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鑫 《乡村科技》2019,(4):59-6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三农"的扶持力度。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改变了农产品传统的销售模式,促进了辽宁省农产品新销售模式的发展。辽宁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地区农产品电商,但在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辽宁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辽宁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针对辽宁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促进辽宁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销售是实现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电商+直播"迎来了农产品销售的全新发展模式,同时基于"电商+直播"创业的创新型组合式和综合性的营销模式应运而生,为农民返乡实现创业梦提供了机遇.通过分析农产品电商直播创业对农产品销售的作用,剖析农产品电商直播创业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产品电商直播创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径,构建"1+1+1+...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买卖难”的问题。兰州市在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基于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结合兰州市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制约因素调查,总结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升级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提升农产品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增强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等措施建议,为兰州市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瓜州县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扶贫新模式,在全县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把特色农产品与全国大市场进行对接,着力解决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让农产品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同时,瓜州县还建立行政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监管、网络物流、人才培训六大电商扶贫体系",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成立自己的"淘宝店"和"微店",实现网络直接销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业问题成为高效可行手段。电商是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新兴经济活动,电商进入农村为传统经济注入新活力,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农户销售与消费者购买搭建桥梁,发展城市农产品电商非常必要。围绕大连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了解大连农产品电商模式,通过调研发现大连农产品电商网络平台建设补助,农业品牌建设不强等问题,探讨大连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为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也将迎来巨大的新变革。以烟台苹果的网络营销模式为例,对其进行SWOT分析,深入分析"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模式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从中探寻出"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模式的创新点——开创新的营销模式,通过苹果艺术节、网络平台等提高知名度;扩展销售渠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销商、电商、微商等作用,构筑起网上网下联系密切、共同创造的销售新体系,并就此对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农业电商发展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的融合既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当前,凭借发达的电商平台、便捷的购买方式以及畅通的物流体系,农业电商逐步占据了农产品营销市场。基于"互联网+"视角,分析农业电商的定义、作用、现状、机遇、挑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15)
互联网时代,零售业销售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虽然农产品网络销售正向高速增长阶段迈进,但规模化、品牌定位、产品质量、物流体系的不健全也阻碍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本文剖析了农产品网络销售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尝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寻求农产品网络营销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背景下,福建农产品电商发展较快,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初步形成,但在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电商模式、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福建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促进福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农产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销售渠道,线上销售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销售模式下需经多级中间商不断提价的弊端。网络销售农产品能有效保证销售带来的高收益,也能使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农产品。但是,随着农产品网络销售竞争加剧,各种农产品充斥于电商平台上,农产品线上销售也遇到了发展瓶颈。该文分析了当前农产品线上品牌化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对品牌影响力弱、产品品质低下、品牌认证混乱和经营者素质低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农产品区域品牌传播、品质管理、品牌保护、规范品牌认证、提高经营者素质和线上线下结合等途径探讨可行的农产品线上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农村市场同所有行业一样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前,原有的农村市场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所改变。从农资上网到电商进村,从农产品进社区到消费品下乡,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传统农村的渠道、模式、物流和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上端的农资电商热潮、下端的农产品网站销售以及串联上下游的农村金融互联网化等三大农村生产关系板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此,中华合作时报社成立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课题组"以农资电商模式、县域金融互联网化、农产品电商  相似文献   

12.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是重要工作。农产品能否由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关键在于物流,农产品物流效率直接决定农民收入。宁镇扬作为江苏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其为例探索区域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对于打通江苏省农产品流通网络、升级传统物流配送模式、实现农产品品控、快速营销及配送具有重要意义。以宁镇扬一体化为例,通过宏微观层面,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运营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基于宁镇扬一体化构建包含"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个工程、四种模式"的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庆阳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地域风情浓厚、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在电商销售模式下庆阳市农产品的销售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了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庆阳市的农产品电商销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就直播带货模式下庆阳市农产品的电商销售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生...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50-15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电商的快速发展,这种不同于传统的以商品为核心和以促销为主要手段的货架式电商运营模式正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社会化电商运营现状,并提出促进我国农产品社会化电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盛产水稻、茶、蔬果等各类农产品,让农产品走出去是湖南省实施振兴乡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目前,该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途径为通过网络零售商进行销售、自建销售网站和开设网店销售;销售模式主要有无人售菜模式、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公司+农户+电商平台"等八种,通过分析这些销售模式的各自特点,从产品、物流和消费者三方面总结出了湖南农产品网络销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主要介绍了山西省忻州市农产品销售现状,分析了山西省忻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忻州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农场+社区+电商平台+特色产品"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以期为忻州区域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地方政府在电子商务应用及模式选择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私域流量运营的基本逻辑,构建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生鲜农产品运营主体应通过活动刺激、多渠道汇集等方式达到流量获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社群、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流量的变现,通过KOL裂变拉新、大数据精准化运营进行流量再开发。基于私域流量的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消对接及生鲜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农产品销路问题一直令农户十分头疼,一方面受大市场消息不对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渠道影响,很多农户注重生产但是不注重销售,大多农户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依赖中间商,供需极度不稳定,甚至遭受中间商对价格的打压。下面给大家介绍3种"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电商+农产品:大型电商平台推进农业、农产品与市场的专业化对接这种模式不只是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将触角前移,从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电商逐渐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消费者渴望能在线上购买到新鲜可口的西瓜,而西瓜个体大、易碎、运输困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西瓜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北京大兴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探索西瓜发展线上销售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效率物流体系、加大农产品电商人才投入等提高西瓜电子商务运营的建议,并对未来西瓜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农产品的销售与配送也迈入了新的时代。传统的农产品电商企业物流配送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企业物流协同配送模式的现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的特点,重点分析传统农产品电商企业物流协同配送模式出现的发展瓶颈,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改革创新,进而促进我国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企业物流协同配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