水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低、中、高3个供水水平(4 050、4 500、4 950 m3/hm2)与玉米密度(5.25、6.0、6.75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总产量及间作组分产量均随供水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加趋势,中种植密度高供水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耗水量随供水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高种植密度处理在供水水平提高时,耗水量的增幅显著下降,高种植密度处理中下降最为显著;中种植密度与中供水水平处理组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豌豆间作玉米的WUE,可达到2.24 kg/m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宜云南的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佳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带型、种植密度及宽窄行种植方式对单/间作体系玉米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匀垄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均能提高单作玉米及花生产量,且对玉米产量促进效果更显著;玉米花生在不同的间作带型及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多数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合理的间作带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该间作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间作优势最大;间作系统中的优势作物产量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不同间作带型及种植密度均能影响单/间作系统中玉米花生产量,且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更大,间作带型对花生产量影响更大,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在2∶4间作带型产量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适种植模式为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花生密度比单作适当降低,可获得较高复合产量,间作优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间作和氮肥对作物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在半湿润区雨养条件下研究小麦玉米间作种植与单作种植在两个氮肥水平下的阶段耗水量、土面蒸发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探究间作系统中各组成作物的耗水特性以及氮肥对水分利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模式可增加小麦耗水量、全生育期土面蒸发量与土面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E/ET),而降低玉米耗水量。在同一种植模式下,施氮处理增加作物耗水量,同时降低全生育期土面蒸发量与土面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说明施氮能适当地增加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小麦在施氮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3.20%与12.15%,在不施氮时较单作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6.97%与23.81%;玉米间作与单作种植对产量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时和不施氮情况下分别提高8.37%和10.06%。在同一种植模式下,施氮处理同时增加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可在半湿润区适当发展施氮处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达到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过多种模式的比较,筛选出了山药与番茄、菜花、油菜、菠菜间作套种一年五种五收,667米2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益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既充分发挥了高矮秧间作套种通风透光好,病害少、产量高的优势,又可化解单一种植的市场风险,综合效益高.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单作季节产量明显增加.(2)禾豆间作不仅通过直接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形成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对后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后作作物的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复合种植模式整体的土地利用率.研究得出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全年提高了4.0%~7.0%.(3)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在间作季及全年的农枳械、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减少,农机械、农药等措施的减少,降低了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外来干扰,这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4)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各季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投比.全年经济效益最高可达25067.7元/hm2,比对照提高了18.97%.综合以上结果,从改善农田生态、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整体评价,禾豆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麦玉连作的替代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的比较,探讨间作方式对油葵、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间作条件下油葵的株高增高、单盘结实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绿豆的主茎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果数减少、产量降低;油葵与绿豆间作时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可显著增加总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以2行油葵与4行绿豆间作的种植方式(A1处...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是一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玉米大豆的一季双收。山东省作为国家重点推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试点区域,承担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聊城为研究对象,探讨聊城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以期提升聊城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效益,促进山东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4.
1技术概述该胶园间作新技术是一种适宜于开展长期间作生产的橡胶树种植模式。采用直立树形品种和宽窄行种植形式建立胶园,空旷的大行间(约占胶园面积50%或以上)可供发展多种作(植)物生产。在不增加投资、不明显减少干胶产量和提高胶园抗风能力等的前提下,可大幅增加胶园产出,胶园土地利用率达150%以上;可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增加胶农经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间作就是几种作物相间种植,即一行A一行B,通常将高的喜阳植物与矮的喜阴植物间种。间作增加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农作物合理的间作,有效利用了地力、光能,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了高产、稳产和高效益。辣椒间作玉米可减少辣椒病毒病、日烧病的发生,降低田间温度,改进田间小气候环境,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1间作模式6行辣椒1行玉米。2种植品种辣椒:辽红二号、韩国红都F1、园艺五号、苏润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西红壤旱地大豆和花生合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为提高作物种植效益及缓解南方红壤旱地作物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花生单作(CK1)、大豆单作(CK2)为对照,设2行花生//2行大豆(J1)、4行花生//2行大豆(J2)、8行花生//2行大豆(J3)3种间作种植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对花生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花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间作总面积产量、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大豆在间作模式中则处于优势地位,与其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可提高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并显著提高间作总面积产量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P<0.05).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情况,花生//大豆间作处理中以J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纯收益达4223.07元/ha,产投比为1.31.[结论]花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作大豆,而与单作花生无明显差异,其中,以2行花生//2行大豆的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可在江西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玉米、大豆产量有所降低,但玉米与大豆间作总体上比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收益高,玉米与大豆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提高经济收入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间作是在同一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2种或2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复合群体可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热能源,通过群体受光面积的增加提高光合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间作能充分利用作物生长的季节、提高透光率,增加地表与根系土壤温度,充分发挥边际效应优势等~([1]),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杨丽 《农家顾问》2005,(2):34-35
西瓜与西红柿间作是一项经济效益高的栽培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西瓜与玉米或其他粮食作物间作的传统模式,可提高种植收入。  相似文献   

20.
枣麦间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北方枣麦间作区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学特性等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枣麦间作这一种植方式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孔性的改善 ,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促进各类微生物菌群的增殖 ,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强度 ,是北方冬小麦产区适宜推广的一种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立体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